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戰爭的勝利因素是多方面的促成的,比如:敵我實力的對比,軍隊的士氣,後勤供給,持續的戰鬥力,兵種組合,雙方統帥對戰局和戰略上的部署;戰爭不光是敵我雙方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對抗還要考慮到戰場的地理位置,天氣的變化等等諸多要素。

孫子兵法曾經說過: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戰爭與天氣從來密不可分,古有三國時期的草船借箭;今有二戰的盟軍諾曼底登陸。天氣對戰爭是一把"雙刃劍",不同天氣條件對戰爭的影響往往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種天氣狀況,也要看指揮官是如何利用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氣象情報的重要性是對戰局起關鍵作用的。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俄羅斯的冬季讓德軍的進攻寸步難行

地理區位優勢

在二戰中,同盟國的地理位置一直處於優勢地位,歐洲和北美之間氣象情報交流相互聯繫,英國專家得到北美的信息之後可以迅速的預測出歐洲未來幾天的天氣變化從而為戰爭提供有利條件;而德國的地理位置一直處於尷尬之地尤其是不能兩線作戰,早期階段U艇可以在世界各地發送氣象信息給柏林,給德軍的軍事勝利行動帶來很大的幫助,每個地區的海上的氣象都條件都很複雜,不同的氣象情況對戰局都有影響。比如:

  • 潮流變化:在登陸作戰中,乘漲潮順流而入,利於部隊登陸;逆流而行,會降低艦船速度,延長時間,增加登陸困難。潮流大的海區不宜佈雷、施放水下障礙物和艦艇錨泊待機。
  • 海浪變化:能改變艦船的航向、航速,甚至產生船身共振使船體斷裂,破壞海港碼頭、水下工程和海岸防護工程,影響雷達的使用、水上飛機和艦載機的起降、水雷布放、掃雷、海上補給。小浪利於潛艇隱蔽接近敵方,大浪影響魚雷發射和艦艇安全航行,不利於登陸作戰。
  • 潮汐變化:掌握潮汐發生的時間和高低潮時的水深是保障艦船航行安全,進出港口、通過狹窄水道及在淺水區活動的重要條件,也是建設軍港碼頭、水上機場,進行海道測量、佈雷掃雷、救生打撈,構築海岸防禦工事,組織登陸、抗登陸作戰和水下工程建設等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德軍潛艇正是掌握了英國沿海潮流變化,潛入英國海軍基地佛羅港,擊沉萬噸級的英國旗艦"皇家橡樹"號後名聲大噪。隨著德軍在大西洋失去霸權之後,準確的氣象信息對於德國海軍變得更加重要且難以獲得而鄧尼茨在日軍的一場戰役中看到希望。

殺出重圍的曙光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美日的阿留申戰役

二戰德國陸軍在蘇聯國土上鎩羽而歸沒有完成元首所賦予的使命,而也受到了同樣的打擊海軍鄧尼茨的"狼群"逐漸成為盟軍的"羊群",德國也意識到天氣對於戰爭的重要性,鄧尼茨於是就把攻擊的重點指向了遠洋作戰,而這個想法其實最早日本就實施過,1942年5月28日在對地處阿拉斯加南海岸的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發動牽制性攻擊後,日本佔領了阿圖(Attu)島和基斯卡(Kiska)島,此時北極地區的戰略潛力就得到了公眾的認可,但與此同時盟軍收復失地也付出了巨大傷亡代價,最終日軍潛艇部隊被迫從基斯卡島撤退。日軍這次進攻反映出了美國對於北極地區的戰略意義。鄧尼茨覺得靠近北極地區盟軍防禦薄弱這正是德軍扭轉戰局的突破口。德軍認為盟軍在遠海的反潛密度並不很大,因此他們把48艘潛艇中的33艘派到了遠海。向北大西洋和中大西洋則派遣了15艘,其中6艘是從德國出發執行處女航的,9艘是從法國出發的,從1943年9月1日到12月31日,鄧尼茨一共向遠海派遣24次巡邏、13次到美洲、11次到西非海域和印度洋。

