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雙筷制”進食歷史漫談

□ 趙榮光

“雙筷制”是指中餐公宴場合,每位就餐者分別使用“進食筷”和“取食筷”各一雙,取食筷用於從公共器皿中夾取食物,進食筷則用於送食,以避免交叉感染和視覺不潔。為防止拿錯,取食筷和進食筷自外向內分別擺放,筷子顏色也有鮮明對比。

杭州人“双筷制”进食历史漫谈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以來,全國各地又開始熱議餐桌文明,“雙筷制”進食法再次進入公共討論空間。這讓身為杭州人的我又升起一份感慨,杭州人對雙筷進食有話說啊!

杭州人雙筷進食的歷史,可以講四個歷史節點的故事。

宋高宗趙構:中國雙筷進食第一人

900年前中國人開始了用兩雙筷子吃飯的歷史,地點是在杭州。

杭州最早的雙筷制助食法實行者,是趙構(1107~1187),杭州人都對這位老市民的故事知道一二,“哦,就是與秦檜合手殺害岳飛的宋高宗啊!”

是的,就是這位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他在位36年(1127~1162),又在內禪之後安享了25年太上皇帝的清福。

杭州人“双筷制”进食历史漫谈

趙構坐像,畫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他安享晚年的處所是德壽宮。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載:“高宗在德壽宮,每進膳,必置匙筯兩副,食前多品,擇取欲食者,以別箸取置一器中,食之必盡,飯則以別匙減而後食。吳後嘗問其故,對曰:‘不欲以殘食與宮人食也。’” 吳後即高宗皇后。

淳熙十四年(1187),趙構壽終正寢於德壽宮,時年81歲,吳後於寧宗慶元三年(1197)駕崩,享年83歲,在中國帝后歷史上,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一對長壽夫婦。

杭州人“双筷制”进食历史漫谈

趙構吳皇后坐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歷史文獻記載,趙構在德壽宮實行雙筷制進食,那就是1162~1187年間作為太上皇的事。

趙構施行雙筷制進食頗耐解讀:既有珍食惜福意義在,也有一箸戳到底不利衛生的理解在,當然還有“不欲以殘食與宮人食”的善念在,可謂“曾經憂患增識見,死裡逃生悟時艱”。

杭州市是中國沐化西風,近代醫學興起最早的中心城市之一,20世紀20年代的杭州雙十醫院院長汪千仞就是一位代表性人物。他是康有為弟子,曾赴英學醫,歸國後在杭州南屏山下,建雙十醫院。

這位現代醫學先驅,家庭三餐實行雙筷制,並積極推助社會普及。

1923年4月30日,汪千仞應邀赴上海演講“吃飯問題”,他說:國人吃飯的習慣,常常8人一桌,每人各自用筷子、勺子取菜和湯,一頓飯每人要30多次,那麼“口涎與菜羹之接觸,每人亦三十次”。因此,每次吃飯,“與人交換口涎中之微生物二百四十次也。”

他認為這種“惡習”應當革除……他家中實行分食方法,“每人各備一碟,又備箸匙各二副(顏色不同,以免誤用),一以取自公共器皿中而置諸碟,一以入口。”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疾病傳播。(《吃飯問題——汪千仞先生在家庭日新會演講》,《申報》1923年6月7日)

汪氏曾留學西方,受西方免疫學和飲食文化影響,他說自己家中一直堅持雙筷制進食法,並號召國人在各自的家中實行起來。

五十年代的杭州風氣

略搜撿昔日報紙,我們感慨地發現,用兩雙筷子吃飯是1952年至1958年間杭州社會普遍的現象。

1958年“浙江省第一次除四害和消滅血吸蟲病積極分子大會”上,共青團浙江省委“勉勵全省青少年要努力做到:勤鍛鍊、勤洗澡、……不隨地吐痰、提倡用兩雙筷吃飯,使自己真正成為有著新的品德和衛生習慣的新一代。”(《勉勵青少年和婦女除害滅病》,《杭州日報》1958年1月26日第3版)

杭州人“双筷制”进食历史漫谈

建國後,“高長興酒家”更名為“杭州酒家”,曾是杭城最高檔的菜館之一

同年8月,杭州市黨政主要領導檢查了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等區的除四害、講衛生工作,他們“對杭十一中、杭州酒家的衛生工作感到滿意。杭州酒家已實行雙筷制,並做到食具和毛巾定時消毒,保證顧客的飲食衛生。”(《為徹底消滅四海而努力》,《杭州日報》1958年8月18日第1版)

1個月後,中央衛生檢查團浙江分團先後兩次深入細緻地檢查了上城、下城、江干、西湖、拱墅、筧橋、上泗等區包括居民區、工廠、農業社、機關、學校、醫院、部隊駐地、公共場所、寺廟等68個單位,特別提到了“飲食行業如天外天菜館”。檢查團看到“人人刷牙,普遍實行分用毛巾、公筷、雙筷制;建立了人民保健制度和健康檔案,正在向健康居民區、村挺近。”(《本市除四害運動成績巨大》,《杭州日報》1958年10月9日第2版)

