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江山”里的品茶情怀,镇江的吃茶习俗!

编者按: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这里百姓爱喝茶,如同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一般徜徉千年。同时,镇江因 坐落于南北方之间,其所具有的品茶情怀也别具特色,融合南北方的茶文化,听说,“以茶代酒”的习俗就来源于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茶文化”,镇江也不例外。


“天下第一江山”里的品茶情怀,镇江的吃茶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镇江茶楼、茶社、茶吧已超过200家。镇江人对茶情有独钟,镇江人习惯将糕点称为茶食,把吃早点称为吃早茶,“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可见镇江人对吃茶的钟爱,吃茶是镇江人不可或缺的饮食习俗。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是与咖啡、可可齐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镇江有饮茶之俗最迟应始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据陈寿《三国志·吴志》记载,“以茶代酒”的典故出于镇江一带。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记载 “天下产茶者,三十六州”其中就有有润州。宋代朝廷实行榷茶制,茶叶专卖官卖,到清朝时,镇江已占全国榷茶的1/6。

镇江种茶、吃茶的历史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文氛围有关。镇江地处楚尾吴头、江河交汇之地;典型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十分适宜茶叶生长的土壤和充沛的阳光雨露,历来产上品茶和名茶。明清《丹徒县志》记载:“徒邑迤西诸山产茶,五洲山出者尤佳,名云雾茶。”“碧螺春茶,系迤西诸山所产的一种,宣统二年送南洋劝业会评审获金牌奖。”《句容县志》记载:“茶则有空青云雾,玉门桥所产亦高品。”“乾茶,出于乾云观。”《丹阳县志》亦有“土茶,晓里桥南数里杨城,产此。每年于二三月间采之,风味不减武夷。”文字记录。民国4年(1915年)句容武岐山空青茶,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获金奖。

  

“天下第一江山”里的品茶情怀,镇江的吃茶习俗!


好茶一定要用好水冲泡。明代许次纾《茶疏》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镇江山水 “雄”、“秀”兼而有之,好山好水;名泉比比皆是,古井星罗棋布,据统计唐宋元明清历代水井共有1278口。金山西侧有中泠泉,冠名“天下第一泉”,金山寺里有龙泉,南山有虎跑泉、鹿跑泉、珍珠泉、竹林泉、寄奴泉、林公泉、夹源泉等,城里有东泠泉、紫金泉、古泮泉、第一神泉,三官塘泉群、古通巷的朗泉,郊外有东乡姚桥仙的鹤泉、五洲山千尺泉、茅山泉群、丹阳玉乳泉;娄巷唐代古井、生产巷永兴寺井、景乾庵井、鼓楼岗一对龙眼井、魏同兴巷圣寿寺井、北固山顶淌来井、华山村的晋朝古井、、季子庙沸井……名泉古井数数不胜数。

镇江泉水晶莹澄澈,水质一流。三官塘泉群的水清澈透明,纯净自然,冬暖夏凉,饮如甘霖;茅山喜客泉四溢气冒珠滚,形如珠玑沸腾,状似万斛吐玉;虎跑泉、鹿跑泉为姐妹泉,泉质“甘香润吻”;林公泉位于南山山腰,背依山崖,岩石嶙峋,泉水清澈,雨后泉眼处似有叮咚乐声传出,令人心旷神怡。季子庙沸井,六口井紧紧相邻,滋味却各不相同,古时僧人汲井水沏茶待客,客人啧啧称奇。

最为神奇的是中泠泉,泉眼原来在扬子江江心,泉水宛如一条戏水白龙,自江底喷涌而出。“色如翠玉,浓似琼浆” “盈杯不溢”,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不见沉底。泉水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朝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后唐名士刘伯刍把宜茶的水分为七等,中泠泉水味和烹茶之味俱佳,名列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成为镇江人的骄傲。在明清时就有民谣讲,“镇江有四怪,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一泉水高价卖。”

历代名士文人在镇江,饮泉品茶,留诗咏赞。唐代著名诗人张祜展现的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古寺人名在,清泉鹿迹幽。竹光寒闭院,山影夜藏楼。”南宋陆游为官京口,诗句提及汲取泉水之难:“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 形象地突出了中泠泉水的珍贵。文天祥诗则有英雄的豪迈:“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元朝萨都剌有 “山中有景无多地,天下知名第一泉”,明代唐寅也有诗曰“日斜未放沧浪渡,饱酌中泠洗宿心”。明代诗人陈沂在茅山观赏后写道:“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溃。间喧觱沸起,散乱如珠碎。为问何为然,人云此地肺。消息与人通,气动随謦欬。我来方肺渴,掬取聊一溉。”清朝康熙皇帝一生嗜茶,也曾品评金山中泠泉:“缓酌中泠泉,曾传第一泉。如能作霖雨,沾酒遍山行。”

郑板桥中举前,曾在镇江焦山别峰庵读书,写下了许多好茶联。著名的有:“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江水烹茶”“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把青山美景、大江风光都纳入茶联之中。


“天下第一江山”里的品茶情怀,镇江的吃茶习俗!


清代镇江平民诗人王汝州,《咏茶铫》一诗是心高气傲的牢骚,也不乏幽默:“久居冷地无人问,才得温和气便高;器小不堪成大用,两三杯水做波涛。”

镇江人爱茶的习俗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早在清代和民国时期,镇江茶馆林立、遍布城市各主要街道,“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生动描绘了镇江人爱喝茶爱洗澡的生活习惯。当代镇江人把 “上宴春,吃早茶”当成一种时尚,当成一种待客的礼仪。宴春早茶每天高朋满座,已经成为镇江市的一张新的名片,吸引着各地的旅游者。

更让爱茶的镇江人高兴的是,镇江有自己的名茶,地产名茶多达10余种,如金山翠芽、茅山长青、南山滴翠、三山香茗、墅山翠萝、夙美剑毫、吟春碧芽等品牌,金山翠芽在全国历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共获7个特等奖,曾在两届全国同类产品评比中夺冠,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展示。不久的将来,镇江将建一座古代建筑风格的大型茶博园,园址在丁卯横山西侧。茶博园集茶园、古井、山泉为一体,围绕茶主题,分茶文化展示区、体验区、陆羽纵馆区、茶艺会馆、名人足迹纪念馆等馆区。想象一下,参观之后,坐在茶园品茶小憩,泉水叮咚、茶叶飘香、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