前期部署

德軍發動戰爭的本意就是在構思稱霸全球的戰略,為了填補北美這一地區的氣象空白,早在1931年,國家地理學會啟動了一項調查拉布拉多沿海地區的計劃。該調查還進行了實地勘測考察,和測試新的傾斜航攝照片製作地形圖的新方法。當時的調查人員使用一架配備最先進相機的水上飛機和一艘輔助科研船,夏天是最好的季節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勘察考察拍照,這項調查的最終目的地是到拉布拉多海與恩加瓦灣交匯處的基里尼克島。拉布拉多半島的東海岸被數百個斷裂的峽灣、入口和險惡的淺灘所控制。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奇德利角位置

1934年,一艘船停泊在奇德利角以南的一個極好的,也是迄今尚未勘探過的天然錨地,定位和繪製該港口地理位置信息地圖,因為它可以作為聖勞倫斯河和歐洲商業市場之間定期航運交通的天然運輸中轉港口。因此為了找到這個地方,德國科研隊在1935年,在羅蘭角、赫頓半島和伊克庫德里亞尤克海峽附近進行了勘探並繪製了詳細的海文資料和地圖。德國軍方為氣象站選擇的區域必須非常偏遠不易被敵軍發現,一直在探索在北美大陸建立秘密氣象站的可能性。1943年調查發現,在赫頓半島東海岸和烏奧利利克島的背風面之間,有一個自然深度高達42英尺的錨地,位於北緯60°04'05“,西經64°23'06”它被稱為阿提諾克朱克灣或馬丁灣,這個被科考隊形容成天路之地比上刀山還難的地方是奇德利角(

Cape Cape Chidley)正是1934年確定的“極好的、可能迄今尚未勘探過的港口。像這種沿海地理位置先遣考察隊是不會想到這裡的。甚至連國家地理小組到達最北邊的基里尼克島和位於那裡的岩石岬之前都沒有想到居然是這個地方。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西門子的WFL-26氣象監測裝置

1943年,德國氣象局開發了一種氣象站的設計,該包裝是由西門子專門製造Wetter-FunkgerätLand-26(WFL-26)設計者將它代號為“Kurt”,這是當時是最新的技術,西門子共計生產了21臺。它由幾部分組成:一個安裝有風速計的高10米的桅杆,一個用於桅杆的三腳架和十個直徑約1 x 1.5 m的圓柱體的氣象儀器的氣瓶,每個圓柱體重約220磅。裝有儀器單元的圓柱體裝有一個10米高的天線杆,帶有風速計和風向標,以及一個150瓦的變送器和乾電池,由10盒乾燥的鎳鎘高壓電池供電(通過發射的無線電脈衝)組裝完成後,可以記錄溫度,溼度,氣壓,風速和風向數據,該電臺將每隔三個小時廣播一次編碼氣象圖,並以3940 kHz的頻率將該重要的氣象信息自動傳回柏林。整個氣象圖的傳輸時間(包括預熱一分鐘)不超過120秒。收集氣象數據情報主要目的是提前向前往該區域的所有U艇報告西北大西洋地區的天氣情況,並作出戰略和戰術的調整。

秘航的U537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Peter Schrewe上尉在U-537的指揮台上

1943年9月18日,Peter Schrewe上尉駕駛U-537(IXC40型)帶著一艘特殊的貨物從基爾駛向卑爾根(挪威)和幾名特殊人員,他們是德國氣象學專業的科學家Kurt Sommermeyer教授和兩名他的助手,他們主要負責安裝大氣測量自動站,並將其選址將放置在拉布拉多西海岸的合適位置。這次航行秘密進行而艇員們都無從得知接下來的三週會發生什麼危險和激動行動,

