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大明(增四)朱元璋并没未毒死徐达,赐烧鹅之说是民间谣言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诛杀功臣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而且被小说、戏剧、评书等改编成无数个版本。从明朝历史来看,的确有不少功臣在朱元璋执政时受到追究,本人和家族都受到了严厉惩治,下场凄惨。但这些案子都有其根本原因,也是有合理合法的地方,如蓝玉案、胡惟庸案等等,所以不能单纯的认为朱元璋因猜忌而诛杀功臣。而更多的民间传说中,如徐达、常遇春、刘伯温之死都蒙上了阴谋论的阴影,这就完全是牵强附会和子虚乌有。民间传说认为他们的死亡是朱元璋诛杀功臣的结果,实际上并非如此。

笑谈大明(增四)朱元璋并没未毒死徐达,赐烧鹅之说是民间谣言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功勋最为卓著的无疑是中山王徐达。无论是从军事上的功绩,还是建国后在政治上的作为,徐达都是毫无疑问的明初第一功臣。在朱元璋多次犒赏大封功臣的名单中,徐达都排名第一位,成为明初六王之首。可以说从这些地方看出,朱元璋是非常器重徐达的,给予其待遇远远超出了开国元勋的规格,使得徐家在勋贵阶层中非常显赫。朱元璋还主动提出与徐家联姻,让燕王朱棣娶了徐达的长女,使得两家关系非常密切。而徐达又是负责设计明朝军事制度中卫所制的核心人物,统领全国兵权,可见朱元璋对其的信任。

笑谈大明(增四)朱元璋并没未毒死徐达,赐烧鹅之说是民间谣言

民间传说中朱元璋对徐达猜忌,用烧鹅逼死徐达的说法完全是站不住脚的。从传说来看,徐达当时在北平驻军,统领所有北方军队应对蒙古北元的战争。因为得了背疽,朱元璋让徐达的儿子徐辉祖把徐达接到南京养病。在北平时,徐达的病症已经好转,但到了南京后却加重,第二年初便去世了。

民间对于徐达之死有两种说法,都是基于朱元璋杀害功臣的阴谋论。第一种是说背疽忌吃发物,而朱元璋却赐给徐达吃烧鹅。这烧鹅是发物,徐达吃了旧病复发,便一命呜呼。第二种说法是徐达看到烧鹅,知道朱元璋猜忌他,便自杀以保住家小。

笑谈大明(增四)朱元璋并没未毒死徐达,赐烧鹅之说是民间谣言

这两种说法最早都源于明朝中期的文人笔记,后来被清朝文人采纳,在民间大量流传。最早这些说法来自于明朝弘治年间的笔记小说《剪胜野闻》,作者是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他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齐名,是小说中江南四大才子周文宾的原型。这部小说是他采集当时民间传闻所著,因为他个人的名声在文坛很卓著,所以流传很广。而这部笔记小说大量内容是民间流传,并未有史料证实,却因为徐祯卿的个人声望使其具有了公信力。后来文人写笔记也引用其中不少内容,也就使得徐达之死的阴谋论说法受到民间的支持。

笑谈大明(增四)朱元璋并没未毒死徐达,赐烧鹅之说是民间谣言

在明朝嘉靖年间,也有一本叫做《龙兴慈记》的文人笔记记载了徐达之死的事情,内容直接之处是吃了烧鹅死的。作者叫王文禄,在当时的文坛很有名气,他在这部笔记中记录了不少稗官野史。他写这个笔记的初衷是纪念自己的母亲,所以内容大多是他母亲谈话包含的稗官野史。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徐达被朱元璋谋害的说法在当时民间已经比较盛行了,就连老太太家长里短的八卦,也包含了进去。但这些八卦内容如果属实,明朝史书不可能没有记载。明朝官方没有任何记载,那说明至少明朝自己是不认的。

