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27回怎么理解?

用户189146309101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此一回前后讲述的是林黛玉春困发幽情、众姐妹春日祭花神、薛宝钗戏蝶躲尴尬、林黛玉葬花吟伤曲、贾宝玉掏心诉衷情等事情。从各个事情中倒可窥见人物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这就不难理解之后他们的命运走向。

且说林黛玉。

这个弱女子一身幽思,胸襟总是难以放开,因此每次总会抑郁而潸然泪下。第二十六回中,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晚间便去怡红院欲问问他情况,结果因晴雯和碧痕的争吵而吃了闭门羹,因此悲戚呜咽起来,只道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从这里看出,尽管贾母等人百般疼爱,黛玉也始终难以把贾府当作自己的家,不忘记自己是一名栖居他家屋檐下的人,因此沉默往往就发生在自卑的前提下。这也就造成了她总是难以抒发心中抑郁的原因,只有宝玉尚或知道一点,只可惜宝玉本是痴情种,奈何多情散落各芬芳。这也就不由得黛玉不为之伤心难过了。

很多人会评价林黛玉是小家子气,度量太小,其实不然。作为一名平常人而言,你是否会因为孤苦寂寞而落泪?是否会因为心上人的不理解或者多情甚至滥情而落泪?是否会因为自卑而落泪?黛玉本是弱女子,我们对她不能强求太多。她是一个凡人,不是圣人,也无法成为圣人。没有多少人会如此“大度”,在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的当今时代依然如此。当然,不能否认的是黛玉不善交际,因自卑而形成的冰冷城墙,让她在下人面前显得苛刻,在贾府人眼中显得孤僻。本是孤傲身,何以低俯就。

而她的一曲《葬花吟》让多少喜欢红楼梦的人为之泪下。此曲可以表达为“春怨”或者“春愁”。怨的是春去花落人不知,幽居深闺无知音,愁的是年华易逝人将老,他乡故乡何归宿。全曲先就眼前落花一景表达感慨“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然后叙说自己荷锄葬花,并抒发幽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并暗喻了自己在大观园中的日子,“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到最后则是将悲伤推到了极点,“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此曲意在抒发心中郁闷,将一直以来心中的怨念愁绪一抒到底,怎奈抒发过后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有道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但是这一曲词却惹来了宝玉这个多情种的眼泪,此君唯喜女子,到处散情,倒是对黛玉一心一意。无奈多情公子情如云,一厢情意甚不明,使得黛玉对其总是对他既忧又叹,既喜又悲。且说宝玉听完此曲不觉伤感落泪,抬头寻不见黛玉,便独自下山寻归旧路,巧见黛玉在前行走,于是赶上去赌天发誓推心置腹地诉了衷情,方引得黛玉心情好转。许是宝玉生性愚笨,总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情,但一旦表达却又是至纯至痴至呆。而两人同样是固执偏执的那类人,因此,两人对于情感的沟通实在是少之又少,纯属意会,这也就无怪乎黛玉含恨而去、宝玉出家随仙而去的结局。当然,这“含恨而去”不一定就是怨恨。黛玉临死前的最后一句“宝玉,你好……”任由人猜测,而我的想法则不是“狠心”这一类的话语。我认为黛玉是懂宝玉的,未尝不能理解为是对宝玉无力反抗的无奈和惋惜与对自己的同情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再说薛宝钗。

宝钗见黛玉没来祭花神,因此便到潇湘馆找她,走到门口却看见宝玉进去了,因此“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因此就抽身回去。此一点倒看出她处事想法周密、小心谨慎。而戏追彩蝶无意间听到红儿和坠儿的秘密,由于怕尴尬而一句“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金蝉脱壳。足见她聪明灵慧,甚有城府。这些性格特征为她在贾府慢慢获得人心,并逐渐得到贾府掌权人的喜爱,也为她成为贾府的宝二奶奶奠定了基础。这性格自然是黛玉所不能比的,也无需比较才是。当然,我认为,在现在这个社会,如宝钗者更多,也就是说宝钗更像一个尘世中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至少在现在依然如此。只可惜,冷若素霜的宝钗最后也只能得个守寡的下场。


还会有未来吗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里写的是芒种节这天的事。书上说芒种节这天是饯花会,因为到了这个时节,春花凋谢,花神退位,要跟花神告别。其实查资料我国并没有这个风俗,倒是有一个花朝节。