當U-537離開卑爾根時,潛艇的航線改道進入英國半島上方的法羅群島和冰島之間路線,這是進入大西洋的北部的通道,因為這條路線很少有船隻航行,並有望比更南面的航線更安全一些。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乘風破浪會有時

10月7日晚上8點48分,U-537向U-Boat總部發送了一條消息,宣佈它已經越過20°W。有趣的是,布萊奇利莊園的密碼分析師截獲了這條消息和隨後的一系列消息。奇怪的他們在之後的情報中掌握了德軍準備要在拉布拉多海岸建立氣象站的消息,他們居然無動於衷。第二天下午,德軍總部向發U-537出了“特殊任務繼續通行的指示”。儘管英軍截獲了這一信息,但他們不知道“特殊任務”是什麼。其實這個消息中的“繼續通行”意味著U-537將繼續前往加拿大。前往加拿大的路上U-537進入了一個惡劣的天氣,以大風、強降雨和極低溫複雜天氣,這導致數名艇員暈船從而還影響了潛艇航行時間變長。

10月12日下午6點36分,U-537收到一組相當複雜的指令,讓U-537在指定區域“模擬出一個狼群出來”,發出虛假的無線電消息,潛入水下轉移到另一個地點,並重復這個過程幾十次。這個命令讓所有艇員都印象深刻,不過還是按照指示完成了任務。

10月17日上午11點49分,U-537在北大西洋一個預先安排的位置浮出水面,並將其位置傳送到海軍總部,第二天上午11:53收到回覆,大意是說“繼續執行特別任務”,這代表U-537接近北美海岸的最後通航命令。由於冬季海上氣象條件持續惡劣航行緩慢,U-537又花了4天時間才完成航程。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U-537進入奇德利角以南20英里的紐芬蘭拉布拉多海岸的馬丁灣

登陸美洲

1943年10月22日傍晚,U-537停泊在馬丁灣這次穿越既費時又艱鉅,但還是圓滿的結束。艇長(Peter Schrewe)立即派了一隊人上岸,為氣象站設立了觀察哨。在俯瞰海灣的高處放置了一把MG-15機槍,為在下面海灣停泊的U-537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和預警。在距離海灘400碼的一座170英尺高的小山的山頂上設立集合點。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U-537艇員準備橡皮筏,準備登島,注意!沒有看到U艇上的火炮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在紐芬蘭拉布拉多海岸奇德利角以南20英里處的赫頓半島,U-537艇員配備MP-40在著陸地點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一名U-537的艇員在進行偵查瞭望

10月23日拂曉,準備開始安裝氣象站設備,艇員和Kurt Sommermeyer教授還有兩名助手的幫助下,把氣象設備送上岸安放到指定位置進行組裝,艦橋上的88毫米主炮和機槍都處於警戒狀態,因為該地區處於英國和加拿大空軍巡邏覆蓋範圍,被發現的機率非常高。為了設備的隱藏,所有設備均標有"加拿大氣象服務"的字樣,基站四處也留下了美國煙盒。

10月23日17時40分,任務完成所有人員安全返航併發報給總部,任務的勝利完成返航自由航行士氣空前高漲。U-537在12月8日在洛里昂回港,結束了二戰在北美洲上唯一一次的德國入侵軍事行動。可是萬萬沒想到不知道是設備原因還是什麼安裝氣象站的設備只是工作了幾天就罷工了。

德國在1944年9月初,由於長期接受不到氣象信號,派出U-867出航按照計劃,它將再次安裝一個在拉布拉多海岸與U-537大致相同的地區再次架設氣象站,航行的路線與U-537航線一致直插加拿大。但在英國皇家空軍224中隊的一架B-24解放者轟炸機於本月18日在挪威卑爾根西北部把U-867擊沉,至此德軍就再無安排這項任務,這個基地就被德軍無奈的放棄了。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U-867被擊沉

