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不傳位給聰明的永王劉理而要傳位給阿斗呢?

漢姓峰


其實傳給劉禪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劉禪是長子,按嫡長子繼承製來說,讓長子繼承帝位應該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在劉備在世之時,劉禪並沒有犯下大錯,做人很規矩,成為皇太子後也沒有變得驕傲自大,依舊是老老實實聽老爸話,是個乖兒子。劉備讓他學習治國之道、拜伊籍為師、虛心向諸葛亮學習、習武,這些他都一一照辦了。劉備有什麼理由不傳給他?

劉禪其實沒有像演義裡那般表現的傻里傻氣,正史記載諸葛亮評價劉禪為“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陳壽則評價其“早期任賢相,為循理之君,只不過後期寵信宦官導致敗壞”。


雖然諸葛亮、陳壽的評價可能會偏頗劉禪一點,但不管咋偏頗,劉禪都不會如演義裡那般差勁。要真那麼差勁,再怎麼都偏頗不了。劉禪不說他能力出眾,但起碼是個知人善用的君主,若真是個傻子,恐怕諸葛亮沒了,蜀漢也就沒了,不可能再堅持幾十年。

而且劉備次子劉理的才幹也並不是很出眾,並沒有體現出很聰明出來,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平庸,劉備為何要摒棄自己的長子不立,而選擇立一個能力並沒有特別出眾的皇子呢?




他說服不了自己,同樣他也說服不了自己的大臣們,廢長立幼從來就不是什麼主流,劉備沒必要劍走偏鋒。

而且當時袁紹立袁尚,摒棄袁譚導致兄弟相殘,導致曹操得利,比較輕鬆拿下了北方,當時劉備應該是見證人。劉表立小兒子劉琮,導致劉琦與劉琮也曾一度兵戎相見,這劉備當時就在荊州更是見證者。

而反觀曹操,雖然有些溺愛曹植,但他依舊經過深思熟慮選了嫡長子曹丕為繼承人,不僅沒有導致宗室操戈,國家還穩定下來了。

在劉備前面有袁紹、劉表兩個失敗例子,也有曹操這個成功的例子,為了自己兒子和國家穩定,我想劉備也不會選擇廢長立幼的吧!


還有個相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年齡。劉理出生於公元215年,劉備死於公元223年,也就是說劉備死時,他只有八歲,還是個小孩。劉禪被立為太子時是公元221年,他六歲,在年齡上劉理也沒有與劉禪展開競爭優勢。

所以當時劉備選擇劉禪幾乎是沒有任何疑問的,誰都不會反對,因為沒有理由不去選劉禪。


夏目歷史君


劉禪有扶不起的阿斗的說法,那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故意塑造出劉禪無能,來突出孔明,姜維這些忠臣,事實,並非如此,以下幾點足以證明劉禪能力不一般:

1在孔明死後,蜀漢爭權又延長了30年,這就表明劉禪能力不一般

2在孔明死後,劉禪就下令廢除丞相制度,這是一個弱智能做到的嗎?

3劉禪在鄧艾圍攻成都的時候選擇了投降,他就不知道一國之君投降沒有好下場嗎?他不戰而降,為的是天下蒼生。

4有句著名的此間樂不思蜀,他被押送到洛陽時,司馬昭問他的時候,他不這樣說他還能活下來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說?

這就證明了劉禪比劉理更適合繼承皇位。很重要的,讓劉理繼位,主上比臣下更弱,主弱臣強,有篡位奪權之嫌,君不見袁紹,劉表的悲劇嗎?


風輕雲淡147847477


劉備一共有四個兒子,當時劉封已經被劉備處死了,所以只剩下劉禪、劉永和劉理。那麼劉備為什麼選擇劉禪呢?我們一起來看:

首先劉禪是劉備長子,古時都有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和強大的輿論環境。


況且劉備應該也從曹操和袁紹身上汲取了教訓,曹操當年非常寵愛曹衝,想立為世子,沒想到不久曹衝就被人設計用毒蛇咬死,曹操為了避免再發生骨肉相殘,只得立長子曹丕為世子。還有袁紹,因為在立儲的問題上左右搖擺舉旗不定,最後導致兵敗身亡。劉備對此應該感同身受。

再則,三個兒子中只有劉禪是嫡出,劉永和劉理都是庶出,那時嫡出和庶出的待遇是天差地別的。況且也沒有什麼能證明劉永和劉理比劉禪聰明許多。

最後一點,劉禪也並不是那麼不堪,不是什麼扶不起的阿斗,他在位整整41年,治理蜀國井井有條。“天資仁敏,愛德下士”是諸葛亮對他的稱讚。

所以劉備傳位劉禪雖然情非得已,但也是理所當然。


未鳴讀史


雖然劉禪非嫡出,但他畢竟是長子。

劉禪生母甘夫人為劉備小妾,因此劉禪屬於庶出。由於劉備早年多次喪偶,正室空缺,甘夫人常主持家政。劉備入主西川后,娶吳懿之妹為妻,是為吳皇后,但吳皇后無子。

劉備共有四子,除劉封為義子外,劉禪、劉永、劉理為親子,但都是庶出,其中劉禪是庶長子。更何況,劉備病逝時,劉理還未成年。

最後,劉禪並非是《三國演義》中所描繪的“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評價他“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儘管能力一般,但畢竟宅心仁厚,就可以成為皇位繼承人。


