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

清明節將至,在我國江南一帶,人們有明清時節吃“青團”的風俗。青團是什麼?它是用青草汁將糯米粉染色,揉成麵糰之後,再在裡面包入甜鹹各式餡料,蒸熟之後即可食用。青團是清明時節特有的美食,有著獨特的野草香味,一般採用艾草來做,口感會比較濃郁。

其實還有許多野草都可以做青團,口感不輸艾草,有一些還是當季特有的野草,過季就沒了,清明節可別錯過哦!

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

1、鼠麴草。

鼠麴草是一種野菜,又叫棉菜,在野外很常見,初春季節就冒出頭了,沒有開花的嫩苗可以採回家當野菜吃。現在天氣變暖,鼠麴草已經開出了黃色的花朵,花朵也可以染色,所以在採摘的時候,可以把葉子和花朵一起摘回去。

用鼠麴草做的青團顏色沒有艾草那麼綠,因為加入了花朵,青團的表面呈現黃綠色,但是味道也很香。鼠麴草具有較好的藥用功能,使用率僅次於艾草。

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

2、草頭。

草頭其實就是苜蓿,原本是一種牛羊飼料,但在江南地區常當成蔬菜栽培。在上海的各大酒樓餐廳內,草頭是一種常見的美食,草頭圈子(草頭和大腸做的美食)、酒香草頭極受食客喜愛。在野外也有不少野生草頭,可以摘回來做青團。草頭的葉子有三片,開黃色小花,很容易辨認。

城裡不方便挖野菜,也可以去菜場購買草頭。草頭洗乾淨後用攪拌機打成漿,倒入糯米粉中揉,味道清香,顏色呈淡綠色。

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

3、漿麥草。

漿麥草和路邊的野大麥草很容易混淆,尋找的時候要注意一下,漿麥草貼著地面生長,莖稈比較細,有一點點紅色,野大麥草長得有半人高,根莖是中空的,並且種子似穗狀。漿麥草不是野菜,只用它的汁液,可以使用榨汁機,也可以直接放入清水中搓揉,最後過濾出青綠色的汁液,加入適量的石灰水可以讓顏色更綠。

漿麥草最大的優點是用它做的青團特別綠,抹點食用油會顯得綠汪汪的,看著非常有食慾。

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

4、泥胡菜。

泥胡菜的嫩苗長得特別像薺菜,但是它的味道有一點點苦,人們一般不會挖來吃。泥胡菜其實是一種藥材,全草可以入藥,主要的作用是清熱氣、消腫,比較適合做青團汁。全國各地野外都能見到泥胡菜,並且每個季節都有,儘量選擇它的嫩苗挖回家,揉搓成汁,最好也加點石灰水進去,可以中和它的苦味。

用泥胡菜做的青團帶有一絲清苦味道,老人們比較喜歡吃,認為吃了降火,但是現在很少有人用它做青團了。

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

5、刺兒菜。

刺兒菜學名小薊,嫩苗也屬於野菜的一種。它的葉子邊緣有一些鋸齒刺,顏色屬於比較深的綠色,很適合提取汁液做青團。刺兒菜的食用歷史悠久,但現在沒多少人吃了,主要是它的味道也屬於較苦的一類野菜,在眾多野菜品種中不算突出,因此也很好找,野外的荒地裡成片生長。

刺兒菜苦中回甘,具有涼血作用,也是老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做青團的方法和泥胡菜差不多。

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

6、苧麻嫩葉。

江南地區有種植苧麻的傳統,苧麻的嫩葉可以當野菜涼拌吃,有清熱解毒、利尿等功效。用它來做青團可以把葉子剁碎後揉入糯米粉中,當然,揉之前要先煮一煮,加點石灰水去除酸澀味道,也可以用小蘇打來代替石灰,總之是為了中和苧麻的酸性物質。苧麻青團的顏色較淡,聞起來像野菜餅的味道,味道也挺好。

其實,南瓜葉、冬瓜葉、絲瓜葉等蔬菜的葉子也可以做青團,在江南,老奶奶們將它們拌石灰粉揉成團,放進甕裡可以保存一整年,隨時都能拿出來做青團。

你們吃過青團嗎?哪種植物做的青團最好吃呢?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