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馬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特殊感情。在古詩詞中隨處可見讚美馬的詩句,如:“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闊昂首永往前,赤膽心獻忠魂”;“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等等。

在《周易》中就有黃帝、堯舜時期“服牛乘馬”的記載。馬在中國最初是用來拉車的,並不供人騎行。甲骨文中有“馬”字,但六經中無“騎”字。直到戰國時期,武靈王“胡服騎射”,在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下,騎兵作為新兵種逐漸推廣,騎戰成了作戰的主要方式,而馬則成為了戰爭中最重要的角色。

我國古代對養馬非常重視,馬被列為六畜之首,特別是在封建盛世的漢唐兩代,養馬的規模更大。漢代史游編寫的識字讀物《急就章》中,就有不少以“馬”為偏旁部首的字。在本期文章中,我們就來為大家淺析這些字。

關於馬的別稱,如:騅、騮、騏、駹、驪、騩、騂等。

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騅,其實是指“蒼黑雜毛”的馬,而在這個字的創造上,古人也可謂煞費苦心,所謂的騅,是一匹馬與一個“隹”合在一起,而“隹”在古語中含有(鳥頭)尖銳的意思,也可以引申為“金字塔尖”或者頂級的意思,從這個角度來說,但凡是能夠被稱為“騅”的,大多含有“頂級寶馬”的意思。比如西楚霸王項羽的烏騅馬。

項羽馴服野馬“烏騅”的故事流傳至今。據說“烏騅”當初被捉到時,野性難馴,許多人都被他摔下來,馴服不了它。好勝心強的項羽聽說便想試一試。他一騎上“烏騅”,便揚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過一山。這馬不但沒有把他摔下來,反倒累的自己身疲力竭、汗流如注。項羽優哉遊哉地騎在馬上,忽然用手緊抱住一樹幹,原來,是想一下把馬壓制得動彈不得,誰知“烏騅”也不甘示弱,拼死掙扎,結果那樹連根拔起,就這樣,“烏騅”總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願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

據說這烏騅馬在項羽時期號稱天下第一駿馬。烏騅是一匹黑馬,通體黑緞子一樣,油光放亮,唯有四個馬蹄子部位白得賽雪,烏騅背長腰短而平直,四肢關節筋腱發育壯實,這樣的馬有個講頭,名喚“踏雲烏騅”。可惜在項羽死後,忠於主人的烏騅自跳烏江而死,真是相親相愛的一人一馬。

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烏騅馬工藝品

烏騅馬應該是屬於中國名馬的河曲馬系列,河曲馬作為我國最優良的軍用馬種,顏色以黑色、青色為主,當然也有別的顏色。河曲馬是一個古老馬種,歷史上曾稱之為吐谷渾馬。據中國養馬專家考察,河曲馬原產於青藏高原東部地區(原產中國甘肅、青海、四川3省交界處)祖為青藏高原寒山地草原馬。河曲馬體大協調,體軀舒展,骨量充實,筋腱強健,肌肉較豐滿,關節尚明顯。性情溫馴,公馬神駿而富有悍威。

說到軍用馬種,不得不提一下漢武帝念念不忘的汗血寶馬。據史料記載漢武帝一生酷愛汗血寶馬,為了得到它,他不惜動用巨大財力和軍隊,向當時地處西域的大宛國,發動了兩場大規模的戰爭。

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汗血寶馬

汗血寶馬即大宛馬,指的就是一種原產於土庫曼斯坦的馬種,其學名叫“阿哈爾捷金馬”。毛色分為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其胸部窄、背部長、肋骨架淺,強健有力,臀部略長,肌肉發達。因為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它在高速疾跑後,肩膀位置慢慢鼓起,並流出像鮮血一樣的汗水,由於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溼,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豔,給人以流血的錯覺,因此一般俗稱為“汗血寶馬”。

