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突破,成就明日南京

招商突破,成就明日南京

勾建山繪

● 集成電路新興產業何以高速增長

● 省會製造業短板如何加速拉長

● 園區招商怎樣刷新理念

3月28日下午,南京浦口簽約總計22億元的數字營銷全媒體項目,秦淮區簽約總金額達464億元的31個文旅商融合項目。

3天前,南京江寧區上線江寧區招商大數據平臺(招商地圖),供遠方客商瞭解江寧,同時18個超億元項目進行“雲簽約”。

2月21日,67個項目以視頻連線形式簽約落戶南京,在複雜嚴峻的防疫形勢下,南京招商引資迎千億開門紅。

隨著全球經濟轉向以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浪潮,城市對新項目渴求強烈。城市招商從未敢懈怠,創造條件也要找項目。

放眼全國,對項目的爭奪從未放鬆。經濟模範生深圳最近面向全球上線“雲招商”系統,實現對外招商與對內項目管理平臺的統一,大幅提高雙方效能。杭州拿出343宗共計10平方公里的產業用地發佈全球招商計劃,以表明城市“土地等項目”。這些城市的招商舉措無不說明,引進新項目,對國內城市而言,依然是經濟的生命線,是發展的動力源。

今年是南京第二個招商突破年,從何突破?

超越成績,新項目謀求再突破

據南京市投促局最新數據,截至3月25日,今年南京已簽約招商項目385個,投資總額3327.5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09個,投資總額3300億元。

在連續10個季度GDP增速保持8%及以上之後,南京發展依然穩健。

3月10日,南京召開招商突破年動員大會,第二天南京即與寶能簽約,寶能這次簽約落戶南京的項目總投資424億元。

今年南京的招商目標是,簽約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萬億元,實際利用內資超過165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確保完成45億美元、力爭完成50億美元。在此基礎上,全市億元以上籤約項目超過1000個,其中製造業項目超過600個。

去年,南京招商引資目標超額完成。全市實際利用內資完成2567.9億元,超過年度目標(1500億元)71.2%;實際使用外資完成41億美元,超過年度目標(40億美元)2.5%,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南京五大產業地標除軟件信息產業外增幅都在兩位數,而去年五大產業地標新簽約項目415個,投資額達3670億元。南京收攏戰線,聚焦主導產業的做法初見成效。

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提出要更新招商思路。他認為招商引資中,質量比總量更重要、落地比簽約更重要、鏈條比單體更重要、創新比套路更重要、誠信比成果更重要、服務比政策更重要。

總而言之,這六個“更重要”顯示出主政者要求各板塊不把時間精力浪費在招商中的浮華表象,而要緊緊抓住機會成本,真正為城市積攢實力。

招商突破,南京瞄準問題求突破。

相對於經濟總量在全國排第十一的地位,製造業一直是南京的突出短板。從投資總額看,去年製造業實際利用內資佔比不到四成,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佔比也僅佔到四成。

其次,近年來南京引進了臺積電、LG化學、中興通訊、T3科技平臺等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但這類優質大項目依然不足。

此外,南京遠郊板塊製造業“主陣地”支撐作用偏弱。去年南京製造業項目中,浦口、六合、溧水、高淳等四個遠郊區佔比不高。

南京的園區作用發揮不夠,全市經開區和高新區,億元以上籤約項目數比全市平均水平要低。

超越常規,芯片物聯網“橫空出世”

傳統意義上的招商,都是基於一定產業基礎上的招商。而當下產業的發展已經到了可以“平地崛起”的時代。

3月20日,由江北新區產業投資集團與達泰資本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20億的基金簽約落戶新區。達泰資本是半導體和信息技術領域最積極、最活躍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這支基金將聚焦集成電路和新一代信息產業。

20億基金落戶當天,物聯網芯片設計公司亮牛半導體簽約入駐江北新區研創園。“江北新區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我們要借力發力,建立智能物聯AIOT產業園,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 亮牛半導體公司創始人馮磊說。

2016年,整個南京市的集成電路產業年產值不到50億元,到去年,光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就達到300億,今年有望突破500億。

目前,江北新區集聚的集成電路相關企業超過400家,包括臺積電、ARM、Synopsys、Cadence、晶門科技、華大九天等國內外頂尖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以及IP、EDA工具供應商,涵蓋芯片設計、晶圓製造、芯片封裝及成品測試、專用材料與設備、終端製造等產業鏈上下游全部環節。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江北新區躋身全國前十。

江北新區的這個產業可以用“爆發式增長”來形容。其中臺積電的落戶是產業爆發原點,而引爆的就是“招商從單體走向鏈條”。江北新區已形成以臺積電等為龍頭、180多家上下游企業為配套的完整產業鏈條。招商不再是零打碎敲、滿足於招一個個的單體項目,而是圍繞主導產業加強通盤考量,強化產業氛圍。

集成電路在江北新區的崛起,除了臺積電巨大的拉動效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江北新區大手筆啟用金融手段。金融就像是產業的空氣,尤其對集成電路這種投資動輒百億的大產業。產業發軔,2015年就成立1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此後由省政府投資基金加入成立南京江北新區發展基金,接著有集成電路天使投資基金、創投基金,去年又有50億元集成電路專項基金,還吸引了上海半導體裝備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等60餘支市外基金入資新區43個主導產業項目,引入500億規模先進製造業國家大基金……一路走來,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產業一直有金融輸血。

集聚頭部企業、頭部科研,率先應用示範,運用這些超常規發展手段,秦淮區物聯網產業“橫空出世”。這個主城區已集聚物聯網產業相關企業超100家,其中營業收入超億元的7家,上市(含新三板)8家;建成了4個雲計算、大數據平臺和7個智能交通平臺,涵蓋了物聯網硬件、軟件、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等關鍵環節的全產業鏈。聯通、電信物聯網全國總部區,華為天安物聯網生態基地、和而泰江蘇總部等一批龍頭企業落戶,物聯網生態漸趨完善。

