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他有梁山好漢般打抱不平行俠仗義的心,卻無奈被逼入空門,他沒有曠世絕學,卻是少林寺第一位“坐花轎”懲奸除惡的少林和尚,你知道他的“詭異”傳奇嗎?


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相傳在宋理宗瑞平年間,祥符縣有個好漢,名叫王興勃,遇事好打抱不平,專平世間不平事。某年臨近年下,這王興勃到集市趕年集,走到一個魚販的攤位前,看到一個土財主要強搶那賣魚老漢的大鯉魚,老漢本意打算用這大鯉魚換錢買年貨,這樣一來不就讓人家過上一個饑荒年了?老漢肯定不同意,這財主使喚自己的打手一通亂打,將老漢打翻在地,這一切讓胸中怒火中燒的王興勃看到了眼裡,三下五除二的對著這財主公子的太陽穴幾拳,這公子沒哼一聲,四肢一伸,斷氣了。


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老財主知道自己的兒子被人打死了,便勾結縣衙追捕王興勃。

在那個年代,有一個很“奇葩”的規定:犯了殺人案的人,只要遁入空門決心荷擔如來家業,學法出家,官府就不再追究了,當時佛教的興盛程度,可想而知。官府逼的王興勃走投無路,他乾脆就進入少林寺投拜名師,師父給他取法名普潤。


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普潤本人性格開朗,勤學好問,又有一身的武藝,剛來不久就很得師父的歡心,師父到哪裡都會帶上他,不論是上香唸經還是遊寺串廟,事佛做齋,師父都要帶著普潤去,儼然成為了少林寺的禪僧。

天有不測風雲,某一年,伏牛山有個富戶的老太太亡故了,兒子為表孝心,派人連夜到少林寺,求普潤師徒為他母親超度做齋。


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本身這樣的事情就很繁瑣,要帶的東西有很多,又趕上他們走的很急,到了事主家裡一看,什麼都帶了,唯獨把缽魚忘在了寺院,師父便命普潤趕緊趕回寺院,速去速回,不得耽誤。

普潤走了十多里的山路,路過朱馬鋪的時候,他想坐在大槐樹下乘涼歇息,突然聽到城牆下有人在哭泣,三個人低著頭哭成了淚人,旁邊還有一群男女,也在落淚相勸。


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普潤本性就好行俠仗義,上前詢問,幫勸的人告訴普潤:原來這對老夫婦六十多歲了,足下只有這一個女兒,剛上十七歲,就招了養老女婿,後天就要辦喜事。正所謂“好事多磨”,昨天女兒上鎮上買嫁妝,不幸碰到了山頭寨上的官兵頭目“一盞燈”,這“一盞燈”明是官兵暗是土匪,他看到這個女子長得好,要與這女子強行婚配,昨天送來帖子,今天晚上就要抬人。而兩位老人深知這“一盞燈”的品性也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卻也無奈反抗,俗話“胳膊擰不過大腿”,三人準備投井而死。


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本來充滿正義心的普潤聽到後,告訴大家他是少林寺的和尚,會武術拳法,這事情由他來擔當,勸老漢一家三口趕緊逃走,一方面害怕遭到“一盞燈”的提前黑手,一方面普潤能毫無顧忌的放開去幹。鄉鄰們聽到普潤的話後感恩磕頭,勸老漢一家逃走,就設宴款待普潤,普潤趕了一天的路,吃飽喝足後,就呼呼大睡,等待“一盞燈”來接人。


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老漢一家剛逃走,“一盞燈”派來的人馬點著“三眼銃”,在村頭嚷起來,這邊的普潤卻睡成爛泥,任誰也叫不醒,鄉親們正在著急的時候,那“一盞燈”的八抬大轎就已經到了大門口,引婆進門連聲催促。

眼看就要壞事,鄉親們七手八腳的將普潤穿上新媳婦兒的衣服,抬進轎裡,頭上搭著一塊大紅蓋頭,裙子蓋住了那雙大腳,轎簾放下,八個轎伕架起轎杆,“三眼銃”“嗵嗵嗵”三聲,眾人打著響鼓抬著轎就走了。


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不知走了多久,普潤迷迷糊糊的聽到外面有一個尖嗓門的女人在吆喝:“快走!快走!猛雨快來了,回去晚了,頭目拿你們問罪。”普潤透過窗外一看,幾個轎伕累的滿頭大汗,一個束裝打扮令人噁心的女人邊走邊對著轎伕指手畫腳。又走了一段之後,暴風雨來了,引婆吩咐:“停下!你們都到茶庵裡面避避雨,我進轎子裡陪陪新娘。”


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這句話讓普潤靈機一動,待轎伕到茶庵避雨之後,引婆掀開轎簾進入轎子之後,普潤一伸手卡主她的喉嚨,因為隔得遠,在外面避雨的轎伕一點也看不出轎子裡面的動靜,況且暴風雨下得又急,一點半點的聲響根本聽不到。

這轎內的引婆一看,新娘子竟然是個禿頭的和尚,嚇得她四肢一軟,攤在轎裡,普潤隨即和引婆換了外衣,用手巾塞進她的嘴裡,又把引婆捆的四腳朝天,丟在轎裡。


他是少林寺唯一“坐花轎”的和尚,用計匡扶正義,創造傳奇故事!


雨停了,普潤走出轎子,學著引婆向避雨的轎伕們一揮手,意思讓他們抬轎走,自己裝作報信的樣子,前邊先走了。

說來也巧,這條路正是普潤返回少林寺的路,普潤這次取“缽魚”,算是坐在轎裡消消停停的睡了二十里路程,等他趕回時,正好趕上師父唸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