花朝节流行于我国江南一带,民国以来就不太兴了。它的日期因南北气候不同而不同,北方大概在二月十五,南方稍微早几天,大概在二月十二。

说起花朝节,正是春暖花开时候。在那天除了要赏花、迎花神、挑菜,还有扑蝶,这个就能够和宝钗扑蝶的故事联系起来。

想我国古代工业还不发达,主要以农耕为主,所以田地广植物茂,蝴蝶也很多。一到开春,春花盛开,蝴蝶也苏醒过来,田野上,花丛中,黄蝴蝶、白蝴蝶翩翩起舞,何等美好!

宝钗扑的所谓玉色蝴蝶就是白色蝴蝶,又大有好看,蹁跹起舞,引得宝钗扑蝶兴头十足。

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宝钗理性,不代表没有感情,对于美好的事物,宝钗也是非常动情。——宝钗能追着蝴蝶玩,说明宝钗也有着感性的一面,只不过宝钗的感性在理性的管制下,不会泛滥,这就是宝钗的真实性格。

然而,书中第二十七回是写芒种节的这天。这个时间,花落了蝴蝶还在飞。在花落时节,相比于扑蝶,黛玉喜欢做的是葬花。尤其是在受到宝玉没给开门的冷遇后,黛玉更急切需要用葬花来释放自己的悲伤情绪。她自来就多愁善感,她的这种感伤可以说就是来自于爱宝玉,总觉得会爱而不得,因此从心底漫出的悲伤导致她见不得春逝、看不得花落,一看见春逝花落就仿佛预感到了她的爱情也不会有着落一样。因此她收拾这些落花的心情就如同她在呵护她不能圆满的爱情一样悲痛!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黛玉哪里是葬花,葬的是无可凭诉的愁绪!

因此说,黛玉多愁善感、伤春悲秋的性格有她天生的一面,更有在和宝玉的爱情衍生后,对爱情患得患失的不自信造成的。说到这里读者就会明白,为什么宝玉要对黛玉说“你放心”三个字,为什么说宝玉是黛玉的知音。

如果说黛玉没有和宝玉发生爱情,黛玉光保留着和姊妹们大谈特谈母蝗虫时的调皮捣蛋,很难说黛玉不会和没心没肺的湘云是一个样!一句话,爱情使人变了模样,变得忧愁焦虑,变得你不是你!

宝钗理性大于感性,使自己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前提下,在无媒不成婚的传统下,不会爱上任何人。就像她对着落花,会不会感伤呢?当然也会,但她会克制自己,不会让自己的悲伤泛滥,跑去葬什么花!

黛玉感性大于理性,为了爱情可以去死。失去了心爱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相较于没有自我的苟活,还不如一枚春花灿烂即逝!

理性诚可贵,感性更可敬,人生取舍,没有谁对谁错,谁输谁赢。


流年书瓶


薛宝钗是一个处处压抑自己的女孩,可是在《红楼梦》27回,宝钗却放开了,去捉蝴蝶。这一回不仅写了宝钗扑蝶,还写了黛玉葬花。这两个事件可谓一喜一悲。

宝钗放飞自我

宝钗是一个恪守封建道德的女孩,她行事处处求稳妥,要合乎礼仪,为此她处处压抑自己本有的感情。就连她的宝玉的爱,也给压制住了。“宝钗扑蝶”这一回,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宝钗,原来她也是可以很可爱、活泼的。

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黛玉慨叹身世,表现黛玉性格的重要作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对长期迫害她的无情现实的控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是黛玉不屈服现实的孤傲的人格写照。《葬花吟》暗示了黛玉最后的结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暗示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

宝钗扑蝶之后不小心听见了小红和坠儿的谈话,宝钗怕她们疑心,索性就来了个“金蝉脱壳”之计。只是这个计谋深深的伤害了黛玉,这让小红和坠儿对黛玉的误会就更深了。

在高鹗续写的回目里,宝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宝钗,黛玉含恨而终,宝玉也为此出家,只剩下孤零零的宝钗一个人。宝玉怎么就娶了宝钗呢?原来是贾母和王熙凤使的“掉包计”。

