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常用古语名句,办公室主任能写会说,还应知情知理知古今

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有度》

原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释义: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

释义: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出处:《周易·系辞下》

释义: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4.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出处:《诗经·大雅·文王》

原文: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释义: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出处:南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原文: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6.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出处: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原文:臣闻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释义:在眼前不可白白流失掉的是时间,遇上了就不可错失的是机会。

7.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出处:《大学》

原文: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释义:治理国家不以财富为利,应该以仁义为利。

8.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出处:春秋·文子《文子》

原文: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

释义:法律,是天下人做事的共同遵循,也是裁量是非的根本依据。

9.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出处:《庄子·人间世》

原文: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释义:凡是交往,与身边的朋友交往一定要相互信任,与远方的朋友交往一定要忠实于自己的诺言。

10.合则强,孤则弱

出处:《管子》

原文: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

释义:各国能够联合起来就强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公文写作常用古语名句,办公室主任能写会说,还应知情知理知古今

11.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

出处:《后汉书·西域传》

原文: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释义:送信的、传达命令的,每月都不断。形容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繁盛的景象。

12.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出处:清·魏源《古微堂·治篇》

原文:江河百源,一趋于海,反江河之水而复归之山,得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释义: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合脚。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人民。比喻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13.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

原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

释义: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来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14.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出处:《左传·庄公十一年》

原文: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通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

释义:他们为政的时候,所有不好的事情都自己承担,所以国家就兴旺。但桀和纣“罪人”,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别人干的,和他们没有关系。

15.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出处:北朝齐刘昼《刘子·崇学》

原文:故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释义:凿井的人,从挖很浅的土坑开始,最后挖成万丈的深井。

16.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字上著力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十一》

原文:“吴知先问‘过则勿惮改’。曰:‘程子所谓“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曲折专以“速改”字上著力。若今日不改,是坏了两日事;明日不改,是坏了四日事。

释义:知道自己的缺点应该快点改正,使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最难的就是在‘速改’两字上用力。

17.不用扬鞭自奋蹄

出处:臧克家《老黄牛》

原文: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释义:老黄牛好像也珍惜美好时光的宝贵,不用鞭子催促也会加快步伐努力向前。

18.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出处:(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原文: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

释义:治理国家既不可随便制造事端,也不可胆小怕事。

19.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原文: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释义: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

20.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出处:《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原文:《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释义:全国各地风俗教化相同,九州方圆政令贯通划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