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一口咬住江南春

青團,一口咬住江南春

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春,ふたたび來自中式精緻生活00:0003:05


中式

君語


春日,是要嘗一口時令的。


青團,一口咬住江南春

青團,一口咬住江南春


寒食青團店,

春低楊柳枝。

酒香留客在,

鶯語和人詩。


食青團的習俗,自古有之。據《瑣碎錄》記載:蜀人遇寒食日,採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類槁》也說:古人寒食採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明糰子,乃此義也。


青團,一口咬住江南春


如果說有一種食物,能夠讓春天醒來,能夠把江南綠透,能夠帶著香甜的軟糯,纏繞舌尖久散不去,這引人回味的神奇之物,想必非青團莫屬。小小的青團,是江南人的心頭摯愛,也是吃進肚裡的情懷,胖乎乎的身體又軟又糯,輕咬一口,彷彿吞下了整個春天。


青團,一口咬住江南春


江南的“麥漿草”,清明而生,過則難覓,也正是因為如此,用麥漿草做成的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間揪一把“麥漿草”,回家搗爛壓汁,與晾乾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和好,包上豆沙餡兒,民間訣竅還要放入一小塊豬油,團好入籠蒸熟,出籠時再薄薄刷一層熟菜油在表面。

  

青團,一口咬住江南春


此外,艾草也是一種常見的清明食材。將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裡蒸熟,這就成了艾草餈粑。春季食鮮,又近清明。江南一帶,青團飄香。青團於江南,一如江南於春天三分繞指情柔,七分雋永韌性,像極了江南水鄉風情,肥而不腴,清麗多姿。


青團,一口咬住江南春


在世易時移之後,如今青團的祭祀功能早已淡化,而成為純粹的時令鮮食,然而其中仍包含了古老的習俗與民間生活浸潤的情感,一種感應到春天來臨的希望與熱情。


青團,一口咬住江南春

青團,一口咬住江南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