笑谈大明(增四)朱元璋并没未毒死徐达,赐烧鹅之说是民间谣言

从徐达去世前后的明朝政治生态来看,朱元璋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猜忌徐家的举动。说朱元璋猜忌徐达,支持者最主要说法除了上述两个文人笔记外,便是徐达死于胡惟庸案和李善长案之间。这两个案子迁延数年,牵扯出大量朝臣和勋贵,被认为是朱元璋猜忌功臣的典型操作。

但实际上,在这期间徐达仍旧掌管明朝兵权,带领燕王朱棣与北元作战。燕王朱棣的老婆正好是徐达女儿,所以在北平的是徐达为主,朱棣为辅,典型的翁婿配。如果朱元璋猜忌徐达,他哪里敢把徐达放在北平掌握兵权?难道他不怕这对翁婿南下抢皇位?

笑谈大明(增四)朱元璋并没未毒死徐达,赐烧鹅之说是民间谣言

而徐达去世后,朱元璋并没有削减对徐家的封赐,反而重用了徐辉祖。以朱元璋动不动就杀人满门的性子,这种做法完全不是猜忌该有的操作。从当时胡惟庸、李善长、宋濂、蓝玉都是满门受到牵连的状态看,如果徐达是被赐死,那他的家族应该少不了一番灾难。而实际上徐达去世后,徐辉祖官运亨通,很快成为军队中继蓝玉之后的勋贵将领。他先在北平带兵,配合朱棣和北元作战。后来又回到南京担任掌管中军都督府事务,被赋予了极高的军权。朱元璋不可能猜忌徐家的同时,还给徐辉祖大权,这完全说不通。

笑谈大明(增四)朱元璋并没未毒死徐达,赐烧鹅之说是民间谣言

朱元璋对徐辉祖的最高礼遇是让他给皇太孙朱允炆当陪侍,一起学习治国和经义。这足以证明朱元璋对徐辉祖的重视,把他当作新朝的托孤大臣来培养的。朱允炆即位后,又把徐辉祖任命为太子太傅,命他监修《太祖高皇帝实录》。这个活不是一般大臣能接到的,必须是朱元璋和朱允炆都非常信任的人。徐辉祖能干这活,说明他和朱家没有嫌隙,也从侧面证明了徐达之死并无阴谋论的成分。所以不论是徐祯卿还是王文禄,他们的笔记上记载的事情都无法成立,倒是这种说法的来历有些耐人寻味。

笑谈大明(增四)朱元璋并没未毒死徐达,赐烧鹅之说是民间谣言

从历史的大背景来看,弘治中兴之后正是明朝士绅阶层的权力膨胀的时期。在弘治之前,明朝士绅阶层被打压得很厉害。尤其是在朱元璋和朱棣两朝,对士绅阶层的管理是很严苛的。因为朱氏父子对于士绅阶层又爱又恨,他们既需要士绅阶层帮助管理国家,又对士绅阶层控制国家资源后结党营私表示愤怒。所以在弘治中兴之前,士绅官员在朝中都得小心翼翼。弘治皇帝朱祐樘性格敦厚,走儒家治国路线,才逐步放开了对士绅的管制。而这些士绅对曾经压迫他们的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怨言颇多,背后搞些小动作,泼脏水,也很正常。

笑谈大明(增四)朱元璋并没未毒死徐达,赐烧鹅之说是民间谣言

徐祯卿和王文禄都是江南士绅的代表,而江南士绅又是明朝士绅的代表。他们的文人笔记中出现这种内容的东西,说明当时江南士绅在言论管制放开后发泄怨恨的操作。而从朱祐樘之后的几个皇帝,对民间士绅的言论管制也不如朱元璋和朱棣时期,所以这种阴谋论的段子便流传下来。

清朝之后,很多称赞明朝的文人笔记和小说都在文字狱中被焚毁,反倒是很多黑段子受到清朝权贵的推崇。这是一种政治斗争的延续,目的是与民间反清复明的思潮争夺生存空间。朱元璋杀功臣的故事就是在那个时期高度爆发,然后渲染成无数版本,进行艺术表演和传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