宝钗使用“金蝉脱壳”的计谋,这让小红误以为真的是黛玉听见了。王熙凤和贾母使用“调包计”,这又让宝玉误以为他娶的人是黛玉而不是宝钗。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情节是不是太相似了呢?宝钗扑蝶固然显得宝钗活泼可爱,但只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发现了宝钗“恶”的一面。宝钗故意说“你们把林妹妹藏到那里了”,这等于是让别人对黛玉的成见更加不好了。往大了说宝钗就是嫁祸他人。


睡前读书


心结种种
——《红楼梦》第27回看点评析

《红楼梦》人物都有她最精彩的人生定格。第二十七回就有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两个漂亮的定格,反映着她们各自的心结。大观园的少男少女们都有各自的心结。

元妃省亲之后,也就是不知真假的参选未遂后,薛家开始经营金玉姻缘,为宝钗谋取宝二奶奶之位,此后她所做的一切,都为这个心结。

扑蝶的故事帮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宝钗,看到更真实的宝钗。宝钗去找黛玉,看到宝玉先进了潇湘馆,她心中那个结,让她立即返回。忽见一对玉色蝴蝶在相嬉飞舞,想那宝黛正似这般相嬉相亲,一时醋火攻心,就想扑来玩。宝钗追到滴翠亭,偶然听到小红和坠儿低语贾芸与小红情事。宝钗偷听怕被记恨,便用金蝉脱壳之计,嫁祸于黛玉。

宝钗扑蝶景美人美意境美,但在美丽外表下隐藏着心灵的阴暗。宝钗视自由恋爱为奸淫狗盗,她却苦心经营着金玉姻缘。连凤姐和宝玉都不认识小红。宝钗不光能听出她声音,还了解她的性格,足见宝钗为了心中那个结,做足了功课。

宝钗嫁祸黛玉绝非君子、淑女所为,但是为了心中那个结,为了除掉金玉姻缘的障碍,她在所不惜。她不顾道德底线,对黛玉造成伤害。有人为她辩护,甚至不惜说作者的初衷云云。但有事件前拿佛祖开玩笑,哥哥请客妹妹讨情,事件中贬损奸淫狗盗,想到听了人短儿,故意喊颦儿,又编出黛玉偷听的故事。结果真正的偷听者宝钗金蝉脱壳,黛玉背上了偷听的黑锅。若说作者意图,只看标题的彩蝶到正文变成一双玉色蝴蝶,便可见其中玄机。成双的玉色蝴蝶,让人很自然联想到两个玉儿,宝钗要扑灭他们的恋情,取而代之。宝钗言行不一。她反对看《西厢记》,自己却看得更早。表面上她反对婚姻自主,主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实际上她想嫁给宝玉的愿望更强烈。宝钗说的心机不错,正适合她自己。偷听到别人的隐私谈话,还要说黛玉偷听,这是何等心机!红玉私递手帕是奸淫狗盗,宝黛私递手帕性质如何?是否也当扑杀。作者从未正面肯定赞美宝钗的人品。

小红刁钻古怪,若跟黛玉结怨,宝钗求之不得。在需要损人利己的时刻,她该出手时就出手。她做得那么到位,多么可怕。自己金蝉脱壳同时顺便把黛玉推进陷阱,这跟贾环向贾政造宝玉的谣,跟赵姨娘请马道婆咒杀王熙凤,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表现得隐蔽、优雅。知书达理、温柔可亲,待人体贴并非真正的宝钗,只是他人眼中的宝钗。

林黛玉的心結是孤独、寂寞与凄凉。虽有宝玉的爱恋,贾母疼爱。寄人篱下的感觉挥之不去,她见落花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父母双亡,无人做主,独自承担着巨大的孤独与寂寞。黛玉用花喻己,把身边环境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黛玉感觉自己就像落花,由对落花的怜惜而为之立冢,进而感悟自身的命运,哭出《葬花词》这首千古绝唱。

《葬花词》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这是送别青春的诗,慨叹青春的美好与短暂,生命的孤寂与幻灭。是黛玉对自己的挽歌。那无处归依的凄婉催人泪下。暮春时节,花已谢,红不再,香逝去。少女心中愁绪无限。她用悲壮的葬花仪式,哀悼、祭奠青春、爱情、生命,以及一切美好事物。桃李明年会再发,自己还会在吗?黛玉把花朵拟人化了,也把自己花朵化了。我们同情黛玉,也看到贵族小姐思想感情的脆弱。

