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人造肉:未來的味道

近年來,3D打印人造肉逐漸從一個模糊的概念,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今天,讓我們看看3D打印人造肉走過了怎樣的發展道路吧。

2012年 投資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億萬富翁投資者皮特-泰爾(Peter Thiel)願意資助一個美國公司的研究項目:使用3D生物打印機技術來製造美味的人造肉排。為了資助這家位於密蘇里州的現代草地公司實現這一研究,皮特通過他的泰爾基金會撥款16萬-22萬英鎊。

現代草地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安德拉斯-福加斯(Andras Forgacs)針對環保問題指出:傳統畜牧業對環境汙染是驚人的嚴重,生產一磅牛肉需要排放22.3磅的二氧化碳。3D打印的肉類也能滿足拒絕食肉的素食主義者和宗教人士的蛋白質攝入需求。

除了皮特.泰爾,還有很多組織和個人看上了人造肉價值,紛紛投資贊助研究組織:

動物倫理聯合會(PETA)投資一百萬美元贊助2012年讓人造雞肉市場化的企業。

Google創辦人之一的布爾(Sergey Brin)2013年投資25萬歐元給荷蘭馬斯垂剋大學教授波斯特(Mike Post),開發人造牛肉。

3D打印人造肉:未來的味道

2013年 第一片人造肉

2013年10月,一場9分鐘的TED演講,成為了3D打印人造肉發展路上的重要節點:一對匈牙利父子發佈了世界上第一塊3D打印人造肉。

這對父子不但想要做出人造牛肉,還要把他賣出去。

父親加伯·佛加克(Gabor Forgacs)是密蘇里大學教授,是他率先使用3D生物打印,製造了第一片人造牛肉;而想要將他商品化,依靠他加伯的兒子安德拉斯·佛加克(Andras Forgacs)和他在TED的演講。

9分鐘的演講時間,比一般的演講要短得多,演講結束後,TED的創辦人安德森(Chris Anderson)衝上臺問觀眾:“有沒有人想吃?”在場的所有觀眾立刻舉起了手高喊:“yas!”

佛加克父子用於人造肉的方法稱為“生物製造” ,加伯是生物製造領域的先驅人物,又被稱作生物打印之父。2003年,他在密蘇里大學實驗室發明了用於打印血管和器官組織的促進細胞融合的新方法。

3D打印人造肉:未來的味道

2019年 太空人造肉

以色列生物科技初創公司Aleph Farms宣佈:將與俄羅斯生物打印公司3D Bioprinting Solut進行一項聯合太空實驗:在太空中利用生物3D打印成功培育首塊太空人造肉。

Aleph Farms方面表示:這種方法牛的體內組織再生的自然過程。細胞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長,組裝成小型肌肉組織。這都對虧了俄羅斯公司 Bioprinting Solut製造的生物3D打印機。

3D打印人造肉:未來的味道

未來 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


3D打印人造肉:未來的味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類消費市場,2018年中國肉類消費為8829.6萬噸,比2017年的7100萬噸增加了1729.6噸。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羊肉,豬肉,家禽和內臟目的地,佔國際市場肉類貿易總量的近四分之一。


不少資本方都瞄準了這塊龐大的市場,企圖通過人造肉打開新的局面。早在 2014 年李嘉誠旗下的風投公司就對3D打印肉類公司 Meadow Inc 投資了1000萬美元,以色列Redefine Meat 在9月獲得了60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

但目前人造肉的價格還不能和傳統肉類一較高下,不過,預計在將來5年內,通過突破技術上的壁壘,3D打印人造肉的均價能與傳統肉食相當。

當那一天來臨,你會選擇什麼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