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民國時期,易俗社曾在1932年和1937年兩次赴北京演出。十餘年後,到50年代,秦腔先後有三次大規模的赴京演出,分別為1952年西北戲曲演出團,1958年陝西省赴京演出團,1959年陝西省戲曲演出團。這三次的演出團,彙集了不同劇團的名家,聯合展演了秦腔、眉戶等多個劇目。

第一次進京

1952 年10月,文化部在北京舉行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共有23個劇種參加,一千六百餘人演出了80個劇目。5月,西北文化部安排,由西安易俗社、西北戲曲研究院、香玉劇社,以及從陝西省和甘肅等地選調的演員,組成西北戲曲演出團。9月25日,演出團赴京參加會演。西北戲曲演出團演出秦腔劇目共4個,包括本戲《遊龜山》,摺子戲《賣畫劈門》及《打柴勸弟》,現代戲《一家人》。眉戶劇目2個,包括《大家喜歡》和《十二把鐮刀》,此外還有豫劇《新花木蘭》、《拷紅》和《斷橋》。

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西北戲曲演出團節目單

這次會演的秦腔《遊龜山》,由封至模、劉毓中、蘇育民、宋上華、何振中、王靄民聯合導演。田玉川由尹良俗、張新華飾演,胡彥由劉毓中飾演,胡鳳蓮A組由肖若蘭、楊金鳳飾演,B組由余巧雲、李應真飾演,盧士寬A組由樊新民飾演,B組由閻振俗飾演,家郎由雷震中飾演,盧林由姚裕國飾演,盧夫人由範正才飾演,盧鳳英由張彩香飾演,田雲山A組由劉易平飾演,B組由劉毓中飾演,田夫人由孟遏雲飾演,唐袞由王靄民飾演,徐錫恭由田正武飾演,董威由樊新民飾演,郝子良由蘇育民飾演,姚大廉由閻振俗飾演。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遊龜山·會審》劇照(楊金鳳飾胡鳳蓮、閻振俗飾姚大廉、樊新民飾董威、姚裕國飾盧林、田正武飾徐錫恭、蘇育民飾郝子良、劉易平飾田雲山)

大會演出的《賣畫劈門》,導演為劉毓中,劉毓中飾演白茂林,雷震中飾演胡正,樊新民飾演胡公子,肖若蘭飾演白鳳鸞,張新華飾演湯子彥。《打柴勸弟》,由封至模改編,導演為蘇育民,蘇育民飾演陳勳,楊佐熙飾演陳植,王仲華飾演王傑。秦腔《一家人》,編劇為馬健翎,導演為史雷和黃俊耀,演員有張雲、姚承祖、王大為、杜錦玉、陳靜梅、張拓、楊金鳳、米成義、張健民、蘇育民、史雷、雷震中、尹良俗、王小民、田正武、田林、胡振西、譚增成、宋英三、閻振俗。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賣畫劈門》劇照(劉毓中飾白茂林)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打柴勸弟》劇照(蘇育民飾陳勳)

11月14日,全國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閉幕。秦腔《遊龜山》和豫劇《新花木蘭》獲得了演出二等獎,秦腔《一家人》獲得了演出三等獎,馬健翎獲得了劇本獎。另外,常香玉獲榮譽獎,劉毓中、蘇育民、宋上華、孟遏雲、張新華等獲得了演員獎。會演結束後,又在北京部分廠礦、單位和天橋劇場演出多場,接著又赴天津、保定等地巡迴演出。12月20日,西北演出團返回西安。

第二次進京

1958年6月,根據中央文化部組織簽訂的巡迴演出合同,易俗社將到北京、太原演出。隨後,陝西省文化局建議擴大陣容,由陝西省戲曲劇院二團(秦腔)和眉碗團與易俗社統一組成演出團赴京演出,以擴大秦腔、眉戶、碗碗腔等地方戲曲藝術的宣傳和影響。為做好節目選擇和排練,赴京演出計劃推遲。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陝西省戲曲赴京演出團三個分團節目單

11月8日,陝西省赴京演出團組成,啟程赴京。下設三個分團,全團共190餘人。總團長為陝西省文化局副局長羅明,副總團長為楊公愚、畢雨、史雷。一團由西安易俗社組成,團長薛增祿,二團由陝西省戲曲劇院二團組成,團長姚伶,三團由陝西省戲曲劇院三團組成,團長米晞。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火焰駒》劇照(孟遏雲飾李母、肖若蘭飾黃桂英、陳妙華飾李彥貴、寧秀雲飾周瑞菊)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奪錦樓》劇照(肖若蘭飾錢瑤英、寧秀雲飾錢瓊英)

第一團主要演員有劉毓中、宋上華、孟遏雲、李可易、肖若蘭、楊令俗、樊新民、王仲華、寧秀雲、陳妙華、孫省國、徐撫民、張健、郭朝中、全巧民、雷震中等。演出劇目有《火焰駒》、《三滴血》、《遊龜山》、《奪錦樓》、《賣畫劈門》、《烙碗計》、《探窯》、《殺狗勸妻》、《鎮臺唸書》、《櫃中緣》及新編戲《一罐銀元》、《大字報》、《半袋麩料》。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殺狗勸妻》劇照(宋上華飾焦氏,楊令俗飾曹莊)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遊龜山》劇照(孟遏雲飾田夫人、寧秀雲飾胡鳳蓮、楊天易飾田雲山)

