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去探討齊國稱霸的時代必然性

導言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為了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導致最後被犬戎大軍攻破首都鎬京,自己也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自此之後,便進入了“禮崩樂壞”的時代,上至周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每個人都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日子當中。各個諸侯國戰亂不止,百姓流連失所,這段大分裂大混亂的階段,史稱

“春秋時期”“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去探討齊國稱霸的時代必然性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在這種背景下,各大諸侯國紛紛進入了求存思變,爭強求富的階段。而此時的齊國處於東海之濱,是一個典型的邊遠小國,不僅國內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而且外部也存在著眾多威脅。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拜管仲為相,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場大變革,短短六年後,齊恆公在鄄會盟,成為了當時公認的霸主。作為遠離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齊國居然率先成為諸強之首,這在當時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如果我們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去看待這場變局,齊國稱霸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四民分業”和“勞動分工”

管仲制定“四民分業”的政策,將國民分為士大夫、農民、工匠和商人,把社會各階層按照職業劃分來進行統一管理。這個政策不但奠定了後世商品經濟的基礎,更是管仲治國思想的核心體現。管子對曰:“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公元1776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勞動分工”的觀點,“勞動分工”的理念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進國民財富的過程中產生了巨大作用。“

但按照經營的方法,不但這種作業全部已經成為專門職業,而且這種職業分成若干部門,其中有大多數也同樣成為專門職業

管仲認為“四民分業”有以下幾點好處:

1、確保職業延續:“四民分業”可以使人的職業進行延續,讓每種職業的人都專注在原來的職業和地位上,以確保各種職業人的後代能夠繼續從事該職業,保證了勞動技能和勞動力的再生產。

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士之子恆為士","農之子恆為農","工之子恆為工","商之子恆為商”。

2、提高技術水平:同一行業的人聚集在一起,容易交流生產經驗,提高技術水平。"相語以事,相示以巧","相陳以功"

,在產業集聚的背景下,新的觀點能夠快速進行交流,新的技術能夠快速得到運用。

3、確保職業穩定:通過將相同職業的人聚集在一起,打造了專業的工作氛圍,使民眾樂於專注本職業,不容易見異思遷,從而確保職業的穩定。“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亞當.斯密認為“勞動分工”有以下幾點好處:

1、分工能提高勞動的熟練程度。

2、分工使每個人專門從事某項作業,可以節省與其生產沒有直接關係的時間。

3、分工有利於發明創造和改進工具。

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去探討齊國稱霸的時代必然性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

“勞動分工”可以提升生產效率,生產效率伴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用現在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的產業先進水平,除了與技術發展有關外,分工水平也一般都達到了較高的程度

通過對“四民分業”和“勞動分工”進行探討,我們可以發現:這兩點極其相似,都是對現有的社會工種進行分類,使其更專注於本職工作。所以說,管仲提出的這項政策,充分利用了現代經濟學中的精髓,提升工作效率和技術水平,從而推動生產力的提升,以致快速提高齊國的生產水平。

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去探討齊國稱霸的時代必然性

管仲的“四民分業”充分體現了現代經濟學中的“勞動分工”理念

二、“鹽鐵專營”和“國企”

齊恆公向管仲詢問富國之法,管仲給出了“唯官山海為可耳”,意思就是國家對山和海的資源進行控制,山上產鐵礦,海里產食鹽,對鐵礦和食鹽進行專門經營,以緩解政府的財政危機,從而實現富國之路。

管仲認為海水和礦山都屬於國有資源,民間不得私自進行開採和使用,必須交由國家進行統一管理,其中對於食鹽和冶鐵又有所區別:

