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恆山:新基建VS老基建,怎麼建才是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多方面挑戰和衝擊。在近期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新華網思客聯合召開的“疫情衝擊下的產業發展”專家網絡座談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範恆山發表觀點,他認為

在統籌抗疫與發展階段,推動經濟恢復與發展需新老基建並重齊抓,要把扶助中小微企業發展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

思客云讲堂 | 范恒山:新基建VS老基建,怎么建才是关键

統籌抗疫與發展應高度重視兩個方面:一是推動經濟恢復與發展要新老基建並重齊抓;二是要把扶助中小微企業發展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

新老基建要並重齊抓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新基建”這個概念,當時明確了7大重點工作任務,把它們加以細分,內容非常廣泛,包羅萬象。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新基建”,社會上對此的討論比較熱烈,但意見和觀點並不完全一致。有人認為“新基建”十分重要,應該把它作為疫情形勢下推動經濟發展的支撐和龍頭。但在當前疫情嚴重衝擊經濟的形勢下,從國家戰略高度和促進疫後經濟加快發展的要求考慮, “新基建”、“老基建” 應統籌考慮,並重齊抓,一體推動經濟恢復與發展。

第一,“老基建”仍有很大潛力,可以作為推動經濟恢復發展的重要支撐。就區域協調發展和提升發展水平而言,無論是 “鐵公機”,還是交通、水利、能源、管道、物流、信息,“老基建”都大有發展餘地。事實上,其中的信息基礎設施已經直接涉及到了“新基建”。從“鐵公機”角度,我國的高鐵發展很快,高速公路也不錯,但是高等級公路、鄉村公路就差了很多。相對於美國、歐洲一些國家,飛機場的建設也有較大差距。從區域角度,“老基建”在城市間發展不平衡,在農村是短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老舊水庫修復等有較大缺口。如果把“老基建”這塊短板補齊,帶來的經濟發展能量是數以萬億計的。所以,我們在強調“新基建”的同時,要看到“老基建”的潛能和功力。

第二,“老基建”同樣需要高科技做支撐。從發展的角度看,很難把新老基建完全分開。“新基建”一個重要特點是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的結合,當前形勢下的“老基建”並不是停留在傳統的水平上,它也與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緊密結合。對於正在和即將推進的“老基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必然會在其中充分體現。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是傳統基礎設施和現代基礎設施的融合。而某些“新基建”就是發展中的“老基建”的一個技術支撐,脫離了“老基建”的載體,有些“新基建”很難“建功立業”。

第三,新老基建要並重共抓,在疫情衝擊經濟的環境下顯得尤其重要。誠然,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新基建”的發展,因為它的發展不僅關係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涉及到搶佔世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後者又直接關係到國家在國際關係、國際治理體系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基建”能夠加大投入的應加大投入,能走多快就應當走多快的同時,也要加快推進以現代科技為基礎或支撐的“老基建”建設,這部分需要建多少就應努力建多少。新老基建要統籌安排、一體推進,一個都不忽視。

思客云讲堂 | 范恒山:新基建VS老基建,怎么建才是关键

在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青海段復工現場,施工人員進行組塔作業(2月23日攝)。 新華社發(鄒建華 攝)

第四,“新基建”應該堅持市場和政府相結合,兩個輪子一起推動。有觀點強調“新基建”不要走“老基建”的老路,應該依靠市場機制,這種觀點從宏觀和理論上看沒有大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完全靠市場,也要發揮政府的優勢,要堅持雙輪驅動,市場能夠起決定性作用的地方就充分依靠市場。同時,“新基建”的建設也面臨著市場機制捉襟見肘的問題。比如,市場具有很強的選擇性,而“新基建”中部分投資巨大、效益回報週期比較長的項目很難及時提到市場機制運作層面。等待猶豫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造成戰機貽誤,這方面很大程度上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與此同時,市場整合資源集中攻堅的能力相對薄弱,一般的企業很少具備長遠意識和戰略眼光,這需要條件和底氣,不僅包括勇氣和膽量,也包括雄厚的資金和物資基礎。在這方面,政府具有特殊的優勢。因此,“新基建”的建設要注重政府和市場結合,讓兩個輪子一起驅動。

把扶助中小微企業發展放到突出重要位置

最近,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一系列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會議中強調了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應對疫情衝擊,應當把扶助中小微企業發展放到突出重要位置。在疫情環境下,由於自身條件的限制,中小微企業受到的傷害最為直接和明顯。同時,中小微企業又十分重要,中小微企業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涉及的經濟活動最為廣泛、與市場的聯繫最為緊密,擁有的社會基礎最為紮實。因此,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直觀體現著國家經濟恢復的顯示度和經濟發展的活躍度。如果關門閉店的較多,就很難說中國經濟在疫後實現了恢復發展。從發展經濟的角度,中小微企業很重要;從安置就業的角度,中小微企業涉及到幾億人口的就業,不容忽視。面對災害,只要就業穩住了,基本的經濟與社會秩序就有了保障,社會就能保持安定。平時應該重視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在疫情環境下更要把扶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

扶助中小微企業發展,要樹立兩點認識:一是不僅政府和相關機構要發揮作用,大企業包括國有大企業、民營大企業也要發揮作用;二是不僅要就事論事、解燃眉之急,也要結合疫情防控,舉一反三解決事關長遠發展的問題,藉助這個機會把相關基礎打好。

具體來說,應該加強五個方面的扶助:

思客云讲堂 | 范恒山:新基建VS老基建,怎么建才是关键

河北石家莊市出臺多項優惠政策,力促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在河北石家莊藁城區一家宮麵廠,工人在加緊生產藁城宮面。新華社發(陳其保 攝)

第一,減免企業負擔。包括減稅降費、減免房租、停息、減息、緩息、免息等。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房租、水電、工資、管護成本都是剛性的,疫情期間應酌情減免。比如辦公場所的租金,如果國有大企業是出租戶,減免起來就方便一些,如果是民營企業,就需要政府協調推動。

第二,提供資金支持。流動資金對恢復生產是不可缺少的,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就能夠讓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一定數量的資金支持等於是救命錢。資金支持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的,包括髮特種債券、增加無息或低息信貸、建立專項扶助基金、實行稅收返還和一定比例的社保費用退補等。

第三,開展特殊幫助。比如實行定向採購、像農村扶貧一樣對中小微企業實施以工代賑,或者對企業運營給予直接的業務指導等。

第四,促進環境優化。在當前形勢下,要特別注意幫助中小微企業疏導供需鏈條、提供人才招聘培訓服務、協調勞企關係和企企關係。幾個月開不了工,不免會涉及到債務鏈條、契約履行等問題,在這種特殊環境下如何解決,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應視具體情況做必要的協調工作。

第五,強化公共服務。應藉助這個特殊時刻推動建立適合中小微企業的衛生服務與防疫體系、完善在線服務網絡、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中小微企業有不少從事製造業,建立從事公共服務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對它們很重要,政府部門應協調有關方面加快建設進程。

策劃:劉娟

監製:唐心怡

海報:李權

校對:馬宇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