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秦始皇

秦始皇—千古一帝,中国历史上能够称为千古一帝的很少。说秦始皇很难说,他的事情太多,感觉说不清,也说不完,就先从他的祖宗三十六代说起吧。

杂说秦始皇

《史记,儒林列传》焚诗书坑术士,有的说他坑的是文人,有的说他坑的是腐儒和不学无术的术士,究竟坑的是什么,是各有说法很难说清,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这些贡献很大。其实他最大的贡献还不只是这些,他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政治制度——帝国制或中央集权制,帝国制或中央集权制为中国的强大奠定了大国基础,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至今仍然能够成为大国的基本框架,把一个拥有大国文化基因给保留下来了。不仅仅是统一六个诸侯国,是因为2千多年前,他就建立了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帝国,为后人树立了块丰碑——想闹独立门都没有。

杂说秦始皇

大国有大国的重要性,就像现在的国际形式,就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小国是很可怜的,经常成为大国的鱼肉和羔羊,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成为大国的牺牲品,没有资本跟大国玩,就像中东的这些小国基本上就是M国和欧盟的菜,想吃就吃。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创帝制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2千多年,秦始皇开创的帝国制持续时间最长。

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历史是邦国制或诸侯分封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是《沁园春.雪》里面描写的,老秦是排第一的,在历史课本里面,讲得比较多的三位帝王是秦始皇,唐太宗,清康熙,这三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强大的王朝。

秦始皇是富二代,但细细追究下去,又是穷二代。他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出生时父母就是赵国的人质,父亲异人是他祖父20多个儿子当中根本不看好的,因此才派到赵国做人质,他的童年是非常痛苦的。

十三岁即位,二十二岁亲政,三十九岁完成统一大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没有哪个帝王能够超越他。后世的高歌、后人的唾骂、荆轲的匕首、箕踞的笑骂、六颗高贵头颅、四百术士游魂、孟姜女的哭咒、远渡东瀛的童男童女的故乡梦、韩非的法制王国、李斯的老鼠哲学、阿房宫的仙丹梦、骊山的千年陵,都像这滚滚红尘,都埋在了青山里,埋在了兵马坑,任凭后人怎么说也说不清,怎么说也说不完。

杂说秦始皇

在西周初年,秦人还是个小族群,秦始皇的祖上并无显赫的家世。到周孝王时期,秦人首领秦非子搞养殖业,马养的好,膘肥体壮,得到了周孝王的任用和赏识,被派到汧水和渭水之间主管养马,后被封为卿大夫,遂有食邑,封于秦,(今甘肃陇西),并让秦人“复续赢氏祀,号曰秦赢”。卿大夫是比诸侯级别要低的,没有国,没有政权,只有一个小的封地,叫食邑。秦非子凭借一技之长总算在强大的贵族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见一技之长是多么的重要,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到西周末期的时候,到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时期,秦始皇家族遇到了转机。

杂说秦始皇

周幽王被杀以后,别的诸侯隔岸观火,旁若无人,而秦襄公抓住机会护送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洛阳,建立了东周。这次护驾在秦国崛起的道路上是个里程碑,秦襄公非常有政治眼光,因为这次救驾,周平王正式分封秦襄公为诸侯,把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赏给了秦襄公,秦人从此迈入了诸侯国行列,与这些诸侯国平起平坐,有了政治资本。同时秦襄公得到周平王的许可,可以开疆拓土,进攻西戎,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基础。但秦国的地域还仅仅是在西部地区,岐山以西及西戎的一些地方,对于东边强大的晋国和齐国还是不敢惹他们。

杂说秦始皇

100多年以后,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开始东扩。秦穆公大量的搜寻人才,如百里奚,蹇叔。秦穆公用5张黑色羊皮换回百里奚的时候,百里奚已是70多岁的老头了,百里奚又号称“五羖大夫”,此人是个奇才。广招人才,对人才的重用使秦国一步步开疆拓土,开地千里,逐步强大起来,不断挑战当时的强国晋国。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穆公对待西戎的偷马贼不但不杀,反而以酒肉招待,穆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但后来恰恰是这三百偷马贼帮秦穆公打败了晋国,俘虏了晋惠公。之后秦穆公在晋国内乱之际首立晋惠公,后又在晋国灾难之际送粮赈灾,再到俘虏晋惠公放他回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成熟、大度、负责任的大国领袖,而且在诸侯国当中得到了政治满分。所以大国一定有大国的风范,不像现在的特朗普,出尔反尔,小人一个,就像孟子说的,看似不像人君。

杂说秦始皇

290多年后,秦国历史上又出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英主,真正使秦国走向崛起之路的是秦孝公。秦孝公通过商鞅变法,改革军事,发展经济,使秦国变的越来越强大。商鞅从帝道、霸道、王道,再讲到强国之道,秦孝公一听,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商鞅通过吸收赵,韩,魏三国的人才,使一大批人才都来到了秦国。通过变法打破商周时代的井田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向所有的人都敞开了一条晋升的大道。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了军功爵制,使普通士兵都有加官进爵的可能,特别是重奖杀敌,晋升爵位,人性恶的一面被商鞅变法的政策充分调动起来了,秦军因此获得虎狼之师的称谓。

