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來自無知,收益來自認知!期貨股票交易的亙古不變之爭(上)

  導讀:

  作者聶磊,長期從事交易工作,緊盯二級市場走勢,曾經在中國進出口銀行從事外匯及其衍生品交易,隨後在中金固定收益部從事人民幣債券銷售交易,目前在瑞信方正債券資本市場部工作。

  在本文中,作者分享了他對技術分析的一些認識和思考,並且會結合自身經驗談談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關係,基於這些思考,最後給出構建交易系統和策略的一些建議。

  今天我主要談對技術分析的認識,交易策略的認識,金融市場的認識,涉及具體細節不多,因為這些教科書上都有。我以討論哲學和認識論為主,如果各位大拿覺得太膚淺,還請多多包涵。


虧損來自無知,收益來自認知!期貨股票交易的亙古不變之爭(上)


  01技術分析的定義

  根據證券價格過去的成交信息(價、量、時間)來預測(或者提供線索和參考)證券價格未來的走勢。技術分析派的哲學基礎:市場交易信息隱含了證券本身的一切信息,做投資和交易決策只需要研究過去和現在的交易信息即可;人類的行為模式會不斷重複,過去的行為會指示未來的行為。其邏輯在於因為市場成交信息隱含了一切信息,所以不用去看基本面;又因為相同的形態會反覆出現,相同的時間週期會反覆出現,相同比例的回撤,相同的波浪形態,相同的K線組合等。所以研究過去已經反覆出現的形態非常有價值,並且能指示價格未來的走勢。

  02技術分析的部分經典理論

  a.道氏理論;b.艾略特波浪理論;c.K線組合理論。

  03道氏理論簡介

  由Charles H.Dow創立,首次公開登載於1900年的《華爾街日報》,之後由Robert Rhea發展完善為完整和正式的理論體系。該理論的要點:定義了趨勢並且將趨勢分成不同的級別和不同的階段;強調指數對各部的走勢指引以及不同指數之間的相互印證;強調價量關係的重要性。道氏理論是技術分析的鼻祖,其重要作用是以對趨勢進行研究作為根本,對市場的走勢進行定性和分類,讓指數和成交量成為後來所有技術分析者重要關注點。同在20世紀初成名的投機大師Livermore也是強調趨勢交易和關鍵點(確認新趨勢形成的價位點),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基本跟道氏理論同出一轍。

  04艾略特波浪理論簡介

  將證券價格的主要趨勢和回調分別劃分為5浪(1,2,3,4,5)和3浪(A,B,C),一個完整的浪型是8浪;強調斐波拉切數字和黃金分割比例的作用,波浪的個數是斐波拉切數列,上升浪的上升比例和回撤浪的回撤比例大多是黃金分割比例。(例如:3浪為1浪的1.618、2.618…;2浪回調為1浪0.382、0.5、0.618;4浪回調為3浪的0.382、0.5;5浪為1~3浪的0.618。)在時間上同樣呈現此原則,斐波拉切數或者黃金分割比例指示的時間週期會反覆出現。如果說道氏理論給市場的走勢定性和指引方向,那麼艾略特的貢獻在於給了技術分析以定量的方法,無論是在空間還是在時間上(雖然這種定量分析常常遇到反例)。

  05K線理論簡介

  K線圖源於日本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年),被當時日本米市的商人用來記錄米市的行情與價格波動,後因其細膩獨到的標畫方式而被引入到股市及期貨市場。經典的K線方法是分析K線組合對未來價格走勢的指示作用,例如:紅三兵、三隻烏鴉、孕育線等等。K線理論用最近幾個交易日(或者更大更小的時間週期)走勢結合起來預測後面幾個交易日的走勢,簡單、直接、好用。近代K線分析,用K線結合道氏理論,有大量的K線形態分析。


虧損來自無知,收益來自認知!期貨股票交易的亙古不變之爭(上)


  06近現代衍生出的指標

  還衍生出眾多的量能人氣技術指標和趨勢線,MACD,RSI,KDJ,MA線,BOLLing線等等。

  07常用的技術方法舉例

  a.價格趨勢形成的判斷和通道上沿下沿的判定,並據此給出入場信號和入場價位。b.價格中繼形態的判定(箱體整理、旗形整理、楔形整理),以及觀察是否形態破壞造成新趨勢的形成(反轉或者繼續)。c.根據黃金分割理論,來判定回撤和上升的空間點,以及調整或主趨勢的持續時間。d.根據量價關係來判定是否見底或見頂,一般來說,縮量到極致後趨勢都無法繼續。e.觀察價格走勢和各種動能指標的一致或者背離來分析趨勢持續的可能性。f.觀察典型的K線組合對未來走勢進行預測。g.各種長短期均線的關係對價格方向的指引和支撐壓力位判定。