據資料記載,被稱為“汗血寶馬”的阿哈爾捷金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馴養歷史,是人工飼養歷史最長的一個馬種,其祖先是生長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帶的野馬。

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騮,其本意是指黑鬣、黑尾巴的紅馬,在古人看來,這種全身紅色,只有脖子跟尾巴上的毛是黑色的馬,也算是難得一見的好馬,難怪李白曾經寫下“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的詩句。

騏,其本意是指青黑色有如棋盤格子紋的馬。

駹,其本意是指面、額為白色的黑馬。

驪,其本意是指深黑色的馬,《穆天子傳》稱周穆王有千里馬名盜驪。《爾雅·釋畜》雲:“小領盜驪。”領,即頸項。今世傳阿哈爾捷金馬即古之汗血種,頸項細高皆可目驗。據黃侃說,盜與桃通假,亦小之義。

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驪,深黑色的馬

騩字,其本意是指毛淺黑色的馬。

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騩,淺黑色馬

騂字,其本意是指赤色的馬,《三國演義》中呂布的坐騎“赤兔”,通身大紅色。呂布死後,赤兔馬被曹操贈與關羽。“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赤兔馬一直是好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還能夜走八百。《三國志》中有關赤兔馬的記載,但是何以稱為赤兔馬卻沒說。這裡我們暫且將其歸在“騂”名下吧。

關於馬年齡的,如:駒。

駒,本意指的是兩歲的以下的馬,現在多指少壯的馬。

與馬相關的動詞,如馳、馴、騎、駕、驗等。

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馳,“馬”與“也”聯合起來表示“馬背先躬起來,然後馬首和馬尾同時向前、後延展”。本意指的是馬的奔騰(馬的發力)。

馴,“馬”指野馬、脾性倔強的馬。“川”本指“歸向大澤大海的水流”,引申指“歸降”、“歸順”。“馬”與“川”聯合起來表示“使野馬歸降人類”。本意指的是降服野馬。

騎,本意指的是乘坐的動物,一般指馬。也是一人一馬的合稱。

駕,把車套在牲口身上,使拉(車或農具)。史書記載,漢高祖繼位後,天子所乘的車輦連四匹毛色一樣的馬都找不到,宰相只好乘牛車。

驗,從馬,從僉,僉亦聲。“僉”意為“兩邊”、“兩面”。“馬”與“僉”聯合起來表示“馬的兩面”。本意指的是從馬的兩面觀察馬的狀態。

關於馬的職業,如:騶。

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騶,本意指的是古代養馬的人(兼管駕車)。西漢著名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原來平陽公主的騎奴,也就是給公主照顧坐騎的奴隸,次漢武帝起義掃墓,在平陽府看到了衛子夫,心中很喜歡,就把衛子夫召入了宮中,後來,衛青也跟著得到了很多賞賜,被授予了太中大夫,跟隨漢武帝聽政十多年。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關於馬的親戚,如:驢。

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驢,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不威武雄壯,它的頭大耳長,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軀幹較短,因而體高和身長大體相等,呈正方型。頸項皮薄,蹄小堅實,體質健壯,抵抗能力很強。驢很結實,耐粗放,不易生病,並有性情溫馴,刻苦耐勞、聽從使役等優點。

上述介紹的許多字現在已經不常用,但亦有一些一直活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各個領域,例如:“騎自行車”的“騎”、“駕摩托車”、“駕駛機動車”的“駕”等。漢語中也有不少與馬有關的成語,例如,“馬不停蹄”、“馬到功成”、“汗馬功勞”、“老馬識途”等。在時代不斷髮展的今天,我們一面向前,一面也要不斷傳承老祖宗留給的我們這些精神文明。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急就章中的馬字旁淺探

下期預告:

下一期文章將為您帶來

“ 中華書脈·北宋文壇的推動者:張方平”

本文已在本心書法APP中發佈,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本心書法”即可下載。

微信搜索“本心視界”關注訂閱號,獲更多書法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