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島山多處被圈佔 治了又治還是“髒亂差”

團島山坐落於青島老城區的西南側、青島膠州灣隧道東部入口上方。提到它,周邊不少老居民能想起滿山鬱鬱蔥蔥的綠樹和草地,歷史愛好者也會想起這裡的老電臺遺址,想起青島市的文保單位——臺西鎮炮臺舊址。近日有市民反映,團島山上多處被圈佔,處處可見成堆的廢品,防火提示牌邊遍地菸頭,青島市文保單位炮臺遺址也被圈佔,甚至有人建起了苗圃……“我們多次反映過,相關部門也開展過治理,但大家期待的被美化、硬化、綠化的團島山,還是遙遙無期。”一位市民對此頗為無奈。

團島山多處被圈佔 治了又治還是“髒亂差”

圖①:團島山上的臺西鎮炮臺舊址現狀。

團島山多處被圈佔 治了又治還是“髒亂差”

圖②:炮臺遺址頂部加蓋的建築已經破損。

團島山多處被圈佔 治了又治還是“髒亂差”

圖③:團島山上隨意堆積著收來的廢品。

3月26日上午,記者從膠州灣隧道入口北側登上團島山,很快發現了一塊寫有“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提示牌,落款是市南區城市管理局和市南綠化總公司。記者注意到,雖然已是春季,但團島山上很多樹木卻沒有抽芽,而是乾枯狀態。記者沿著登山路每走出不到10步,就能看見散落在地面的菸頭。“提示山上要注意森林防火,這裡為什麼到處是菸頭?”市民姜先生指著地上的菸頭說,“這太危險了。”

記者在團島山上探訪時發現,這裡分佈著不少老企業的廠院,但很多廠院已經被租給了多家單位經營,除了汽修廠、快遞倉庫等單位外,還有不少廢品收購站。在廢品收購站,有的收購者為圖省事直接將廢品堆在門外,有的還在周邊立起了圍擋,圈起了大片的土地。“這些公共用地,怎麼能立起個圍擋就把地方圈起來呢?”姜先生稱。

市民吳女士在團島山附近生活了60多年,她告訴記者,團島山承載了她年輕時的美好回憶。“當時電臺和炮臺遺址還在,其他屋子幾乎沒有。上世紀60到70年代的團島山上,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松樹和冬青,加上柔軟的草地和海風,她和同學們經常在山上挖野菜、捉迷藏。幾十年前,團島山是輕鬆和愜意的代名詞。”吳女士說。

幾十年轉眼過去,2018年底,吳女士家從平房搬到了南島組團的高層居民樓上,能看到團島山的全景,她卻高興不起來:“大片林地被圈佔,隨處可見廢品站,還經常能聽見山上傳來的狗叫或者鵝叫,小時候捉迷藏的樹林和綠地,面積已經越來越小了。”

“團島山不應該這樣。”吳女士和姜先生都認為,即便是把廠院租給別人,或者要佔地搞建設,相關部門應該有統一的規劃,好好保護團島山的環境。

記者在團島山上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寫明瞭這裡是青島市文化保護單位“臺西鎮炮臺舊址”。記者沿著炮臺周邊探訪時卻發現,這裡已經破敗不堪——炮臺遺址的一側被人圈起來當成了住房,炮臺頂部蓋起了幾間小屋,有的牆壁已經倒下,一旁還堆著幾塊廢舊木板。在炮臺遺址的北側,記者還發現有人把上面改成了一個小苗圃,被人圍了起來。

“團島山這邊不僅有炮臺,還有海岸電臺遺址。”姜先生帶著記者來到團島山東側的入口處,這裡的一處小院門口掛著一塊牌子,標記著“青島海岸電臺舊址”的字樣並介紹了歷史:這裡是中國僅存的百年曆史海岸電臺遺址,最初是德國人設立,後來被日軍炸燬,經過重建又被侵華日軍佔領,1945年之後被收回。

“現在都在搞愛國主義教育,讓孩子們實地探訪學習歷史,這些為什麼不能好好利用起來?”姜先生告訴記者,他查閱過史料,團島山上的炮臺遺址當年曾被侵華德軍佔領並擴建,是一本活的歷史教材,如今卻是這般境地。

團島周邊的多名居民向記者表達了他們的不滿:“打過很多電話,他們說去看看,去治理,很快就沒下文了。”

記者查詢後發現,市民們通過多條渠道反映過團島山的問題:2013年10月,網名為“寶刀熠熠”的市民在博客發文反映過團島山上德軍工事遺址被居民圈佔,山坡被“割據”的問題;2017年9月,網名為“楚河漢界”的市民就以“走進臺西鎮炮臺遺址,常年荒廢的背後是心痛”為題,在博客發文反映過團島山荒草叢生,垃圾遍地,遺址缺乏保護的問題;2019年5月,網名為“鮑島居士”的市民在博客裡反映過團島山讓自己失望的遭遇。“包含了青島近百年的歷史脈絡,竟然被遺忘了,糟蹋得如此不成樣子。那我們,僅有扼腕痛惜是不夠的了。”“鮑島居士”在博客中表示。

記者翻閱之前的報道後發現,面對團島山亂象,各部門也有過執法行動。2018年,八大峽街道綜合執法中隊聯合團島社區、市南綠化公司等相關單位部門對團島山進行了集中整治。11月初,相關部門歷經20多天共拆除30餘處違法建設,當時清理出的垃圾就裝了100多車。當時八大峽街道綜合執法中隊曾表示,將協調相關單位對團島山的北半部進行治理,並對山頭進行美化、硬化、綠化專項整治,將團島山打造成居民休閒、健身、娛樂的好去處。

記者點評

城市記憶,不該是被遺忘的角落

團島山不僅是老城區裡一座曾經綠樹成蔭的山頭,更是一位矗立在膠州灣東側見證城市百餘年曆史變遷的老人。

2017年,青島市制定併發布《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1-2020)》,其中指出要全面保護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遺存,提高依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意識,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還要把歷史文化遺產及其所依託的環境作為有機整體予以保護。

文化遺蹟是時間留給城市的珍珠,如今,這些城市記憶竟然成為城市環境中髒亂差的傷疤,實在令人痛惜。

作為市民身邊的“綠肺”,也是承載文化價值的團島山,各級各部門理應依法依規時刻關注,也理應儘快形成整治和管理的合力,讓它恢復本來的面貌,而不是一次又一次陷入“市民喊一喊,部門動一動”“市民不喊,髒亂回潮”的治理怪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