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靜守,度過你心裡淒涼的冬日


紀伯倫 | 你要靜守,度過你心裡淒涼的冬日

紀伯倫是我個人特別喜歡的一位詩人

他的散文詩,讀來是那麼雋永而優美,像說給成人的童話,你完全不用擔心讀不懂,更不用擔心它過於淺顯,套用句廣告語,真是“你值得擁有!”

在東西方長達數千年的文化交流中,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和文學,似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人接受。起碼對我個人而言是如此。這也許是因為,大家同屬一個文化體系的原因吧。我們更容易接受關於物我交融的哲思和神啟式的語言。

紀伯倫的《組歌》:《浪之歌》《雨之歌》《花之歌》中所蘊涵的意象,那些綺麗、深情、浪漫的比喻,那種思接自然,萬物皆於我同在的神性,讓人不自覺的被他吸引。

特別是《花之歌》裡的:“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聽著小鳥的鳴囀、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悟。”

紀伯倫 | 你要靜守,度過你心裡淒涼的冬日

這首詩總讓我想起屈原的《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忽反顧以遊目兮, 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 芳菲菲其彌章……吾令鳳鳥飛騰兮, 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 帥雲霓而來御。”

不同的是,屈原絕對是顧影自憐,又孤芳自賞。屈老夫子是個很講究姿態的人,身為貴族,姿態端的高,看起來難免就高冷。他的詩,哪怕描述的是全宇宙,這宇宙也必須以他為中心,星辰日月,花鳥魚蟲都要圍著他轉。

紀伯倫則更柔軟,優雅,包容。

他可以化身為雨,化身為浪,化身為花,他可以放棄那個“自我”的存在。

說實在話,我寧願背十篇紀伯倫的散文詩,也不願再背一次《離騷》。當年那個《離騷》啊!真是背到我痛哭流涕啊!即使知道他跳河,我都很難升起澎湃的同情心,心說你那麼囉嗦,永遠都是一幅我光榮偉大正確的樣紙。哎喲喂!我要是楚王我也忍不了啊!趕緊流放了拉倒,眼不見心不煩……

紀伯倫 | 你要靜守,度過你心裡淒涼的冬日

屈老夫子無論是在現實和詩作中,其行為和作風都像一個受盡委屈的怨婦,頭頂白蓮花,聖母玻璃心,你很想開導他,安慰他,卻發現無從說起。

他反覆的強調自己的委屈、正確、睿智。他內心的悲苦已經巨大到讓他和這世界之間築起一道厚厚的牆,別人進不來,他也出不去,結果呢……兩敗俱傷,不是他撞牆就是別人撞牆。那種感覺就是,先生,我看著你跳河,我很同情,但我木有辦法呀!我只能端午節給你寄點粽子……阿彌陀佛,哈利路亞!

退一萬步說,就算這世界虧欠了你,難道它就只盯著你一個人往死裡坑嗎?不能夠吧!

離家去國,顛沛流離,飽受排擠,痛失親人、還要抵抗貧困和病痛的折磨,最終英年早逝……生活對紀伯倫的考驗和磨折,其酷烈程度一點都不比屈原少,但明顯,紀伯倫比屈原活得通透。

如果說屈原是個堅持節操絕不退讓的怨婦型人格,那紀伯倫就是一個天真無邪明媚少女型人格,兩個都是滿心愛意的,可一個靠過來就像烏雲蓋頂,另一個像陽光普照,哪個更招人待見,不是明擺著的嗎?

紀伯倫也深刻,也深情,但他不擰巴。他也不矯情,即使是訴說著極為悲傷的事,也會從容,寬忍。讀他的詩,會對生命充滿愛和信心,看到美的消亡,會堅信它會重生。

像夢一樣自由,像花兒一樣綻放,像天空一樣寬廣,像大地一樣慈悲,愛而不執,這就是我讀紀伯倫的詩最大的愉悅和感受,他提供了靈性所能翱翔的最佳範本,自由自在,無邊無際。

如紀伯倫所說,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從田野上度過的四時。你要靜守,度過你心裡淒涼的冬日。

當你達到生命的中心的時候,你將在萬物中,甚至於在看不見美的人的眼睛裡,也會找到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