探春的心结是为生母胞弟而叹。探春对庶出相当在意却也无奈。她很敏感,极力维持着强烈的自尊。生母赵姨娘为老不尊,所做所为很不入流。她举止大方,胸襟阔朗,凭借聪明灵秀、精干刚强获得尊重。她具有完美女性的品质,所谓裙钗一二可齐家。

宝玉给探春买的柳条篮子、竹根香盒、胶泥风炉被姐妹们抢光了。赵姨娘反倒认为宝玉赚探春的钱。探春的二两银子,她还惦记着,她还欠着马道婆几百两呢。探春给宝玉做鞋,赵姨娘抱怨她不给环儿做。

探春跟着贾母王夫人长大,潜移默化让她摆脱了狭隘与鄙俗。她们母女鸿沟太大了,探春之叹在于,若是朋友,断了就是,赵姨娘是生母。为了不被划进同一阵营,让自己被接受同时保护赵姨娘。探春不得不近王夫人宝玉而远赵姨娘环儿。

小丫头小红的心結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功夫不负苦心人,机会当前小红崭露头角,赢得凤姐欢喜和赏识,成功跳槽逆袭。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谁说鸡毛不能上天。薛宝钗称之奸淫狗盗。小红心中有爱,努力达成心愿,怎么就奸淫狗盗了?难道比金玉良缘的阴谋,比拉拢袭人,比造谣栽脏黛玉,比让莺儿露意,自己露膀子更不堪吗?

宝玉的心结即情结。在大家对黛玉的眼泪和悲愁习以为常时,他依旧对黛玉关爱倍至,充分理解。宝玉听到有人在哭,就想到有丫头受了委屈,他的善良和慈悲不经意就显现出来。爱情是黛玉对宝玉使小性儿的根源。他俩无话也不觉得尴尬,嘲弄反更觉亲热,生气了就拉下脸来。消除误解后,黛玉也可以不理他,只管交待紫鹃照顾燕子。燕子来做窝,喜事多多。此时的潇湘馆最有生气。

那一天,禁书推开两人的爱情之门。爱情中的人充满体恤之情。开始葬花时宝黛不约而同。不忍落花被摧残,黛玉想到让它们随土而化,她比宝玉对生命的感悟更深透。

黛玉用情,宝钗用意。情是自发的,不讲目的。意即意图,有了明确的目的,行为便成为手段。宝钗扑蝶没有成功,表明宝钗爱情无望,两个玉儿的爱情固然美丽,最后也如镜花水月,终是悲剧。


伴读红楼梦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回目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回讲了红楼两位女主的故事,分别是“宝钗戏蝶”和“黛玉葬花”。

让我们大体回顾一下这回内容,“话说林黛玉正在哭泣,忽听院门响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送了出来”这句是上接二十六回黛玉去看宝玉,被晴雯拒于门外,还听到宝钗在里面,顿时伤心而泣。黛玉回到萧湘馆独自生闷气,一直哭到二更天,第二天是芒种节,大家都在园中玩耍,独不见黛玉,宝钗去找黛玉,在萧湘馆外见宝玉去了,转身寻其他姊妹,忽见一双玉色蝴蝶,追闹至翠滴亭,听见林红玉与坠儿正在说,她的手帕被贾芸拾到之事,宝钗大惊,使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假借寻找林黛玉,登时红玉二人惊慌失措,说没见到。宝钗找了一下,就去了,红玉二人认为林黛玉听到了,是不得了的事,薛宝钗还好。之后红玉帮王熙凤传话,探春让宝玉从外边买点笔墨纸砚之类东西,宝玉找不到黛玉,正走出来到那日葬花之处,听见有人哭泣,一首《葬花吟》被黛玉边哭边念了出来。

让我们先看看第一件事“宝钗戏蝶”,回目将宝钗比作杨贵妃,说明她不苗条,你看她追蝶后就“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了,下面的事情可以看出她用心不正了,听到红玉二人之话,居然演了一出寻找林黛玉,说红玉二人藏了林黛玉,然后成功摆脱了是否刚刚听到所说之话的嫌疑,而转嫁到了林黛玉的身上。我们看看宝钗走了以后,红玉说的话,“若是宝姑娘听了,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信息,贾府下人对宝钗的评价极好,而对林黛玉评价不好。通过全书的阅读,薛宝钗沉稳大方,宽厚待人,知书达礼,这些是贾府上下人的普遍认知,而林黛玉尖酸刻薄,爱哭爱闹,高高在上,这是贾府下人的看法。薛宝钗深得人心,可是她把林黛玉挡在前面,进一步拉伸下人对林黛玉的反感,全书虽然只是出现这么一例,也可以看出薛宝钗内心阴暗的一面。