超越指標,用“一座城”引人留人

3月27日,來自美國的生物醫學專家邱博士與江蘇軟件園常務副主任陶敏商談實驗室的裝修事宜。

邱博士是被江蘇軟件園的“五指山”產業定位吸引而落戶的,他解釋,國外排名前十的藥企,每家都在和人工智能企業深入合作。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將為生命科學帶來一場巔覆性的革命。

江蘇軟件園的產業定位是,以5G產業為地標主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網絡安全為四大群峰,佈局產業“五指山”。陶敏認為,新興技術不同程度上和這五大領域相關,緊扣五大產業定位,園區才能成為產生化學反應的磁場,繼而成為有競爭力的園區。

這兩年南京全力建設創新名城,對新型研發機構、對高層次人才的政策極具吸引力,科技型園區迎來快速發展的絕佳機遇。陶敏認為,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南京快速上升的發展勢頭還將持續,而園區空間有限,必須把好關口選好企業。

而就在兩天前,園區婉拒了一家從事微孔濾膜技術的高端製造企業,原因就是企業技術和園區產業定位毫無關聯。

緊扣“五指山”產業定位,僅去年一年,江蘇軟件園引進20多家科技型企業,兩年內至少新增科技型人才上千人。其中不乏有來自其它城市的科技明星企業。

去年,奔著南京創新名城的政策和江蘇軟件園的“五指山”戰略,一家從事機器視覺的企業落戶軟件園,企業創始人和陶敏把原來所在園區的負責人請到園區,這位負責人看到企業在南京新組建的上下游技術團隊,瞭解到企業新的產學研戰略合作方,感嘆南京的發展條件和氛圍確實自愧不如。

陶敏說,他心中裝著一座城,時時從產城融合、激發活力的視角來思考如何招商。

城,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江蘇軟件園看中的是高科技人才。與有的園區只要註冊,只要指標不同,江蘇軟件園寧願在數字指標上後退一步,也要把人爭取過來。“核心的人員過來了,氛圍就出來了,有氛圍能吸引更好的企業。”

企業怎麼挑?陶敏說,主要看三點,公司客戶,社會資本情況,團隊核心人員的眼界和能力。

南京百家湖科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只有十餘人,擁有20餘項自主知識產權,公司提供邊緣計算AI引擎、AI圖像語音及綜合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自動/輔助駕駛、智能路側、智慧城市、工業安全、機器視覺等領域。公司創始人閆飛介紹,公司雖小卻享受到無微不至的關照。企業一入園,園區就和自己規劃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對申報條件自己始終心中有數,企業在成立第三年就水到渠成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在園區的牽線下,百家湖科技對接了上游做無人系統的服務商拓恆,下游做無人機的拓攻,做機器視覺的徵圖,這些企業都在園區,自動形成開發合作朋友圈。

一家從外地遷過來的企業負責人在企業群裡感嘆,“在園區短短几個月,我們整個團隊感受到不再是孤身作戰,背後有強大的力量在支撐我們。”

超越“軟肋”,製造業煉就“硬核”

近幾年,製造業迴歸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國內各地,都已成為顯流。

南京的服務業佔比超過62%,省內最高,但南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投資等製造業指標即便在省內也不居於最前列。

南京製造業短板明顯,近兩年南京重扛製造業大旗,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重中之重,聚焦“4+4+1”(四大先進製造業,四大現代服務業和未來產業)主導產業,全速推進新一輪招商突破,加快推動5大地標(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軟件信息業)向全國前三邁進。2017年6月扭轉連續41個月的工業投資負增長,2018年工業投資增幅達8.9%,創下近4年來工業投資最高增幅,去年南京工業投資增幅達10%,再創新高。

今年,南京定下目標,要全力攻堅“淨增500家規上工業企業”任務,千方百計實現“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

南京用流動紅旗、打擂臺、排名等形式激發各板塊奮勇爭先引項目。

去年,棲霞區全年新簽約百億級項目6個。“‘一把手’帶頭招商,從我做起,各板塊和街道平臺的“一把手”,要履行招商“第一責任人”責任,每月至少參加一次招商推介、開展一次外出招商、接待一次重點客商、協調一次招商項目。”棲霞區委書記黎輝要求,全年簽約項目投資總額要衝刺2000億元,億元以上籤約項目不少於145個。

3月24日,南京溧水區舉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建設推進大會。在這個面向全球直播的大會上,溧水宣佈製造業發展政策,創造性設立工業用地紅線,劃定一二級產業保護區,將產業用地規模從22%提高到28%,直接新增工業用地7500畝,39平方公里的產業空間只增不減。溧水區委書記薛鳳冠表示,製造業對溧水未來極端重要,溧水願“傾其所有”做強實體經濟,發展先進製造業。

總投資達135億元的欣旺達動力電池項目,去年3月份簽約、5月份開工建設、10月份竣工。溧水去年共有39個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註冊、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在製造業的強力帶動下,溧水進入發展迸發階段。溧水去年GDP增幅南京11個行政區第一,全省96個縣(市、區)第二;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中,從2014年的第72位躍升至去年的第52位。

知名學者、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維為曾介紹,英國曆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告訴他,縱觀歷史,西方強國一個接一個走衰,主要原因都是經濟金融化。所以我國現在強調金融一定要為實體經濟服務,道理深刻。

據測算,70%的服務業和製造業相關,製造業就是經濟的“根”。南京重視製造業,就是要讓經濟“根深葉茂”。 本報記者 許雯斐 仇惠棟 顏 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