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越揉身體越好

揉腹養生,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曆史。早在南北朝齊梁時期,達摩寫的《易筋經》中就有揉腹三法,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

腹,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越揉身體越好

在唐代孫思邈也以“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為自己的益壽之道。

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方開所攥《延年九轉法》便詳細地介紹了用手揉腹的方法,並由顏偉繪圖說明。

方開,清代安徽新安(歙縣)人,是雍正年間著名養生家,他創編的“仙人揉腹法”,對保養身心、消除疾病有奇效。堅持揉腹,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證,補不足,瀉有餘,消食之道,妙應無窮,有卻病延年實效耳”。

腹,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越揉身體越好

腹,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越揉身體越好

1、腹部: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揉腹為什麼能起到保健作用,這是因為腹部在人體有著重要作用。

中醫學認為,“背為陽,腹為陰”。人體的肚子上,包括了12正經中的任脈、胃經、腎經、肝經、脾經等重要經絡,甚至還有衝脈、帶脈等,可以說,肚臍周圍,就相當於人體的中心,相當於交通樞紐的環島。上至咽喉,下至外生殖器,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這個中心。

腹部是五臟六腑所居之處,有肝、脾、胃、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臟器分佈,因而在《釐正按摩要術》中,比喻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常說,“人活一口氣”,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離不開氣,離了氣,人的生命就會終結,但“氣能益人,也能害人”。雖然人離不開氣,但窩氣成災。故治病先治氣,氣行病自無。

腹,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越揉身體越好

2、氣柔則腹順——揉散阻滯點,是治慢病高招

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應的阻滯點。也就是說,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對應的蛛絲馬跡。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當我們的慢性病牽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療的時候,那時您就去尋找這個腹部的阻滯點(也許是一個硬塊,也許是一個痛點,也許是一個“水槽”,也許是一個“氣團”)只要把它推開揉散,您會發現您的慢性病也隨之消失了。

如果您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慢性病,但推腹時卻在某個部位有阻滯點,那您一定要趕緊將它推散揉開,因為那必是個將來的隱患。

腹,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越揉身體越好

腹,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越揉身體越好

3、摩腹——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升清降濁,氣化之司

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 腸腦與顱腦同根。生理上五臟六腑、四肢的營養,均靠胃所受納的水谷精微來供養。

脾胃在腹部中焦,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它們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只有升清降濁,氣化才能正常。

正如日本漢醫湯本求真說的那樣:腹者,生之本,故為百病之根。

如果我們身體經常感覺不舒服,出現脾胃不和的症狀,建議您可以嘗試一下推推肚子,您會很容易找到阻滯點,然後細心將它推散揉開。

這樣我們通過手的感知獲取對腹內臟器病變的感應,就能夠迅速調整臟腑經氣,幫助人體實現代謝平衡。

晉代醫家葛洪也強調:“若要衍生,腸胃要清”的理論,清代醫家陳飛霞在陳述腹部與長壽的關係中說:“腹者水穀之海,水谷盈也,主壽”。

總之,摩腹之法,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

腹,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越揉身體越好

4、摩腹方法

睡前和晨起後,平躺在床上,單手手掌置於腹部皮膚上,以肚臍為圓點,向上至胸骨劍突,向下至恥骨聯合,順時針摩腹81圈,再逆時針摩腹81圈。

要求:摩腹的時候,要把自己的腹部當成小嬰兒來對待,速度要極慢,力度要極輕,用推毫毛的勁,手掌肌膚與腹部皮膚似捱上非捱上,若即若離、若有若無的感覺。

有的朋友以往揉腹時是比較機械地推按腹部,彷彿在完成一個養生任務。當我們用力推腹時,帶著強烈的目的,身體不會被你的想法打動,相反還可能產生抗拒。

而輕輕撫觸,給身體微微的刺激,效果超出想象。

腹,乃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越揉身體越好

5、注意事項

摩腹時為了把輕和慢的動作做到位,肩部比較緊張,可以雙手交替來摩腹,換手的時候旋轉方向不變。

摩腹時可能有多種反應,比如腹部出汗、足下冒涼氣、排氣、打嗝……當你愛身體的時候,它也會努力地自動調節。所以默默接受這個過程,不要擔心,交給時間。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