再来看看“黛玉葬花”,这首《葬花吟》把林黛玉在贾府生活的状态和处境写了出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把林黛玉生活的艰难,内心深处不安表现出来,如果细心阅读原著,你会发现贾府只有贾宝玉、贾母、王熙凤是真心对黛玉好的,其他人碍于贾母,也必须表现对黛玉好。“尔今死去侬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这句更是把黛玉内心的孤独之感表现淋漓尽致,除了宝玉,她还有知己吗?其实还有一个人懂她,那就是薛宝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句预示着她与宝玉的感情早晚阴阳相隔,黛玉害怕失去宝玉。

从第五回的判词和“红楼曲子”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合二为一,说明作者多么重视她们二人,林黛玉代表了“一尘不染”的高洁,才情红楼第一,非常适合“神交”(精神沟通),而薛宝钗代表了“知书达理”的妇德,持家红楼第一(薛宝钗类似司马懿这类人,她实际比王熙凤厉害多了,如果贾府不倒,宝玉真喜欢她,这个宝二奶奶治家肯定更出色),非常适合“真交”(现实沟通)。

不过从全文的各种伏笔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命运都不好,林黛玉必然死亡,至于怎么死去,我猜想一定是黛玉身体越来越差,此时贾母已死,王夫人向来不喜欢林黛玉,而喜欢薛宝钗,贾母不在了,贾家第一女主人必然是王夫人,黛玉没有贾母的庇护,她与宝玉的“木石前缘”也就此结束,王夫人肯定想把林黛玉许配出去,远离宝玉,就这样黛玉终于归了一抔黄土。薛宝钗一定与宝玉结婚了,至于在什么情况结的婚,肯定不是高鄂所写那样,我个人猜测,可能是四大家族覆灭前,黛玉死以后的事,大厦将倾,而宝二奶奶也没做几天,发生变故(贾家被抄,其他三家也相继获罪),此时的宝玉,内心深处不喜欢宝钗,始终忘不了黛玉,遭此大难,他可能离家出走,可能出家了,总之他离开了宝钗,而宝钗也悲惨地死去。


韩萧之


此一回前后讲述的是林黛玉春困发幽情、众姐妹春日祭花神、薛宝钗戏蝶躲尴尬、林黛玉葬花吟伤曲、贾宝玉掏心诉衷情等事情。

林黛玉,这个弱女子一身幽思,胸襟总是难以放开,因此每次总会抑郁而潸然泪下。第二十六回中,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晚间便去怡红院欲问问他情况,结果因晴雯和碧痕的争吵而吃了闭门羹,因此悲戚呜咽起来,只道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从这里看出,尽管贾母等人百般疼爱,黛玉也始终难以把贾府当作自己的家,不忘记自己是一名栖居他家屋檐下的人,因此沉默往往就发生在自卑的前提下。这也就造成了她总是难以抒发心中抑郁的原因,只有宝玉尚或知道一点,只可惜宝玉本是痴情种,奈何多情散落各芬芳。这也就不由得黛玉不为之伤心难过了。

作为一名平常人而言,你是否会因为孤苦寂寞而落泪?是否会因为心上人的不理解或者多情甚至滥情而落泪?是否会因为自卑而落泪?黛玉本是弱女子,我们对她不能强求太多。她是一个凡人,不是圣人,也无法成为圣人。没有多少人会如此“大度”,在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的当今时代依然如此。当然,不能否认的是黛玉不善交际,因自卑而形成的冰冷城墙,让她在下人面前显得苛刻,在贾府人眼中显得孤僻。本是孤傲身,何以低俯就。