杂说秦始皇

秦孝公死后,他儿子秦惠文王马上诛杀商鞅,因为商鞅变法得罪了一大批权贵,同时也得罪了当时做太子的秦惠文王。但杀掉商鞅后,商鞅制定的法制依然还是推行的,秦惠文王也是个了不起的君主,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合纵连横”的主角张仪就是秦惠文王的宰相。张仪和苏秦同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这个人非常了不起,教出来的学生都是叱咤风云,特别是张仪和苏秦,左右战国几十年格局。苏秦采用“合纵”的战略,联合六个国家共同抵抗秦国,而张仪采用“连横”的战略,联合其他六个国家,破了苏秦的“合纵”战略,并最终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在秦惠文王的时候,还有一个女才子——芈八子,秦惠文王的妃子,这个女人非常了不起,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工作生活两不误的著名太后。她与义渠戎王私通长达三十年之久,还为义渠戎王生了2个儿子,最后又成功了诱杀了义渠戎王,并趁义渠戎人没有任何戒备的情况下,迅速派兵彻底打败了他们,一下子让秦国扩建了三个郡,从此秦国再无后顾之忧。秦惠文王是秦国崛起路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打破了六国的合纵,加快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秦孝文王在位1年就死了,秦庄襄王在位3年就死了。到秦始皇的时期,有2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吕不韦,一个是李斯,李斯也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在准备从政之前与他父亲有过一段对话,吕不韦问了三件事:一是耕田、二是经商、三是从政,耕田之利只十倍,经商之利可达百倍,立主定国之利无数倍,最后吕不韦决定弃商从政。吕不韦是个商业奇才,我们现在房地产商经常用的手段——房托,就是吕不韦发明的。

杂说秦始皇

《史记》记载了2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一个是范蠡,弃政经商,功成身退。

一个是吕不韦弃商从政,最后身首异处。但吕不韦把自己的儿子成功了推向了帝王的宝座,并成为千古一帝。

《史记.吕不韦列传》、《汉书》、《资治通鉴》都明确了记载了秦始皇的生父是谁的问题,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说的最大优势是有文献记载的。人们可以质疑或否定司马迁之说,但却拿不出文献之说来推翻司马迁之说。为了赢氏家族的皇位能够永远的传下去,在除掉嫪毐叛乱以后,隔了一年就令吕不韦自杀,注定吕不韦是要被杀掉的,因为秦始皇姓赢,不姓吕。

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其实是个落魄的王孙,他的父亲安国君妻妾一大堆,光儿子就有20多个,异人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而且异人的母亲夏姬很不得宠,常年都见不上安国君一面。至于异人的爷爷,秦昭襄王估计都不记得会有这个孙子,因此异人才会被派到赵国去做人质。无论从那个方面看,异人都不可能成为王位的继承人,这一切都是由于有了吕不韦的精心谋划,异人才登上了王位的宝座,秦始皇也顺利的登上了王位。

也正因为如此,秦始皇才让吕不韦死的有体面。

杂说秦始皇

在杀掉吕不韦之后,嬴政把吕不韦的门客李斯提上来了。李斯有个哲学叫“老鼠哲学”,因为有了“老鼠哲学”助他飞黄腾达,后又满门抄斩,正所谓成也“老鼠哲学”,败也“老鼠哲学”。有一次李斯上茅厕,看到厕所里面的老鼠吃的很差,而且一看见人和狗就吓得逃窜。后来李斯有一次偶尔看见官府的粮仓里面的老鼠,住的大房子,吃的又好,没有惊扰,而且随便吃。于是李斯大生感慨,一个人一生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这个老鼠在什么平台上。因此李斯决定不做茅厕里面的老鼠,要做仓中鼠,决定干一番大事业,便拜荀子为师,荀子是儒家学派的发扬人,同时又是兼有法家思想的人。

秦始皇曾经犯过一个致命的错误,自从令吕不韦自杀后,秦始皇发了一个“逐客令”,凡是在秦国的六国的人一律驱逐出秦国。一纸“逐客令”令天下的人才全部离开秦国,李斯也在其列。但李斯的一封书信,列举了秦国历代有作为的君王广招人才使秦国强大的原因,并把书信成功送到了秦始皇手里,使他改变了主意,废除了“逐客令”。

杂说秦始皇

杀韩非到最后被赵高所杀,这是“老鼠哲学”给害的——鼠寸目光,但李斯在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情上,确实是贡献很大的。秦始皇要统一六国,六国就必须要反对统一。所先出场的就是燕太子丹。燕国是个小国,在六国当中也是最弱的一个,秦始皇有可能第一个灭的就是燕国,因此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始皇。宁可与聪明的敌人为友,也不能与猪一样的队友为友确实不假,燕太子丹派荆轲的同时,也给荆轲派了一个助手秦舞阳,在刺杀秦始皇关键的时候,秦舞阳由于胆怯浑身哆嗦露出了破绽,致使荆轲的刺杀失败。