對於食鹽,管仲實施的是官督民辦政策,生產全部交給民間,由民間煮海水生產食鹽,然後國家對食鹽進行收購,並且在增加利潤後進行銷售,以此來獲得豐厚的利潤。

對於冶鐵,管仲不僅控制了鐵器的定價權,而且也收回了鐵器的銷售權。在此基礎上,管仲開放了冶鐵作坊業,允許民間商人自主經營,所得的利潤進行三七進行分成。

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去探討齊國稱霸的時代必然性

齊國民間煮海水為鹽的景象

這就是“鹽鐵專營”制度的由來,在後期兩千餘年的社會中,歷朝歷代都延續了管仲的這條富國之策,“鹽鐵專營”也成為了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之一。

“國企”在當今世界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會把國家的關鍵產業收歸為國有。這種經濟形態可以對經濟生活進行全面的干預和調節,也可以保證市場經濟的穩定,更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企”作為國家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其收歸的利潤上繳為國有,國家再拿出這部分利潤進入需要鉅額投資的領域,來為國家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管仲的“鹽鐵專營”政策,由國家控制資源的所有權,政府通過對這些資源進行出售,從而獲得高額利潤。這種做法使得當時國家的財政收入由單純的稅收擴充到了專營收入,這種方式的轉變,正是通過控制國有資源,以壟斷的方式來實現的。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鹽鐵專營”充分利用了國家佔據主導的地位,以“國企”的方式來獲取利潤。這種做法不僅使得財政收入大幅增加,而且因此產生的充足利潤對國家其餘產業和支出進行了財政支持,來實現國家的產業發展和經濟穩定。

三、“以商止戰”和“貿易戰”

管仲對於國與國之間出現的矛盾,經常會選擇商業的方式來削弱對方國家的實力,史上稱之為“以商止戰”。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其中的一個經典案例:

春秋時期,楚國作為南方大國,民眾驍勇善戰,又不服周王朝統治。齊桓公想出兵征伐對方,但是又恐不能取勝,為此焦慮不已。管仲建議齊桓公可以通過高價購買楚國生鹿的方式來對付他。於是,齊桓公遵從了管仲的建議,一邊高價購買楚國的生鹿,一邊通過民間去購買糧食進行儲存。

面對金錢的誘惑,楚國的百姓紛紛放棄農業而去追逐獵鹿,楚國的男人因為獵鹿住在野外,婦女為了獵鹿而住在路邊,都想著通過獵鹿來發財致富。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楚人一心獵鹿而無心從事農業,就在此時管仲突然暫停了高價購買生鹿的交易。

於是楚國的百姓又繼續從事農業,但是糧食卻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生產出來的,這就導致楚國的糧食變得極為稀缺,物價暴漲,每石糧食高達四百錢,國內經濟頓時陷入崩潰。此時,齊國把儲存的糧食運到芊地的南部出賣,不少楚人為了生存紛紛投降齊國。經過三年左右的時間,楚國就因國內混亂導致國力不支最終不得不投降了齊國。

這是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以商止戰”的案例,通過利用現代經濟學中的供求關係來影響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轉從而擊敗對方。

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去探討齊國稱霸的時代必然性

管仲的“以商止戰”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國與國之間經常會因為貿易而產生矛盾,那麼一國或者該國的戰略同盟採取差異化的貿易政策,對特定的國家實施特殊的貿易限制,通過限制出口或者禁止出口某些產品和物資,從而打亂該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管仲“以商止戰”的做法就是利用貿易的手段打擊他國的正常經濟運轉,在無需動用武力的前提下便可實現自身的目的。管仲打擊他國的手段充分展現出現代經濟學中的色彩,在現在看來仍然是很厲害的手段。

結語

齊國在管仲的改革下,從一個弱小的海濱小國在短短几年時間裡成長為公認的霸主。探究其背後原因,主要是因為管仲實施了一系列經濟改革,這些改革手段用現代經濟學的角度看來,仍然是十分先進的。

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各國大多數還處於生存階段時,管仲便能有如此先進的治國方法,齊國稱霸也成為了一種時代的必然性了。

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去探討齊國稱霸的時代必然性

齊桓公稱霸



參考文獻:

《國語》

《管子》

《國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