五味社


劉封就不說了,雖然挺能打的,但是畢竟不是親生的,而且戾氣太重,劉備怕自己死後兒子駕馭不住,只好賜死。為什麼不立劉理?就算劉禪在這時候已經表現出“昏庸無能”,在劉理前面還排了個劉永,也輪不到劉理啊。

古代重視血親宗法,尤其是豪門大族,為了避免族內矛盾,早已規定好了繼承順位,也就是嫡長子繼承製,這就意味著上一輩的地位和財產必須由下一輩的嫡長子(正妻生的大兒子)繼承。但是如果沒有嫡子呢,那就是立長子為“嫡”,也就是所謂的“立嫡以長不以賢”,先出生就是有優勢。劉禪沒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的情況下,他就是妥妥的繼承人。劉禪繼承劉備基業的時候,僅僅只有17歲,更不要提最小的劉理這時候不過是個小孩子了。

(生的早就是有優勢)

另外劉禪真的扶不起來的阿斗嗎?事實好像和三國演義寫得並不一樣。

劉備給劉禪留下來的可以說是一個爛到不能再爛的攤子。在外,魏國虎視眈眈,原來的盟友吳國讓劉備一仗打成了敵人,而且這一戰蜀漢國力大減,精銳盡失,老大劉備都掛掉了,更不要提內部人心惶惶了。

(劉禪好委屈)

然而劉禪在位後沒幾年,史書記載“務農殖穀,閉關息民”,蜀漢的農業生產已經相當和諧,另外還有武功,“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國內政局穩定,還安撫了周邊的不安定因素。這一時期更是與吳國前嫌盡釋,暫放殺父之仇,重修聯盟,共同抗魏。一度出現“涼州諸國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不說萬邦來朝也是外夷來朝的繁盛景象,嫣然一幅中興跡象。

(劉禪一臉委屈)


作為託孤重臣,諸葛亮對劉禪也是好評,他在《與杜微書》中曾經寫到:“朝廷(劉禪)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反觀劉理,在史書中並未留下什麼影子,怎麼能看出來他就比劉禪優秀呢?


大概就是這樣~於史他說~歡迎關注~謝謝~


於史他說


題主的意思應該指劉永劉理,史實上沒有證據證明劉理劉永比阿斗聰明,而阿斗劉禪是否真如演義小說般所寫的那麼無能,更是值得商榷,僅憑一點用人不疑,全權託付諸葛亮而不生制肘,就很了不起,以人性對權力的貪念和對無上威望的痴迷,在此位置能剋制住自己做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這心態非常不簡單,何況在諸葛之後,佔天下十三州之一的蜀漢還能撐持二十多年,劉禪作為皇帝還是合格的,多為人所詬病的是他晚年寵信宦官黃皓,導致亂政,逼得姜維沓中屯田,引起連鎖反應而亡國,但以蜀漢的形勢看,不以這種形式亡國,也必然以另一種方式滅亡,時勢如此,不能苛責。至少他比東漢的桓靈好得多。


劉禪是甘夫人所生,當時劉備戎馬半生,跑到荊州時還沒有子嗣,開始死心,在長沙收了縣令的外甥寇封為子改名劉封,打算讓他繼承香火。(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哪知幾年後在曹操南征的前一年207年,甘夫人夢北斗星而生下阿斗,劉備大喜,起名禪,乳名阿斗,有了親生兒子幹事創業更加有鬥志了,這一年邀請得諸葛孔明出山相助,人生大運開始改變,第二年便迎來曹操南侵,劉表病死劉琮降曹,劉備初不知情,等得知時已然大軍壓境,只得一路狂奔,阿斗也在趙雲的保護下衝出重圍,撿回一條小命。


劉備對兒子的培養不遺餘力,給劉禪請了五位良師益友,有太子洗馬董允、太子庶子費禕、太子舍人霍弋,還有活了九十多歲的學者來敏,以及太子僕尹默,自己和諸葛亮雖忙於軍國大事,不時抽空指導,劉禪十八歲的時候諸葛亮說他“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仁愛待人又聰明,親近品德之士,這是很高的評價。而劉禪作為劉備的嫡長子,放在古代的宗法社會,嫡長繼承製有強大的生命力,只要不白痴太過份的話,繼承皇位是順理成章的事,連後來的“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都可上位,劉禪的皇位挺穩妥。(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劉禪還有二位弟弟劉永劉理,都是劉備的庶子,出身先天不足,排序在後又是庶出,一般情況下絕無可能接替皇位,劉永原封魯王改封甘陵王,因憎惡宦官黃皓弄權,待黃皓取得劉禪的信任把持朝政後,向劉禪進讒導致被疏遠,歷史記載僅有厭惡黃皓一事可稱道,並無其他出色之舉。而劉禪三弟劉理,先封梁王后改安平王,蜀漢未滅亡時就去世了,時年不足三十,也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並不確定他就比劉禪有才和聰慧。


