投資醫藥股,核心就看這個指標!!

​在正題之前,說下昨天說到的樂普,《醫藥股暴雷開始了,疫情是擋箭牌?》,有些人持反對意見把定向增發和一季度下降都認為合理,甚至利好,今天市場有了反應,跌幅8個點開外!我也有這個股份,但我不願屁股決定腦袋的盲目認為那是利好,很明顯的利空,而且關於樂普、科倫、通化等的問題說過很多了。有興趣的可以往前翻翻。

包括復星醫藥,昨天發了財報,今天市場也是看空,主要是增速一般、科創圈錢等吧。

今天重倉股長高回覆了證交所的問詢函,其實也就是例行公事,長高也沒有違規,今天股價再創新高。說實話,目前的長高一點不高估,或者具有安全邊際,19年財報只並表了2個月金賽,按照20年30億利潤,長高的估值35PE不到。印象當中,這也是長高的價值中樞了,基本在40PE附近。

說正題吧。

投資醫藥股,挺難的,很多理科生還好理解些,文科生難度要大些。醫藥類別、種類太多了,這個行業需要專業的產品、行業知識門檻,而且要熟悉渠道端、醫院端、銷售端太難了。

就我拿的恆瑞、長高、華東、樂普、愛爾等,說實話,愛爾,還好說,業務簡單,眼科醫院連鎖。其它,我也看不太懂,看不太清楚,只能追求模糊的正確。

當然,這個公司主要做什麼的,有什麼重大品類、單品,品類&子公司佔比、研發投入、增速、ROE、營收、利潤、商譽、負債等核心指標吧,腦子中還是能記得大概,偏差不會太大。其它的如企業文化、管理層、品牌形象等也能有個大概印象,或者知道老闆、CEO名字。

我感覺,可以不瞭解具體有多少個品種,具體到什麼名字、單品銷量,基本的量級應該熟悉。尤其是管理層,老闆,必須要了解。投資即合夥做生意,連自己的創始合夥人、大老闆都不了,合資太有風險了,這個可以看看新聞、訪談啥的。

我一直一個觀點,醫藥是科技股,不是化學股!

所以,核心的核心,關鍵的關鍵,就是研發創新!這個是支撐企業成長的核心動能,營銷、資本等其它支撐你走多塊,研發創新的基因和文化,才能決定企業能走多遠!

畢竟,科技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投資醫藥股,核心就看這個指標!!


研發的具體觀察項來看,我感覺以下幾個方面要關注。

1、投入金額,這個季度、年報都能看到,也有橫向友商的對比,很容易找到,比如國內股投入比較多的如19年恆瑞39億、復星34億、百濟神州、正大天晴、華東10億等吧。我一直講復星研發能力被低估了,有興趣的去翻翻財報的研發、臨床藥品進展,一看便知。

2、投入佔比,這個報表也有,很多企業看似投入很多,實際上佔應收的佔比極低,那也說明它不夠重視研發。

3、研發人員數量、佔比,在報表裡面也有這個說明,同時還會體現出增長情況,這個可以和創新藥龍頭或者頭部公司對標。

4、研發體系,看看企業是自己的研究院、外包,還是購買引入品種、代理,還是合作開發,老一輩說過多次,核心的東西是買不來的,核心還是看自研的部分,是否在打造的自己研發平臺和體系。

5、研發管線,公司錢少錢多要聚焦,主攻一個城牆口,一個細分品類,仨瓜倆棗,撒胡椒麵似得打井,很難搞出大單品,要力出一孔,相對聚焦,比如恆瑞聚焦腫瘤領域,長高聚焦基因工程、疫苗等。

6、研發案例,創新藥從選品種、藥學研究、臨床到報批上市、上市跟蹤等需要5-8年,甚至10年,九九八一難,中間稍有偏差,可能就功虧一旦。所以,沒錢投入是不能的,光有錢也是不能的,得有核心科學家、帶頭人、研發體系打造的成功藥品案例,證明你掌握了金剛鑽。比如這個康弘,除了信達老闆俞德超出走前搞的康柏西普外,這五六年了好像也沒見什麼大單品,股價五六年了也沒漲,橫盤了這麼多年。

7、學科帶頭人,像咱們的氫彈、原子彈等一樣需要開發體系,也需要帶頭人。具體到企業,可能就是創始人、企業家、管理者、首席科學家、CTO,是不是藥學、醫學背景,或者執迷於研發創新,這也是一個考量。以格力為例,雖然董明珠營銷出身,但是對研發不設上限,格力的發明專利在全國企業當中都是靠前的。

馬雲,說過一句話,說幾大互聯網公司,就馬雲不懂技術,只有不懂技術的人對技術才是真的熱愛!哈哈,這個只能說馬雲口才太好!

投資醫藥股,核心就看這個指標!!

8、費用處理,研發費用資本化還是部分資本化,或是全部費用化都符合會計規則。但是,在沒有產出之前,都是存在風險的,研發不成功呢?這個費用的價值就是0!所以,謹慎的辦法還是費用就是全部費用化。資本化,有一個好處就是變相增加利潤,報表好看。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心得,主要是從邏輯和方法論上總結,具體還是要看企業和實踐。

投資一場修行,值得一生去修煉!沒事多學習,突破自己的舒適區!

投資醫藥股,核心就看這個指標!!


多關注一些頭條H、公眾H、雪球大小V等吧,循序漸進,日積月累!

不求一日暴富,但求日進一步。歡迎關注,每日更新。

只選頂級公司,做時間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