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裡克·馬斯金:提高底層工人技能助其脫貧

埃裡克·馬斯金:提高底層工人技能助其脫貧

3月25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教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表示,“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在過去20年、30年,這不是第一次全球化的時代,在以前有過全球化,不過這次的全球化是不一樣的。全球化的支持者說,全球化可以解決貧困的問題。他們的理由是這樣的,是標準的,也就是比較優勢理論。也就是發展中國家有很多的貧困人口,還有低技能的人口,國際貿易能夠讓發展中國家專注於那些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他們有低技能工人,可以生產這些商品,他們是有優勢的。所以,通過國際貿易,這些發展中國家就可以專注於這些商品的生產,利用低技能的工人。也既是說全球化對低技能工人有很強的需求,因此這些工人的收入有所增長,就可以解決貧困的問題了。”

“但是全球化並不能解決所有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埃裡克·馬斯金認為,“很多的工人發現自己工資停滯不前,大部分國家的收入不平等問題在加劇。我一直非常好奇,為什麼比較優勢這個理論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理論,分析這個問題時好像沒有成效呢?起碼這一輪全球化的效果不好呢?這輪的全球化和以前的全球化的區別是生產過程已經國際化了。比如,公司的計算機設計在美國,程序在歐洲,然後在中國組裝。那麼這種生產的國際分工意味著勞動力市場本身全球化了,你生活在中國,但是你為世界另外一個地方的人打工。我想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很多人非常好,中國的工人,他們安裝計算機這是一個好消息。問題是,也排除了那些沒有技能的工人,尤其是農村的勞動力,他們一點技能都沒有,他們不能夠從全球化從中受益。”

在全球化時代,無技能的工人如何自我進化呢?對此,埃裡克·馬斯金認為,“答案不是要停止全球化的生產,既使是可以停止,我覺得效果也是適得其反的。因為全球生產已經明顯推動了發展中國家人均GDP的增長。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提高這些底層工人的技能,這樣他們就有全球的工作機會。”

埃裡克·馬斯金進一步說道,“通過在職培訓和教育可以實現,當然有一個問題,教育和培訓是很貴的。所以,下一個問題就是誰來出錢。這些沒有技能的工人沒有錢來接受技能培訓。全球的僱主也沒有積極性,因為僱主一旦出錢培訓他們以後,他們可能跑了,為競爭者打工,這樣僱主們的投資就打水漂了。所以必須有一個國家政策來補貼這些私企,也就是政府要介入來提高無技能工人知識技能,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只有給他們賦能,給他們技能和工具進入全球的勞動力市場,我們才能夠真正解決貧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