第二團主要演員有田德年、羅士奎、劉易平、馬藍魚、楊金鳳、李繼祖、蔡志誠、胡正友、李應貞、霍慧軍、趙毓平、陳炎、邊寶珊等。演出劇目有《遊西湖》、《白玉鈿》、《趙氏孤兒》、《竇娥冤》和新編戲《老鼠嫁女》、《鬧糧》。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遊西湖》劇照(馬藍魚飾李慧娘、李繼祖飾裴瑞卿、羅士奎飾廖寅)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白玉鈿》劇照

第三團主要演員有李瑞芳、閻冬賢、張亞麗、席秀蓮、王景山、任永華、吳斌、吳德、王群英、劉志修、王玉嫻、原安民、劉亞萍、劉小虎等。演出劇目有眉戶《梁秋燕》、《糧食》、《曲江歌女》、《鷹山春雷》,碗碗腔《金碗釵》。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眉戶《梁秋燕》劇照

11月10日,陝西省戲曲赴京演出團在中國文聯禮堂舉行首場演出,演出了改編碗碗腔傳統戲《金琬釵》。11月15日,陝西省戲曲赴京演出團開始對外公演,除在首都一些劇場演出外,並先後在懷仁堂、全國政協禮堂、總參、軍政學院、公安部、水電部、石景山鋼廠等處演出。演出團在京時,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情鼓勵和讚揚,梅蘭芳、歐陽予倩、田漢等在各種報刊上發表了數十篇評論文章,給演出團以很高評價。返陝途中,應山西省邀請,12月25日,演出團到達太原,在太原進行了10天的訪問演出。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碗碗腔《金碗釵》劇照

1959年1月10日,演出團返回西安。陝西省省委決定撥款給演出團各團添置戲裝、盔頭、靴子、把子、頭面等設備,每團八萬元,易俗社和陝西省戲曲劇院派專人到北京、上海、蘇州、杭州等地定製採購。1959年3月,《陝西戲曲在北京演出評論集》由東風文藝出版社出版,收入曹禺、梅蘭芳、馬少波、歐陽予倩、田漢、屠岸等人的8篇文章。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陝西戲曲在北京演出評論集》書影

第三次進京

1959年5月,中央文化部通知陝西省演出團以《遊西湖》、《三滴血》參加建國十週年獻禮演出節目。陝西省省委決定演出團改名為“陝西省戲曲演出團”,下分兩個團,秦腔團由西安易俗社和陝西省戲曲劇院二團組成,眉碗團由陝西省戲曲劇院第三團組成。秦腔團赴京參加獻禮演出以後南下,眉碗團直接到南京,與秦腔團會合,赴南方各省市巡迴演出。為充實力量,抽調省市著名演員蘇育民(三意社)、傅鳳琴(尚友社)、李愛琴(五一劇團)、郭明霞(咸陽)、崔惠芳、曹海棠(寶雞)等人加入秦腔團。並邀請封至模、惠濟民、韓盛岫、王天民、李正敏、宋上華等參加排練和擔任藝術指導。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陝西省戲曲演出團演出說明

9月21日,陝西省戲曲演出團共80餘人,赴北京向國慶10週年獻禮演出,團長葉光宇、副團長馬健翎、劉俠僧、楊公愚、畢雨、史雷。主要演員有劉毓中、蘇育民、孟遏雲、樊新民、馬藍魚、李愛琴、李應貞、李繼祖、陳妙華、肖若蘭、李瑞芳、段林菊、王玉嫻、吳德、王斌、原安民、閻更平、郭明霞、崔惠芳等。9月23日開始,10月21日結束,陝西省戲曲演出團在北京演出秦腔《三滴血》、《遊西湖》、《趙氏孤兒》多場。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趙氏孤兒》劇照(蘇育民飾程嬰、羅士奎飾屠岸賈、趙毓平飾公孫杵臼)

演出結束後,陝西省戲曲演出團離開首都,22日到達南京,在南京與眉戶、碗碗腔劇組匯合,開始了規模空前的三大秦班下江南巡迴演出。演出劇目有秦腔《三滴血》、《趙氏孤兒》、《遊西湖》、《火焰駒》、《遊龜山》、《白蛇傳》、《賣畫劈門》、《打柴勸弟》、《京兆畫眉》、《春閨考試》、《櫃中緣》等;眉戶有《梁秋燕》、《曲江歌女》;碗碗腔《金碗釵》、《白玉鈿》。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三滴血》劇照(劉毓中飾周仁瑞、寧秀雲飾王媽、樊新民飾晉信書、雷震中飾周仁祥)

結束南京的演出後,演出團又赴無錫、蘇州、上海、杭州、福州、莆田、泉州、廈門、南昌、廣州、武漢巡演。一月底演出團從武漢返回西安,春節過後,又繼續到成都、重慶、遵義、貴陽、昆明、南寧等地演出。

秦腔在20世紀50年代的三次進京


陝西省戲曲演出團演出節目表

1960年5月,陝西省戲曲演出團赴京獻禮及赴福建前線慰問和巡迴演出歸來。這次演出團巡演歷時七個月,足跡廣佈二十多個大、中城市,演出七百餘場,輪換演出了秦腔、眉戶、碗碗腔等十餘個劇目。

50年代的這三次演出,都是集中了西安易俗社等各個劇團的中堅力量,精選劇目,名家聯袂。60年代及以後,西北五省各自組織劇團多次赴京演出,這種多劇團組團演出的形式就非常少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