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互聯網人身險:互聯網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保觀 | 聚焦保險創新

進擊的互聯網人身險:互聯網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2020年3月2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對外發布了2019年度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分析報告。


從總保費情況來看,2014年-2019年間,互聯網人身保險的規模保費收入經歷了下滑萎縮、調整回暖的階段,經過近兩年的調整,規模保費的增速恢復了正增長,2019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857.7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5.7%。參照銀保監發佈的《保險業經營情況表》中的數據,2019年全行業人身保險保費收入為30995億元,從而計算出互聯網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佔比約為6%。


進擊的互聯網人身險:互聯網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保險業協會根據62家開展互聯網業務的人身險公司提供的2019年經營數據,得出了各公司年度規模保費和業務增速的排名。其中國華人壽以累計379.8億元的規模保費位列首位。前十家公司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624.8億元,佔互聯網人身保險總規模保費的87.5%,行業集中度較高。排名前列的公司中,中資保險公司和銀行系保險公司佔比較大。


進擊的互聯網人身險:互聯網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從業務增速的角度來看,2019年有39家公司的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增長幅度最大的為英大泰和人壽,其規模保費較2018年同比增長了700多倍。從業務增速排名中也可以看出,中小壽險公司的互聯網人身險業務正在加速增長。


線上渠道——第三方平臺優勢明顯


在線下渠道中,依靠多年積累得到強大銷售網絡的險企會更加容易佔據統治地位,但在線上渠道中,各大險企的自營平臺卻並不“吃香”。報告中提到,2019年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主要以第三方平臺為主,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619.8億元,佔互聯網人身保險總規模保費的87.2%。而官方自營平臺達到的規模保費僅237.9億元,佔互聯網人身保險總規模保費的12.8%。雖然2019年累計官網流量達到了61.5億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了3.2%,但是通過保險公司自營平臺進行投保的客戶數量較2018年同比減少了18.8%,合計只達到了1039萬人次。


進擊的互聯網人身險:互聯網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因此,互聯網人身保險的渠道經營模式仍然呈現以第三方平臺合作為主,公司自營平臺為輔的發展格局。數據顯示,61家公司與第三方平臺合作開展互聯網業務經營,51家公司通過公司自營平臺展開經營,50家公司採取自營平臺和第三方平臺“雙管齊下”的模式。


這裡就需要我們思考,第三方平臺是憑藉什麼優勢遙遙領先於官方自營平臺呢?


人身保險線下轉型線上,可以說得流量者得天下,像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本身就是巨大的流量池,而且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互聯網品牌已經深入人心。平臺與用戶建立了信任,那麼在第三方平臺投放保險產品信息,很容易就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以及購買量。


進擊的互聯網人身險:互聯網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自營渠道和第三方渠道的較量,也是“保險基因”和“互聯網基因”的較量。在互聯網保險領域,專業的保險服務是基礎,但想要吸引互聯網用戶,第一步還是要抓住他們的注意力,這就需要對用戶行為有深刻的瞭解。第三方渠道更熟悉用戶的需求點,深諳互聯網流量玩法,獲客、運營、轉化的方式很多,而且還在不斷迭代更新。互聯網已經改變了很多行業的銷售模式,對保險銷售的變革也是大勢所趨。


此外,在科技賦能下,第三方渠道可以提供的保險服務也越來越完善。現在我們已經不能簡單地把第三方渠道看做流量提供方,他們已經滲透到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前段時間輕鬆集團聯合信泰保險推出了新的重疾險產品,輕鬆守護重疾險,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第三方渠道在獲客的基礎上,也在向產業鏈上游延伸,他們在更完整地參與這個行業的革新。


進擊的互聯網人身險:互聯網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近幾年,各大保險機構不僅加大了保險科技方面的投入,與互聯網巨頭的合作也日漸緊密。除了渠道合作外,保險公司也在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加深與互聯網公司的聯繫。最近滴滴入股現代財險的消息引起了行業關注,其實保險公司對互聯網的投資也不少:太保投資了螞蟻金服、海保等項目,泰康投資了360、度小滿等。保險與互聯網的進一步結合一定會給銷售渠道和銷售方式帶來更多的變化。


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結構持續調整


業務結構方面,壽險、年金保險和健康險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意外險出現下滑。


壽險仍為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的主力險種,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212.4億元,同比增長79.5%,年金保險成為第二大險種,累計實現規模保費353.2億元,同比增長4.5%,健康險累計實現規模保費236億元,同比增長了9.2%。


進擊的互聯網人身險:互聯網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一方面,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保險意識的提高,新一代成為了購買保險的主力,開始有了為家人選購壽險或者是健康險的需求;另一方面來說,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中老年人對年金保險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這就對保險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線上業務結構也就發生了一定的調整,各大險企除了加快線下轉線上的發展步伐,也加大力度推進發展長期儲蓄型和保障型的保險。與2018年相比,短期產品規模保費下滑48.8%,定期壽險、終身壽險等保障類產品規模保費則快速上升,同比增長76.7%和66.7%。長期養老金保險保費規模也實現陡增,同比增長達92.4%。


進擊的互聯網人身險:互聯網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在整個保險行業加速回歸保險保障本源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健康險也保持了連續5年的穩定快速增長的趨勢。


互聯網人身險市場之後又將如何發展


互聯網人身險市場優劣勢並存。


一方面,第三方平臺為保險業帶來了巨大的獲客量,互聯網上的產品信息也十分透明,客戶可以在對比多家產品之後選擇最滿意的來購買。越來越快捷的互聯網支付方式,也為線上銷售渠道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保險+科技已經被各大險企提上了戰略佈局層次,越來越完善的線上購買、理賠的服務體系,勢必會為互聯網人身險的發展添一把火。


另一方面,隨著網民數量增長率的下降,網絡用戶群體趨於穩定,除了規模保費排行前列的公司可依靠集團的龐大客戶資源外,其他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公司通過第三方平臺來獲客的成本越來越高。此外,目前互聯網人身險的產品類型相對單一,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保險客戶的需求。而且,現在的線上保險產品價格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進一步降價的空間越來越小,如何跳出價格競爭,在保障、服務等其他方面形成競爭優勢,也是接下來各險企需要考慮的問題。


今年年初的突發疫情,也加速了各大險企線下轉線上的步伐。中國平安、泰康保險等險企的高管齊上陣,參與線上直播,力爭在這特殊的時期通過線上渠道為公司帶來最大的利益。這些直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大公司之前對拓展線上渠道的規劃。


在政策上,2019年中國銀保監會在前期徵求意見的基礎之上,起草完成了《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也將促進互聯網人身險市場的長期健康有序發展。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於各行各業來說都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對於保險行業來說,這既是挑戰但也是機遇。未來要想促進互聯網人身險的發展,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險條款解釋、理賠支持,在科技和服務領域繼續做深做強是必不可少的。互聯網保險還有很多有趣的問題需要探索、解決,非常期待看到更多新的玩法。


尋求行業交流、預約採訪、業務合作

進擊的互聯網人身險:互聯網時代下的機遇和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