而她的一曲《葬花吟》让多少喜欢红楼梦的人为之泪下。此曲可以表达为“春怨”或者“春愁”。怨的是春去花落人不知,幽居深闺无知音,愁的是年华易逝人将老,他乡故乡何归宿。全曲先就眼前落花一景表达感慨“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然后叙说自己荷锄葬花,并抒发幽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并暗喻了自己在大观园中的日子,“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到最后则是将悲伤推到了极点,“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此曲意在抒发心中郁闷,将一直以来心中的怨念愁绪一抒到底,怎奈抒发过后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有道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但是这一曲词却惹来了宝玉这个多情种的眼泪,此君唯喜女子,到处散情,倒是对黛玉一心一意。无奈多情公子情如云,一厢情意甚不明,使得黛玉对其总是对他既忧又叹,既喜又悲。且说宝玉听完此曲不觉伤感落泪,抬头寻不见黛玉,便独自下山寻归旧路,巧见黛玉在前行走,于是赶上去赌天发誓推心置腹地诉了衷情,方引得黛玉心情好转。许是宝玉生性愚笨,总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情,但一旦表达却又是至纯至痴至呆。而两人同样是固执偏执的那类人,因此,两人对于情感的沟通实在是少之又少,纯属意会,这也就无怪乎黛玉含恨而去、宝玉出家随仙而去的结局。当然,这“含恨而去”不一定就是怨恨。黛玉临死前的最后一句“宝玉,你好……”任由人猜测,而我的想法则不是“狠心”这一类的话语。我认为黛玉是懂宝玉的,未尝不能理解为是对宝玉无力反抗的无奈和惋惜与对自己的同情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印象高密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巧妙安排“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两个情节,有很深的对比蕴意。

“宝钗扑蝶一场空,黛玉葬花真风流”。

一个俗一个雅;一个表面热噗噗,一个暗自冷凄凄。

这个对比蕴意也暗含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不同性格的少女,在对待爱情的追求上所展现出来的不同方式,预示了她们爱情命运的最终归宿。

一、表现了薛宝钗和林黛玉在性格上的不同

第二十七回: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

说明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心底单纯善良、有灵性的女孩儿,她有很高的精神层面生命意义的领悟和感受能力,她能感受到灵魂深处的丰富情感,并为之动容。

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单纯真挚的情感,是每一个对生命有追求的人都向往的。

宝钗表面显得貌美、随和、端庄、大方,都是对世俗世界的委屈求全。

在“宝钗扑蝶”时,意外听到不该听的是非,为了自保,所表现出来的心机和嫁祸于黛玉的不良居心,都让人心生厌恶和警惕。

我想,这也是宝玉为什么喜欢黛玉,而对宝钗有敬而远之的根本原因吧。

试想,就是当今社会,我们都喜欢一个脾气很二的死党,也不会愿意和对你虚情假意讨好的心机女相处吧?

二、预示了宝钗和黛玉在爱情追求上的不同

从第二十七回两个人的表现来看,宝钗和黛玉都是爱宝玉的。

两个人都表现出来了恋爱中女孩子该有的醋意。

但宝钗扑的蝴蝶,就像她追求的爱情一样,她越追,蝴蝶越飞的远,她和蝴蝶之间,并没有爱情所必须的精神层面的交流。

第二十七回: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蝴蝶的飞走,预示了宝钗注定和宝玉之间是不可能有心灵相通的爱情的。

第二十七回: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

黛玉所葬之花,实则是她心里的爱情之花,她知道美好东西总是不能长久,为了守护爱情的高洁和美好,她用冷葬的方式,深情留住最宝贵的记忆。

她们两个,一个热噗噗的追,追不到就素然,一个冷清清的留,留不下也要珍藏。

对于“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理解的呢? 我是“林苹果读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林苹果读书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黛玉看到定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闺阁兴祭饯花神,众女孩在园中玩耍,宝钗欲寻黛玉,看见主进了潇湘馆,一怕宝玉不便,二怕黛玉猜忌,便要回来,路遇蝴蝶,宝钗扑蝶戏耍,赶至滴翠亭,细听小红和坠儿正说那贾芸拾帕之事,无意间听到了小红的秘密,情急之下,嫁祸黛玉。 黛玉不理宝玉;探春在宝玉面骂赵姨娘,主动提出要给宝玉作鞋,被拒绝。黛玉葬花,宝玉痴倒。    《红楼梦》简介: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原名《石头记》。程伟元搜集到后四十回残稿,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 ,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做婚礼司仪的代老师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过往诗词白话直译早已有之答案。