  08技術分析的本質

  技術派總結出來的規律的本質是人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在證券交易上的反映,是人性的反映,也是自然規律的反映。例如:從空間上講,價格上漲一段,獲利盤太多,自然會有賣出的,自然就會回調,回調到大約60%(黃金分割)的時候,大部分人會覺得差不多可以抄底了,價格就反彈,這是黃金分割回撤位;當價格跌破整理平臺的時候,人們的恐慌心理會出現,恐慌性的賣盤會讓價格加速下跌,趨勢自我強化,這是關鍵點的趨勢反轉;從時間上來說,人們需要一個對新價格中樞的一個接受過程,當上漲的趨勢中回調的過程和盤整的時間過程就是人們心理上接受新價格認識到證券趨勢的過程,剛創新高的時候覺得貴,2個月之後可能不覺得貴了,然後新買盤進場,推動價格繼續上漲。不僅如此,萬事萬物都有比例和週期,黃金分割比例存在於眾多自然事物中,人類的審美認知和平衡感認知決定了它在金融市場上的相對有效(當然不能說絕對)。而關鍵點附近的突破後走勢自加強規律,包含了人類的從眾心理和過度樂觀、過度悲觀的羊群效應。技術分析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群體性。個體的行為是雜亂無章不可預期的,但是群體行為常常有規律。用一個時髦的詞來說,技術分析是“大數據”分析。例如,支付寶的贖回和申購有非常強的規律性。


虧損來自無知,收益來自認知!期貨股票交易的亙古不變之爭(上)


  09技術分析的缺陷

  a.其哲學基礎有問題:不少人十分質疑,過去的行為(最直接的是近期的行為)能指示未來的行為嗎?有些人認為用過去來預測未來是十分荒唐的。雖然說“太陽之下沒有新鮮事”,但是每天發生的事情仍然不完全相同。那麼用類似的形態和量價關係來推斷後面的走勢一定相同,也存在很多問題。實際上,在價格形態的問題上類似,但是在宏觀政治環境、證券標的的自身情景來說可能已經完全不同,再去單純從形態做類比推論是刻舟求劍,方法論有問題。而且如果價格隱含了所有信息,那麼市場完全有效,是不可能有任何交易機會的。再說過去的交易價格怎麼可能隱含未來的信息呢?最多隻能反映部分投資者的預期。

  b.定性的判斷較為馬後炮,定量的判斷常常不準確。在定性分析中,當技術分析者確認趨勢的時候,可能趨勢已經走了一段時間,這時候已經錯過最佳的建倉時機,但是技術分析就是這樣走出來才能確認的。但是極有可能剛剛建倉,趨勢又發生反轉。技術分析派做時間和空間上的定量預測時,常常發現黃金分割等工具失效,即使有效,到底是38.2%還是50%還是61.2%,也常常存在不確定性,往往只能作為參考。c.忽略了很多突發事件和小概率事件對形態和走勢的劇烈衝擊和破壞。這些衝擊和破壞,沒有辦法用技術分析的邏輯和方法來處理和應對,因為這完全是另外一個範疇和維度。

  比較玩笑的例子是,某券商的股指期貨下錯單造成假突破,無數技術派死很慘。d.技術分析是群體行為分析,相對來說,比較適合分析參與者眾多、成交量巨大證券產品,例如股指、外匯,而不太適合類似小盤股這種寡頭市場。e.很多分析模稜兩可,不同的人分析的結果可能不一樣。例如,對於艾略特波浪理論,每個人數的浪型都可能不一樣,千人千浪;又例如,下降旗形整理和新的下降趨勢怎麼區分呢?很多交易員喜歡純粹用技術分析準則做交易策略,我十分反對這種做法。無論是趨勢分析還是中繼形態分析還是各種趨勢反轉點分析,都有瑕疵和特例,認為金融市場完全符合技術分析準則的是教條主義,人們對於不確定的事物的認識都熱切盼望一種準則能解釋和規範一切,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望。技術分析的問題就是用完美和規則的形式解釋不完美的、不規則的市場。這確實是無知渺小的個體在黑暗和無助時能抓住的一根稻草,這根稻草它有用,但是不能把它當救命的游泳圈。

  10談技術分析就一定要談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派認為,任何證券都有其內蘊價值,市場交易的價格如果偏離這種內蘊價值,就有巨大的投機或者投資機會,在這樣的邏輯之下,投資交易的主要任務是找出價值和價格的偏離。當然對於利率和匯率產品,基本面分析主要是指的貨幣政策走勢和供求狀況。基本面分析不關心近期的證券交易情況,只關心證券本身背後對應的價值和經濟金融環境。

  11基本面分析的缺陷

  a.基本面分析只能定性給出高估或者低估,但是沒有辦法給出精確的買點和賣點。進場點無法給出,當價值修正後的離場點也沒有辦法給出。b.基本面分析還存在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分析者假定了解證券背後的全部真實信息才給出的估值結論,往往是錯誤的,因為有很多信息沒有完全公開,或者在道德風險下得到的是虛假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優勢者的提前行動會造成自認為正確的基本面分析者的巨大損失。大到國家,即使是站在最高處的美國總統胡佛和其聯儲官員也因為對經濟形勢的誤判造成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小到企業,即使是最瞭解企業的高管也有可能對企業的前景誤判造成破產。作為旁觀者的交易員、研究員、基金經理怎麼可能保證自己的基本面分析不失誤?c.證券標本身的價值被市場認知和認可需要時間,這個時間尺度是無法掌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