荆轲迟迟没有出发,目的是在等一位朋友,也是荆轲的助手。由于太子丹的迫切,不断的催促荆轲出发,临时把秦舞阳派给了荆轲,欲速则不达,最后导致刺杀失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燕太子丹的无能,最终燕国投降秦国。在战国时代有很多英雄,比如屈原为了楚国不被秦国所灭,自沉泪罗江,但最终秦国把楚国给灭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是时势英雄,中国不能缺少这样的英雄。荆轲我们可以理解为狭义的英雄,屈原可以理解为悲情英雄,但是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在秦惠文王时期,苏秦当时提出的“合纵“天下唯一,就是苏秦提出的六国的生存策略。当时秦国虽说是个超级大国,但仍然对燕国没有办法,对其他的5个国家也毫无办法。那时候的燕国和五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六国的土地是秦国的五倍,六国的兵力是秦国的十倍,燕国的生存空间还是有的,依然也是很强大的,直到后来张仪的“联横”破了苏秦的“合纵”,燕国才开始走下坡路。

其实秦国当时最担心的是赵国,赵国在六国当中是最强大的。赵国的南部是韩国和魏国,秦国要是越过韩国和魏国攻打赵国,万一韩国和魏国趁虚而入,秦国就有危险。赵国自从赵武灵王改革“胡服骑射”以后,国力变的越来越强大,在三家分晋以后,赵国本身势力就很强大,有与秦国一争高下的军事实力和政治资本。

但是由于赵武灵王的一个错误的决策,喜欢美女孟姚,废长子赵章,立孟姚之子幼子赵何,导致赵国内乱,自己也被赵何给逼死,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毫无叫板秦国的实力。所以纵观六国的情况,所先是自己内部出了问题,才导致有被秦国统一的可能。当时苏秦的“合纵”就是因为赵国的强大,赵国投了赞成票,燕国才同意加入,紧接着苏秦说服了韩国,而韩国在三家分晋的时候,也是三强之一,因此赵国的加入,韩国自然也就加入了,联盟就慢慢成立了。

杂说秦始皇

秦始皇继位的第二年就开始攻韩,继而攻魏,把六国的合纵拦腰截断。韩国在六国当中也是实行过改革的,但是申不害的改革只是改了虚的部分,实际的部分没改。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全面的,重视富国强兵的各种务实方法,因此秦国变的很强大。韩昭侯用申不害的改革基本上是侧重“术”,是驾驭群臣,并没有在富国强兵,振兴经济,提高军队作战能力这些务实的方面改革。

比如有一次韩昭侯在沐浴的时候发现缸内有瓦砾,他认为主管沐浴的官员不至于失职到这种程度,应该是有人想诬陷这个内官以取代他。于是韩昭侯照常沐浴,沐浴结束后,他对内官说,我想撤换主管沐浴的人,谁能接替他,韩昭侯身边立即有人向他推荐了另一位内官。于是韩昭侯立即见了这位内官,就问他,你为什么在我的浴缸里放置瓦砾,这位内官以为韩昭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只好认罪说,如果主管沐浴的官员免了,我就可以取代他了。因此韩昭侯学的改革是怎么驾驭群臣,由于韩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和变法,外交上又没什么好的策略,加上外部的环境恶劣,赵国、齐国、魏国都比他强大,因此秦国几乎没费什么力量就把韩国给灭了。

比如赵国,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之说,其中赵国和秦国各占2位。在赵惠文王的时候还有廉颇,蔺相如,赵奢这些名将,赵国还是很强大的。到了赵悼襄王的手上,李牧被捕杀,廉颇客死他乡,奸臣郭开掌权,政治的腐败加快了赵国灭亡的步伐。

赵国灭亡以后,秦始皇的目标就是魏国,魏国在韩、赵、魏三国当中是人才最多的国家,但是魏国却留不住这些人才。比如商鞅是魏国人、张仪是魏国人、范睢是魏国人、武将吴起、武将尉缭都是魏国人,但最终都被秦国所用,都在秦国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秦国的本土是不怎么出人才的,秦国的强大是与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吴起、尉缭这些外人是分不开的。

杂说秦始皇

因此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一方面是秦国历代国君重用人才,实行变法,慢慢的崛起,另一方面是六国的昏君出昏招,慢慢的促成六国的衰弱,秦国是由弱到强,由卿大夫到诸侯国,六国是由强到弱,由诸侯国到臣民。

正所谓人有缩命,国也有缩命,秦国之所以强大,一个是跟历代君王勤勤恳恳、奋发图强、务实彪悍、求贤若渴、重视人才的作风分不开的,历史之所以选择了秦始皇,不仅仅是因为秦国的崛起,也是因为其他六国在发展的关键时候都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