1944年10月U-537調入到第33艦隊服役,僥倖的U-537也是出奇的“殺不死”,此次服役是去往遠東地區巡邏獵殺,遠東地區駐紮德軍是當初日軍提出的,當時日軍建議德軍在亞洲設立一個方便和日軍供應物資和互通有無的基地,最後在戰爭的形式下德軍 也對印度洋的盟軍船隻進行了打擊。總計逃脫了四次圍剿和捕殺的U-537沒有想到這將是他的“終點”。

  • 1943年10月31日一架加拿大哈德遜飛機向U-537發射了8枚炮彈,毫髮無損。
  • 1943年11月10日一架加拿大卡塔琳娜飛機在加拿大開普蘭賽附近的船上投下了四枚深水炸彈,U-537安然無恙地逃走了。
  • 1943年11月11日一艘加拿大卡塔琳娜號飛艇又投下四個深水炸彈,造成輕微損害12月8日安全抵達港口。
  • 1944年3月5日U-537從法國出港時遭到一架不明身份的盟軍飛機的襲擊,受損嚴重,被迫返回洛里昂,於3月6日抵達基地進行維修。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U-537擊沉點

1944年11月10日零時26分德軍U-537潛艇在印尼泗水以東的爪哇海被美國“比目魚”號潛艇的魚雷擊沉,位置為07.13S,115.17E。全部當初58人陣亡。

被遺忘的基地

U-867和U-537的不幸擊沉凸顯出了盟軍的優勢逐漸增強,此後“狼群”幾度恢復,由於軍工產業被盟軍空中打擊和長時間戰爭消耗了大量有經驗的海員的損失,導致新兵的補充和訓練不足加之德軍後勤供給等各方面衰退;盟軍的反潛技術與聲納的不斷改進,特別是航空反潛技術的增強,德軍的潛艇優勢逐步消失。

上世紀70年代末,一位名叫Franz Selinger的退休西門子工程師發現了這個被人遺忘而拋棄的氣象和這段秘密歷史,他的好奇心被激起了在1979年寫信給加拿大國防部歷史學家W.A.B.“亞歷克”道格拉斯博士,詢問該裝置的狀況如何。加拿大方面開始搜尋有關的資料和記錄,一直沒有線索。

知天知地,勝乃無窮:二戰德國唯一一次登陸北美的軍事行動

加拿大海岸警衛隊的直升機吊裝WFL-26氣象基地上器材於北極破冰船

1981年7月,加拿大海岸警衛隊重型北極破冰船Louis S. St-Laurent率領一支隊伍到達北緯60º04'05”,西經64º23'06”,並用直升機將科考隊空降於此。他們終於發現了這個被遺忘了38年的氣象基地 ,儘管有些器材損壞,但主體組成部分還是保持當年狀態完美的保存了下來。隨後,去直升機將所有物品吊回到破冰船上,最後,被安放到渥太華的卡納迪恩·德拉格雷爾博物館收藏中。

總結

U-537 的秘密登陸是納粹德國在北美領土上唯一已知的軍事行動,這是一次緊急行動,確實是很冒險。當時的德國已被切斷了從盟軍控制的氣象觀測網絡獲得氣象信息的途徑,這使德軍的U型潛艇容易受到東移風暴的影響。德軍為了更好地為海軍戰略預測天氣,必須要建立了自己的氣象站,而這項任務就交給了U-537。這艘U-537還三次逃脫了加拿大軍方的襲擊居然不辱使命的完成了任務,把這段歷史塵封了38年後才得以讓世人知曉這個秘密的軍事行動,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對二戰德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我,我的主頁還有其他二戰方面的文章。本文只介紹歷史、軍事等知識,絕非宣言納粹,只為關注我瞭解德國軍事歷史,銘記歷史勿忘初心。

因為水平有限,資料準備可能不足不充分,有什麼不足可以在下方關注、留言,評論,點贊,轉發,收藏,感謝大家支持!!!參考資料《深海狼群二戰德國國防軍潛艇篇》和https://uboat的提供熱忱無私的支持與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