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吏”地位低下,可他们获取物资的方式让县令也无可奈何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古时候,当官可是百姓眼中摆脱贫穷的最佳途径,哪怕是当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县令,也比在农田里忙活一生要好。

可是在清朝,哪怕是一个小县令也无法独善其身,你知道想做好一个县令,身边有多少人养活吗?这些人又为什么能从县令那里获取好处呢?

古代的“书吏”地位低下,可他们获取物资的方式让县令也无可奈何

一、书吏有多可怕

田文镜,雍正最看重的文官之一,曾经还想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他。但是田文镜也是一步步从基层爬上来的,做了二十多年的小县官,这一路走来,让田文镜真正领略到在离皇帝千山万水的穷乡僻壤,想当一名清官有多么不容易。

也是这些遭遇让田文镜在上位之后,狠抓基层腐败,让贪官闻风丧胆,而让田文镜如此恨之入骨的,居然是一群小小的“书吏”。

田文镜在考取功名当了县官之后,上任的第一天就被衙门里的书吏摆了一道。据说当时衙门里的书吏联合当地豪绅,召集了一群人,田文镜一上任就天天去衙门告状,胡搅蛮缠,衙门被搅得一团糟。

古代的“书吏”地位低下,可他们获取物资的方式让县令也无可奈何

图片:书吏召集一群人胡搅蛮缠田文镜剧照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这些繁琐事情的牵绊下,田文镜根本无法好好工作,而豪绅和书吏在没有达到目的前,又不会让这些百姓回家去,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田文镜不得己还是请了书吏帮忙解决问题。

虽然在书吏的配合下,这些为了芝麻点事就告状的百姓散去了,但是之后田文镜却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请这些书吏出面帮忙解决问题之后,书吏就会旁敲侧击来敲诈田文镜一笔。

田文镜不胜其扰,凭着自己的魄力和胆识,竭力抵抗书吏和当地豪绅的控制,任期满后田文镜调离。可是换了新的地方,田文镜发现书吏和豪绅拿捏县官的方法如出一辙。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在当时官场的中下阶层几乎都被书吏要挟着,这个发现,也让雍正查出了当时县吏贪污的严重现象。可是为什么小小的书吏会导致清朝官场大半的腐败呢?

古代的“书吏”地位低下,可他们获取物资的方式让县令也无可奈何

二、书吏的历史

在清朝,书吏的地位非常尴尬,虽然在政府衙门工作,但他们既不是合同工,也不是正式工,没有体面的地位,更没有合理的工资保障,并且在社会上还得不到认同,甚至还不能和官员的子女通婚,造成书吏这样的地位是有很深的历史原因的。

古代的“书吏”地位低下,可他们获取物资的方式让县令也无可奈何

1、奴隶制度

从秦汉时期开始就有了书吏,他们主要负责文书的整理,刑法的命名,参与官府的运作,还是县官的军师,可见书吏的重要性。

但是,这些书吏的身份并不光彩。秦朝时期,奴隶制度下做了俘虏的人一般都会被编上奴隶的身份,关押在官府做一些杂役的工作。

由于有些俘虏还识字,就有官员将一些誊抄的工作交给这些做杂役的俘虏做;另外一些身强体壮,有武功底子的俘虏就被当做丁壮、仵作,负责保护当地百姓的安全,被称为衙役。

所以,最开始的书吏其实是分成两种,隶和衙役。但是这两种角色在当时都不被认可,特别是衙役。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总是能看到,精神抖擞的衙役在公堂上威风凛凛,一声怒吼也会让嫌疑人抖三抖,但实际上衙役的地位极其低下,做了衙役甚至还会被请出宗祠,地位低,工资低,这份工作真的是吃力不讨好。

古代的“书吏”地位低下,可他们获取物资的方式让县令也无可奈何

2、门阀制度

到了唐朝,门阀制度非常流行,想通过科举考试就能入仕的可能已经很低了。在唐朝,即便是有才如李白,想要入仕也得先要得到上流人士的引荐,这就使得门阀制度盛行。

而在那种情况下,阶级分层更加明显,原本地位就低下的书吏和衙役,就更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在门阀制度下,世家弟子可以世袭高高在上的官职,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入官场,甚至还有一帮拥护者;而书吏和衙役,则完全由那些没有背景,却有些才学的人去做。

古代的“书吏”地位低下,可他们获取物资的方式让县令也无可奈何

3、元朝的历史教训

在元朝,隶和衙役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元朝看重文化,对于隶特别看重,认为这些隶才是社会基本建设的根本,所以在元朝,书吏掌握了大部分政治经济中心命脉。

这也让书吏和衙役贪污盛行,历史上许多人将元朝的灭亡归咎于这些书吏身上。朱元璋称帝之后,对前朝的历史教训铭记在心,因此,对书吏和衙役加大了打击力度,也压制着不让书吏和衙役提升。

一直到宣德年间,对于书吏的打击还很大,书吏即便通过多年的努力参加科举考试,不管成绩排在第几位,依然只能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并且不能得到提升,永远都不会对政权产生威胁。

在这些历史原因的打击下,书吏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权益,他们将眼光瞄向了从朝廷派下来镀金的县官。

古代的“书吏”地位低下,可他们获取物资的方式让县令也无可奈何

三、贪心的书吏

道光时期,有文字记载,就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下乡去“考察”,所带的人员就有衙役、书吏、师爷、轿夫等百余号人。这些人到乡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去顺手牵羊的。

当时县官和这些官府当中的“低级劳工”,工资都相当少,如果他们想要获取更多的金钱,就必须将魔爪伸到百姓当中,去收刮民脂,而想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有县官的配合。

因此,即便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一个县官一年的工钱可能只有5两银子,但实际上,一个县衙一年光这些差役们的薪资,就要花到600多两,而这些银钱的来源就是通过县官和衙役、书吏的勾结换取的。

由于当时朝政的不明朗,即便知道了这些贪官私下加税,克扣百姓,可是因为钱不需要到朝廷国库拿取,而且时日已久,自然变成了无头公案。

古代的“书吏”地位低下,可他们获取物资的方式让县令也无可奈何

到了现在,书吏这样的角色已经经历了多重演变,在我们的法治社会,公平竞争提供给了年轻人更多的职业选择,也获得了劳动者们的尊敬和关爱,书吏也告别了旧日时光,迎向全新的生活。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