南方鵬


之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我的基本意見不變。劉備傳位劉禪既是無奈的選擇也是最佳的選擇。

1、國家內部勢力平衡問題。東漢末年,地方世家勢力強盛,往往可以左右一地的政治經濟。劉備顛沛流離至徐州,後從荊州發家,在益州成就帝業。每到一處,便有當地世家及人才投入其麾下。這樣就形成了蜀漢的朝堂上的三股勢力:最弱小的徐州派,代表人物麋氏兄弟(蜀漢初期,麋氏兄弟地位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趙雲、簡雍和孫乾。根基已失的荊州派,代表人物:諸葛亮、黃忠等人。勢力最強的益州派,代表人物:蜀漢其餘一眾文武。益州派勢力之強,連劉備都不得不聘吳家寡居的女兒為後(昭烈帝穆皇后)。劉禪為甘夫人(徐州派)所生,荊州長大。正好可以作為維繫徐州派與荊州派的紐帶。而劉備另外兩個兒子劉永和劉理則全是在益州所生。當時蜀漢的形式,劉備伐吳大敗,三國之中蜀漢本就最弱。如果再因為內部勢力不均衡,造成權力鬥爭勢必再次削弱蜀漢的實力。所以選擇劉禪可以平衡蜀漢形勢。


2、國家名節法理。劉備成為割據一方的皇帝,靠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漢朝宗室”這個金字招牌。所以其奮鬥路上所遇諸侯大多尊稱一聲“皇叔”。這也是蜀漢對抗曹魏最大的一張政治派就是:我是正統,你是篡逆。劉禪正好是嫡長子,廢長立幼,不就成了自打嘴巴,違背法理正統的事情。


3、眾皇子中僅劉禪最合適。劉備共有四子:封、禪、永、理。劉封原姓寇,為劉備養子。其在關羽丟荊州時選擇袖手旁觀,讓劉備對其深惡痛絕。劉禪一方面可以保持蜀漢朝堂的平衡,另一方面劉禪生於公元207年,白帝城託孤發生在223年。當時的劉禪已經16歲,已經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具備一定的處政理事的能力。而剩下兩子:劉永一方面系劉備與穆皇后(益州派)所出,劉備必然擔心出現東漢王朝外戚專政的局面。另外劉備在公元214年奪得益州。哪怕當年迎娶穆皇后,等到白帝託孤之時劉永的年齡也不應該超過8歲。劉理就更不用說了,既為庶子,年齡更小,既不為長,也不為嫡。



4、劉禪的大智若愚。劉禪是不是真的是扶不起來的阿斗?我覺得不是。至少他也是中人之資。這是一個懂得在坐困魏都洛陽。通過自汙以保全身家姓名。明成祖朱棣也通過自汙逃過建文帝的迫害。網上說,諸葛亮死後再無蜀,這觀點在歷史上也是站不住的。諸葛亮死於234年,蜀漢亡於263年,近30年的時間諸葛亮都是不存在的。即使是諸葛亮欽定下的接班人費禕,也早在253年便已經去世。別人都覺得是諸葛亮成就了蜀漢的穩定與發展。但是力總是相互的,正是劉禪的中人之資以及放權才讓諸葛亮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而以劉備多年的閱歷未嘗不是看出這樣的情況,所以放心的將劉禪託孤給諸葛亮。(劉備的識人能力,從其比諸葛亮更早一步看出馬謖的金玉其表可見一般。)最終保證了蜀漢政權平穩過渡及數十年的安穩。



綜上所述,劉禪就是劉備的唯一選擇。


歷史的塵沫


劉備對此觀念不屑一顧,可能認為堯的傳位才是合理的,他又想更勝於孫策的傳位,落個聖傑形象,所以讓劉禪認諸葛亮義父,有口飯吃就行了。另外對百姓負責對打下江山負責。所以有″如其不行,君可自取"的遺囑,既不重視子承,那還是老大合適。


用戶9450977780495


劉理是否聰明,史書幾乎沒有記載,阿斗也不是那麼不堪。劉備以漢朝正統自居,視曹魏為篡逆,既然自認為是正統就要遵循封建禮制。劉禪是長子,他是繼承人的首選人選。而且,劉備入川后,以法治蜀,如果他自己廢長立幼,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加上劉備去世的時候,劉禪好歹有17歲了。劉理比較年幼,沒有立的理由。劉禪就算不行,還有劉備為他選的輔政人選諸葛亮。


曉評三國


阿頭從小跟隨劉備征戰,當陽長坂雖險象環生,但也安然無恙。心定感情致深,而且劉備認為阿斗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再者,自古皇帝的長子,百性的yao兒。所以傳給阿斗,在劉備看來是天經地儀的、必然的了。

阿斗。更正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