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的經濟為什麼萎靡?

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大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在魏晉南北朝期間,商品經濟較為萎靡,自然經濟較高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其實從兩個現象可以看出這一特質,比如曹操在消滅袁氏的勢力以後,改變了兩漢時期推廣的賦稅制度,從三十稅一改成了畝收四升、一說四斗的定額制;那些徵收貨幣的人頭稅改為按戶徵收,而且都時徵收實物。另外還廢除了五銖錢,改為了谷帛代替貨幣。

魏晉時期的經濟為什麼萎靡?


這兩種制度給當時的社會可以說時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首先時賦稅的改變迅速演變成為天租戶調查制度,直到後面的兩稅法實施以後才退出歷史舞臺。而帛代替貨幣以後,即便是後面恢復了五銖錢,也並未改變這種用物品代替貨幣的現狀。

魏晉時期的經濟為什麼萎靡?


而商品經濟的萎靡又是什麼造成的呢?筆者認為又以下幾個要點,其一是戰亂,在封建時期,戰爭帶來的破壞力是非常驚人的,在經歷了殺戮和戰亂以後,再加上異族入侵,在中原地區昔日採取的精耕細作的方式出現了倒退。其二是門閥世家對國家的統治產生了莊園經濟,很多失去土地的農民不得不依附於莊主,而莊園經濟的模式下,貴族階層過著非常賦予的自給自足的生活,甚至產生了一個莊園成為了一個經濟體的這樣的說法。所以,這兩種觀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魏晉時期的經濟為什麼萎靡?

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確實出現過商品經濟和傳統市場萎縮的時段和地域,但主要是在北方,主要是戰亂造成的。內遷諸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將其落後的生產方式帶入,既是後兩次戰亂的社會原因,也巨大地衝擊了商品經濟和傳統市場。但是他們在漢族先進文明的影響下,一個個相繼漢化了,儘管複雜曲折,到魏孝文帝改革時,畢竟恢復了小農經濟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