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的迷惑:結構性存款

“銀行存款,定期35天,利率6%,靈活方便收益高。”

針對這種短時間高收益的產品,你不心動嗎?要知道,現在銀行存款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才1.75%,6%是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3倍多,說不心動是不可能的,也因此眾多投資者爭相購買。但是到期取出時,卻發現,怎麼跟說的不一樣,仔細一算利率才1.0%。投資者氣憤,紛紛找銀行工作人員討要說法。但銀行工作人員回答他們,他們購買的是結構性存款,6%只是預期收益。而這也讓投資者困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高收益的迷惑: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也可稱為收益增值產品,是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它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種期權),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波動掛鉤或與某種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從而使存款者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收益的業務產品。

簡單來說,結構性存款就是銀行吸取了客戶存款之後,大部分錢進行普通的定期存款投資,一部分錢在外匯市場購買期權投資,根據到期時銀行存款的收益和期權投資的收益之和,給投資者發放存款利息。因此客戶的收益其實包括兩部分,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固定收益來自銀行存款收益,浮動收益來自期權投資收益。


高收益的迷惑:結構性存款

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期權是什麼,然後嘗試計算結構性存款利息。

期權是一種選擇權,指是一種能在未來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期權的買入者可以在期權到期時,選擇是否行使這個權利。例如用10萬元買入一份A產品的看漲期權,行權價為100萬元,當A產品價格從100萬元上漲到200萬元時,可以行使權利,就能獲利100萬元,如果A產品價格從100萬元下跌到50萬元,則不行使權利,也就不會虧損。其中買入期權的費用(10萬元)為期權費,不管是否行使權利,都是必須要付出的費用。


高收益的迷惑:結構性存款

舉個例子,銀行收取客戶存款1億元,其中9500萬元進行定期理財投資(預計到期收益率為10%),500萬進行買入10份A產品看漲期權,我們可以計算其投資利息:

固定收益(定期收益):9500*10%=950(萬元);

浮動收益(期權收益):

  • 假設到期A產品價格上漲,並最高上漲10萬元,則獲得收益最高可為100萬元;
  • 假設到期A產品價格下跌,不管下跌多少,不行使權力,則獲得收益都為0萬元;

則浮動收益的範圍為-500萬元至-400萬元(這裡需要減去期權費);

因此該筆投資總收益範圍為450萬元至550萬元,這450萬元就是客戶獲得的最低利息(此處不考慮銀行抽取費用),也即結構性存款中規定的最低利率。

從此可以看出結構性存款給出的高利率其實只是一種預期,是一種可能性,是否能有其宣稱的高利率要看銀行期權投資的情況。我們購買定期存款時一定要看清其是否是結構性銀行存款,不要被銀行宣傳的高利率所迷惑,否則損失的還是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