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恆山:推進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推進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南報網訊 “今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提出,‘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他還強調,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這些要求為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推動兩岸經濟高質量融合發展指明瞭方向。”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顧問範恆山說,“共同市場”意味著兩岸要藉助適宜的機制與手段,推動不同區域間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以實現共同發展和整體競爭力提升。

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將實現兩岸之間的貿易投資便利、要素流動自由、產業融合發展、重點領域聯通和協同有效治理,有利於推動兩岸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於應對中美戰略博弈帶來的衝擊,有利於提升中華民族經濟在亞太區域和全球的競爭力。

打造共同市場,兩岸具有較為紮實的經濟合作基礎。從大陸方面來說,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將繼續保持吸引力,高質量發展繼續推動提升創新水平,重大區域戰略實施帶來創新發展新空間。

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應著眼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秉承求同存異的精神,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總原則。在此原則指導下,兩岸同胞應交流互鑑、包容協商,增強政策協調、推動應通盡通,攜手促進兩岸經貿投資便利化和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你依靠我、我支持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協同發展格局,不斷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使兩岸人民都過上富足美好的生活。

近期,雙方應著眼於當前應當重視的重點領域和問題,努力打造相關的基礎條件。大陸進一步擴大開放服務業等領域,根據實施情況,擇機推出ECFA2.0升級版。進一步推動“惠臺31條措施”的貫徹實施,著力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探索建立合作平臺,就建設共同市場涉及的關鍵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中長期,應著力推動融合協同發展的制度性構架,並依託關鍵領域突破提高整體融合水平。重點是建立兩岸產業政策協調機制,通過協商形成兩岸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夯實“新四通”配套體系,推動更多方面協同發展;提高社會融合水平,使在大陸的臺胞深度融入大陸社會,獲得同等經濟社會生活待遇。通過努力打造“兩岸共同家園”、“兩岸命運共同體”。

本報記者 查金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