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駕到,範恆山:交流互鑑、包容協商 共同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荔枝新聞訊 在11月4日上午召開的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上,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顧問範恆山發表主旨演講,談了對關於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一些認識。


大咖駕到,範恆山:交流互鑑、包容協商 共同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今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提出,“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這些為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推動兩岸經濟高質量融合發展指明瞭方向。

所謂“共同市場”,就是藉助適宜的機制與手段,推動不同區域間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以實現共同發展和整體競爭力提升。

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具有不少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包括兩岸具有較為紮實的經濟合作基礎,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將繼續保持吸引力,高質量發展繼續推動提升創新水平,重大區域戰略實施帶來創新發展新空間。

範恆山認為,作為兩岸共同市場,應該具有中華民族的特色與民族認同、民族情感交融。概括起來,應該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貿易投資便利,應逐漸、全面消除兩岸間存在的貿易障礙,實現零關稅,取消投資行業和領域的限制,實現無障礙雙向投資;二是要素流動自由,資金、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自主配比,實現自由流動;三是產業融合發展,以產業鏈、價值鏈為基礎,兩岸在資本、技術、標準打造、品牌建設等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產業之間融合發展;四是重點領域聯通,圍繞“新四通”,提升質量和水平,並促進各領域各環節的全面融通,實現兩岸經濟貿易的優勢互補、相輔相成;五是協同有效治理,在把握制度差異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市場協同治理機制,協調兩岸產業、財政、貨幣、區域、對外開放等市場政策,解決共同市場中面臨的具體問題。

推進兩岸共同市場建設,具有特殊的意義:有利於應對中美戰略博弈帶來的衝擊,有利於推動兩岸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於提升中華民族經濟在亞太區域和全球的競爭力。

要想打造共同市場,兩岸同胞應交流互鑑、包容協商,增強政策協調、推動應通盡通,攜手促進兩岸經貿投資便利化和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你依靠我、我支持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協同發展格局。

打造兩岸共同市場,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眼前,兩岸應著眼於當前應當重視的重點領域和問題,努力打造相關的基礎條件。大而從長期來看,應著力推動融合協同發展的制度性構架,並依託關鍵領域突破提高整體融合水平。

範恆山還提出了一些打造思路,可以協商提出兩岸共同市場規劃思路,開展兩岸共同市場建設試點示範,通過深化高科技產業與金融合作、探索合作參與“一帶一路”路徑等方面共同打造兩岸共同市場。(記者/劉嘉 攝影/黃磊 設計/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