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近日,美聯儲釋放“金融核武”。宣佈本週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MBS )。關鍵詞不限量。

不限量,意味著只要股市不止跌,每天就是1250億買買買,大有買到漲為止。從這裡看,美國金融市場的恐慌,有望在本週基本釋放完成。


“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而國際金融市場今天已給出反應,恐慌傳遞效應正遞減,股市大漲。股市危機可能得到緩解,A 股也沒什麼大問題,樓市倒是有個消息。“退房令”下,央企巨無霸國家電網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


“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03月22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佈對國家電網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其中稱,國家電網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


“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中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關於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


通報中,國家電網罕見就主輔分離公開表態:下決心退出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務。而國家電網房地產業務的主要承載平臺是魯能集團。


“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作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中國最大電網企業。其經營區域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國土面積超88%,供電服務人口超過11億人,資產總額3.93萬億元。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魯能是國資委直屬21家持有房地產“牌照”央企之一。魯能集團旗下的千億地產板塊何去何從,自然也就成為大家關心的重點之一。


“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魯能旗下的房地產業務主要分佈在山東、海南、北京、重慶等地。 土儲規模龐大,資源雄厚,雖不屬於頭部房企,但一直是潛在的“巨無霸”。


2017年,魯能的銷售規模已經達到了893.7億元,同比增長38%,站穩行業TOP20。並且,魯能尋求上市的重組有了實質進展,第一次把部分住宅業務注入廣宇發展,成為大股東,佔股高達 76.13%。


2018年魯能將衝破千億市值時,魯能卻在各大榜單上消失了蹤影。在包括克而瑞、億翰等各大業績排行榜上,魯能都不見蹤影。


怎麼回事?


“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退房令”下


10年前,2010年“兩會”期間,央企一天之內瘋狂出手,造就三個“地王”。


隨後,央企“大管家”國資委力排眾議,堅決拋出“退房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清退房地產業務,只留下16家主業為地產的央企


“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國資委為此,曾召開部分央企會議,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央企,15個工作日內製定有序退出方案。尷尬的是這個政策阻力不小。


國家電網作為全國排的上號的巨無霸央企,在2011年得到了特批:


2011年,國資委發新聞稱:“魯能集團在被國家電網收購之前就已從事房地產業務且規模很大,特批魯能集團和其他4家企業從事房地產業務。


這五家央企分別是中航、神華、中煤、新興、魯能。我們都比較熟悉。


中航地產被保利地產合併

神華集團與中國國電合併重組,掛牌出售部分地產子公司

中煤和新興集團的在地產領域幾乎沒見聲音


也就是說,當初被特批的5家地產企業到如今,就只有魯能集團依然堅守。


魯能退出房地產其實也早有信號。近些年其一直在淡化房地產業務,地產業務正逐漸向體育社區、娛樂度假、智慧生活等方向調整。


魯能地產退出房地產的背後,是一場蔓延近10年的中央與央企地產的拉鋸。


高地價的半壁江山


退房令之初,與國資委的要求相反,央企們在土地市場絲毫沒有收斂。


2016年拿地支出前15名的房企中,由央企和國企組成的“國家隊”佔據8席,16個拿地總額超百億的巨無霸項目中,有9家花落“國字頭”。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5月,全國土地市場總價超過15億的105宗高價地塊,成交總價為3288.2億,其中有52宗被國企獲得,合計成交金額達1785.8億元,佔比為54%。


其中,信達、華僑城、招商蛇口、電建地產、魯能集團、葛洲壩、保利、中鐵、中冶等央企共製造出15幅高價地塊(高總價、高單價、高溢價)。


“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而在2016年這些囤地的央企中,大都擁有國資委頒發的“房地產牌照”


以2011年獲得“牌照”魯能為例,2015年魯能地產銷售額只有202億,但在土地市場方面急速擴張。曾創下4塊地花費100億的高價。


2016年,魯能地產銷售額已突破600億,一年時間實現300%的增長。


2017年,魯能的銷售規模已經達到了893.7億元,同比增長38%。


依靠的就是不斷囤地。而央企瘋狂拿地的背後,是央企的自保之道。澎湃新聞當初曾報道說,相關人士分析是因為央企之間存在相互合併風險


而囤地就可以繼續為自己增加開展房地產業務的籌碼,也是不得不瘋狂舉牌。(在21家有牌照的地產央企中,已經有多家被重組)


隨著中央巡視組的一次次下巡,地產是主業之外的央企越來越難以撐下去。


2015年開始,央企以及地產圈整合大潮,有個叫“馬太效應”的東西,哪家房企都怕。有老前輩一語道破,“不想被併購,只有兩種方式,做大自己或把自己做複雜。”魯能一直就是這樣做的哈。


但是,隨著房住不炒被提出,中央對房住不炒的堅決打擊。這種可能推高地價帶動房價行為,越來越不能被中央所容忍。於是...


繼中航地產在中央巡視組下視後,改組。本次,巡視組下視很可能就是魯能變局。


房住不炒,這一次要來真的


打擊高房價,穩住房價,房住不炒。打擊地價會是一個重要操作。


從農村宅基地、土地新政、退房令等諸多 2018 年以來被堅決執行的樓市政策看,這一次“房住不炒”,估計是真的要來真的了


“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24日下午,浙江省海寧市海寧日報官方公眾號發佈消息,在3月25日至4月24日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


但不久,海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房產科工作人員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限購政策以發佈為準。不知道這是不是一次放鬆試探。


“退房令”下,“最牛”央企也撐不住了


但結合此前駐馬店、廣州等地涉及樓市調控底線,隨後被約談的事情。可以看出,目前即使受疫情的影響,房企很難,但國家也不願意松樓市。


可以貸款給錢,可以給政策優惠,但是放鬆樓市的一些政策底線不容突破


再結合這一次中央巡視組通報中,國家電網這樣的巨無霸央企也要退出地產市場。可見,國家或者說中央對於樓市調控的決心。


這一次,可能是要來真的了!對於房地產行業,“救企不救市”可能成為潮流。當然,最終還是看市場實際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