①戏蝶🦋~

春秋大梦时代最重要的“梦境”,如庄周晓梦迷蝴蝶🦋啊,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啊,一切与蝶蛾儿雪柳黄金缕有关的故事情节啊,诗词歌赋里面蝶舞翩翩公子啊……

问题在于一个蝴蝶🦋有关联的事情上,那么古人学问无遗力为何喜欢蝴蝶🦋的形象呢?原理非常天真烂漫的答案:一是蝴蝶🦋由蚕蛹变化而来,象征着一个人物形象有可能一飞冲天,成就梦境中帝王权益后继落在自己身上;二是蝅虫能够吐丝结茧自缚的形容帝王穿丝绸衣服的身份,故而蝴蝶🦋就是这个帝裔梦境中最宝贵的比如科举考试过关率的『余下杭州』。

至于古人何时何地明白蝅虫的奥秘,起码在黄帝之前就有了养蚕抽丝织绸的真实存在,丝绸衣服无比矜贵并非什么人都可以拥有权利穿着,那些不伦不类的诸侯王公贵族们,在春秋大梦时代一旦乱来就冒着要杀头的可能。

另外,自古苏杭二州乃丝绸品的故乡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也。

因而,只有殷裔一脉相承的『薛宝钗』才会戏弄蝶恋花云云。

②葬花🌸~

无非就是周室一脉相承的子嗣与殷裔一脉相承的子嗣,需要按照祖传规矩来结成情侣参与考验迈过道德门槛的故事情节。

由于这些问题在红楼梦中仅是实习期间的模拟,也可能就是真的到了考验场合的时候,来自黑鱼🐟一脉仙缘的林黛玉,最后被贾府终于选择走『雪耻~选择了薛宝钗』作为贾宝玉的朝政伴侣组合,因此,林黛玉不能余下杭州而被迫退出考核的班底,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葬送了花费』而已。

意即林黛玉从而结束了自己人生导向的『帝裔梦境』,本来就是周室为了鼓励殷室『自强不息』的配对,用于未来有朝一日起到监督『贾宝玉当政』的臣子,自然而然在后生可畏期间非常渴望成为贾宝玉的伴侣呐!

另外,春秋大梦时代科举制度化称呼上,全面配对的两大血缘婚媾关系好于柔善,殷裔必须按照规矩方称周室来到配对为『妹子』,或者是叫做『妹妹』通行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培育『太子』潮流汇,不过是未曾达到『正式太子之前』,仅能称为世子~世家子嗣,公子~公认子嗣,孝子~孝顺子嗣,曲子~曲折子嗣,屈子~屈才子嗣,西子~西泠子嗣,戏子~戏耍子嗣,太子~太行子嗣等等。


蓝本动漫


红楼梦十二钗中,每人都有各自的代表行为,如元春省亲,探春结社,湘云卧芍,妙玉奉茗等等,作为十二钗正册的合二人为一体的判词的主人黛玉和宝钗自然也不例外,她们代表行为是分别是葬花和扑蝶,而作者把这种行为放在同一回中,即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大有深意。

众所周知,宝钗的性格是平和稳重,女夫子一般,但从她劝解黛玉时所说的“我也是个淘气的”可知她曾经的天真烂漫,扑蝶之举实是她内心强抑的少女天性的释放,而“一双玉色蝴蝶”迎风翩跹应暗指宝黛二玉,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联系她看到宝玉进了潇湘馆她便折身回来分析,她并不是真心想介入宝黛感情,只是一时为势所诱,“无心扑了”代表她退出了金玉良缘阵营,然而接下来备受争议的滴翠亭事件又将她卷入是非之中,我倒不认为她是故意嫁祸黛玉,她本就是去找黛玉的,情急之下把黛玉作挡箭牌也是情理之中,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我认为是宝钗虽想抽身但最终未能成功抽身的隐写,更何况接下来就是黛玉葬花飞燕泣残红的情节,暗指宝钗的无心之失对黛玉的致命影响。

黛玉葬花是感叹她自己的身世飘零,葬花吟是黛玉命运走向的谶语已是定论。

杨玉环和赵飞燕都是历史上的悲剧人物,钗黛二人又同是薄命司中人,预示着她们的悲剧结局。而戏彩蝶与泣残红,一戏一泣,情绪对比强烈,一喜一悲,但结果是戏彩蝶成空泣残红成真,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都落了个失败收场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