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四則“逆襲”案例

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當前我國各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載體,顯現出新一輪的發展活力。


那麼,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振興路徑有哪些?美麗鄉村規劃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振興路徑


鄉村振興集產業發展、社會繁榮、環境宜居、文化復興、人氣集聚、組織建設完善等內容於一體,是全方位、全領域、全系統的振興。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實踐領域,有著自己的振興路徑,通過研究對比國內成功的美麗鄉村實踐案例,總結有以下四條具體路徑:


1.以農業為基礎,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是鄉村發展的根本,要找準產業,重點要基於更高效、更生態、更智慧的農業;其次應注重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同時,針對有工礦、商貿、旅遊基礎的鄉村,要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推進農業與新工業、互聯網、旅遊、養老等深度融合,建設現代農業公園等新業態,但應注意不要村村搞旅遊,村村搞工業。


案例分享:井岡山神山村

三產融合,合作經營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四則“逆襲”案例


神山村按照“支部引領、幹部帶頭、村民入股、貧困戶全覆蓋”的思路,成立了黃桃合作社,發展黃桃產業120多畝,打造黃桃品牌,並舉辦“神山黃桃節”,開展鄉村旅遊,有效促進了“三產”的融合發展。


2.注重鄉村鄉土性,保留原始風貌,復興鄉土文化。建設美麗鄉村不同於建設美麗城市,要堅持村要像村。


在鄉村建造中,需要在保護傳統村落文化、保存原始風貌和生態肌理、保留鄉村社會價值體系和集體情感記憶的基礎上,深入發掘鄉村背後的故事和文化基因,並運用現代手段,打造鄉土的、健康的、休閒的、歷史的鄉村,使鄉村成為守望鄉愁的重要場所。


案例分享:桐廬荻浦村

古為今用,土為洋用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四則“逆襲”案例


作為千年古村,荻浦村在發展中保留了40幢古民居和古蹟,傳承了古造紙文化、古戲曲文化、孝義文化等傳統文化。2010年起,村內出資將“始建於宋,重構於元”的古戲臺保慶堂改造為村文化禮堂,用“活態”保護的方式對文保單位進行保護與利用。除此之外,對於其他歷史建築,採用編號的方式進行有序保護;對於閒置村舍,引用“土為洋用”的改造和經營理念,將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農耕文明嫁接,雅俗共賞,洋溢著時尚的鄉土氣息。


3.創新鄉村治理體系,激活鄉村力量,培養新鄉賢。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順應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機遇,加大農村基層幹部培養力度,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和村集體、農民的主體作用,積極搭建新鄉賢與鄉村社會結構有機融合的平臺,構建兼具鄉土性與現代性的現代鄉村治理模式。鄉村振興不是簡單地給予式的幫助,要把鄉村人的利益考慮好,多培養鄉村能人,多給予政策支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熱情;要把“老鄉”的思維方式摸透弄清楚,遵循他們的思路去引導,自下而上,上下聯動,從而激活鄉村自身的造血能力。


案例分享:陝西袁家村

書記帶頭,全民創業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四則“逆襲”案例


袁家村在兩代村書記的帶領下,經歷了“從農到工,又從工到遊”的轉型,實現了從“爛杆村”到“標杆村”的蛻變。在新書記郭佔武引領下,實施旅遊興村戰略,十年磨一劍,走出了一條獨有的從“吃→住→產”的鄉村振興之路。同時,在村黨支部、村委會領導下,組織搭建了農民創業平臺、成立了農民學校、建立了農副產品合作社,為每一個村民提供了平等參與鄉村經營的機會,充分激活村民積極性。村委還制定了鄉規民約,要求每家商戶誠信經營,保持淳樸的鄉風民情,進一步保障了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4.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建設,樹立鄉村經營理念。


建設美麗鄉村,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依靠農民自己勤奮勞動,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各種社會力量的參與和支持,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力量和重要資源。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和技術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注重做好“三個相結合”,一是與農村綜合改革和扶貧相結合,二是與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和加強農業農村環境整治相結合,三是與鄉村經營管理相結合,吸引和集聚土地、資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現代要素,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形成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力。


案例分享:杭州富陽文村

大師主持,整體改造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四則“逆襲”案例


富陽文村擁有明代、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江南民居40多幢,但隨著城市建設風氣進入文村,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面臨著被拆的危險。在浙江省建設廳的支持下,2012年建築大師王澍帶領自己的團隊著手整合這裡的資源,歷時3年完成了對文村的保護性改建。改建後的民居為文村帶來新的面貌,使文村成為美麗村莊建設熱點,不僅吸引了大量遊客來到文村,還吸引了北京農業互聯網公司和眾安民宿產業發展公司等企業進駐,發展生態農業和民宿產業,帶動文村一產、二產、三產的聯動發展,為文村的農業生產注入新的活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