同年的《杭州日報》一篇文章講到一份1952年2月蕭山縣河上村民雙筷進食習慣的材料。從1952年到1958年,“六年來,這一良好的辦法,已為全村的家庭所採用了。”採訪者說:“我與六十歲的老社員黃厚慶同桌吃飯,他熟練地使用著公筷。在宋子旗的家裡,我看到他們每雙筷子整齊地掛在板壁上,板壁上還寫著‘祖母’等等字樣,這樣使每人的筷子都有它固定的位置。現在連開始學著男筷子吃飯的兒童,都是學著使用雙筷的。”(張雲嘯:《紅旗還是掛在我們村裡》,《杭州日報》1958年9月11日第3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每人都用雙筷,但卻將其稱為“公筷”。這個“公筷”與今天人們的理解不同,當時人們的理解是:每人餐位上的雙筷,一雙是隻能用來從公共器皿裡挾取食物的,另一雙是專門用來將食物送到嘴裡的;從公共器皿裡挾取食物的是“取食筷”,將食物送到嘴裡的筷子是“進食筷”。因為每個人手裡的取食筷都是從公共器皿裡挾取食物的,其行為與傳統的一筷進食方式完全一樣,然而性質截然不同,為了強調其公共器皿和共同挾取的特性而稱之為“公筷”,這是有特定時態語境的稱謂。而今日多數人的理解則是人手一筷之外與每道菜餚配置的眾人輪流共同使用的筷子。以上,只是筆者略經檢索得到的幾則歷史資訊,今天讀來,讓我這樣一位生活經歷其中的老年人往事回憶不僅浮想聯翩。

杭州人“双筷制”进食历史漫谈

作者示範“一秒鐘·兩雙筷”的進餐儀禮

SARS事件後杭州一直在堅持

2002年的SARS事件再次給中國人敲了警鐘。

2012年,浙江工商大學為在學校接待餐廳實行“雙筷制”舉行了隆重的啟航儀式。次年,在嘉興學院舉行的浙江省高等學校後勤協會伙食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工作會上,與會代表發出《雙筷——21世紀中華餐桌文明倡議》,倡導在傳統中餐公宴中自覺採用“雙筷”進食,推進餐桌文明。

省委主要領導視察體驗後,亦予高度肯定,認為高校應當普遍推行雙筷進食制度,不僅有益生理,同時有益心理,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好舉措。

杭州人“双筷制”进食历史漫谈

2012年浙江工商大學開始在接待餐廳正式推行雙筷制

浙江工商大學的全校選修課上開設了雙筷制專題講座,該課程入選為教育部首批精品視頻課。其時,國家許多重大媒體都予積極報道:“多添一雙筷子,保證一份健康。推杯問盞、碗碟交錯之際,竟成細菌交流、疾病傳播之時。如此尷尬,讓人情何以堪?如今,這個常常帶來大麻煩的‘小問題’被浙江工商大學推行的‘雙筷制’輕鬆化解。”

雙筷制進食法在許多家庭、集體伙食單位、聚餐進食場合普及中,時下的杭州餐飲業許多都在提供雙筷服務。位於鳳凰山南麓的中國杭幫菜博物館每年都接待來自全國和世界的慕名參觀者,他們許多也都感受和感慨了雙筷制進餐的儀式與樂趣。自SARS事件以來,雙筷制在全國許多大中小城市開始慢慢地普及中,新冠肺炎的逆動無疑在加速這一普及進程。而杭州人顯然是一直走在中華餐桌文明進步的前沿的。

杭州人“双筷制”进食历史漫谈

本文作者設計的杭幫菜博物館場景-復原高宗宴會清河王府

值得一提的是,中華筷子文化深深影響了歷史上的周邊地區,而由於南北大運河的開通和浙江與海外商貿文化交流地理優勢,杭州自然成了筷子文化外傳的重要臺地。杭州、浙江是東瀛外交使節、學問僧、商人的頻頻訪問中國的重點地區,日本的筷子文化禮俗就深受浙江的影響。

杭州人“双筷制”进食历史漫谈

線繪敦煌壁畫宴飲圖-日本人橫箸是受到唐風影響

日本用筷助食始於中國,至今橫箸餐位的習慣就是唐人的餐桌禮制,他們規範的執筷姿勢、餐前感恩禮,以及對筷子文化的鄭重與莊重,都可以看到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中國箸文化史》,北京:中華書局)而今,在振衰起敝,重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契機下,汲取歷史經驗,意義不可輕估。

2020年3月23日凌晨於杭州

杭州人“双筷制”进食历史漫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