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新冠疫情之下,

全國教育系統廣泛開展“停課不停學”,

兩億多大中小學生加入“雲課堂”。

自河南省教育廳開展

“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

主題教育活動以來,

鄭州教育系統積極行動,

用好戰“疫”教材,

完成一場場生命教育和信念教育,

這些做法真不賴!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德”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應該感悟到什麼呢?”鄭州24中校長陳峻的一句設問,引出了學校網絡會議的主題。


2月27日下午,鄭州24中的師生們因為疫情缺席校園,通過網絡連線隔空見面,舉行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網絡主題班會。在宣傳防疫知識的同時,該校把疫情當“教材”,引導學生學習感悟戰“疫”過程中的優秀事蹟、先進典型、感人故事,領悟中華民族愛國、團結、自強不息、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等民族精神和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


一個月後,“教材”成冊,終於有了實體。3月26日,該校校長陳峻主持編寫、開發的《鄭州市第二十四中學疫情防控校本課程》集結成冊、印製完畢,並將陸續分發給全校師生。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鄭州24中校長陳峻主講用好疫情“活教材”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鄭州市第二十四中學疫情防控校本課程》


打開目錄發現,鄭州24中的這本疫情防控校本課程涵蓋了理想信念、大國擔當、心繫陽光、家國情懷、實操守則等八個版塊,有故事、有典型、有感動、有擔當。


從文字中汲取美德之力量的還有鄭東新區普惠路小學的師生們。3月初,該校語文組全體教師經過研討,開展了“抗疫英雄中國精神”的主題閱讀活動。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鄭東新區普惠路小學學子閱讀經典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老師備課


閱讀課上,學子讀到了《詩經·無衣》,把這首兩千多年前的戰歌與馳援武漢的醫生、護士和人民子弟兵緊緊聯繫在一起;學子讀到了林覺民的《與妻書》,明白了沒有國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會有個人的真正幸福;學子讀到了千萬網友寫給一線醫護人員的書信,留下感動的淚水。


為抗擊疫情忙碌不停的鐘南山院士、倒在防控疫情一線的村支書黃漢明、舍小家為大家的人民警察陳俊帆、日夜奮戰前線的醫護人員和建設者,還有我們鄭州市逆行出征的187位醫護人員……平凡的人逆流而上,是對生命的敬重,也是對職業的恪守,鄭州學子在“德”育中讀懂生命的意義。

“美”

疫情期間,鄭州這所小學的師生辦了一場場特殊的音樂會。


小提琴、鋼琴、架子鼓、小阮、長笛齊上陣,3月20日,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的“春之聲”第二場線上音樂會開啟,為居家已久的學生們開啟別樣的學習之路。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二二班張棋銘的小阮演奏《咪咪歷險記》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二一班趙泰皓的架子鼓表演《李白》


這場音樂會不僅表演曲目豐富,而且還是東方藝術與西方音樂的融合。該校六三班趙之蘊的《練習曲博士》、一三班張睿康的揚琴獨奏《捉迷藏》、二二班張棋銘的小阮演奏《咪咪歷險記》、五一班袁熙幄的單簧管獨奏《斯塔米茨第三協奏曲》第一樂章、三五班焦紈臻的小提琴獨奏《阿科萊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六四班翟頌揚的鋼琴獨奏《水邊的阿狄麗娜》、六二班王英博的古箏獨奏《將軍令》……小演奏家們以飽滿的熱情、嫻熟的手法、精湛的技藝完成了一場絕妙的音樂盛宴。


特別是二一班趙泰皓的架子鼓表演《李白》很酷炫。雖然個頭還沒有架子鼓高 ,但他小手中的鼓槌卻很聽話,有力的鼓點、帶感的節奏讓孩子們跟著嗨了起來。


“疫情之下學生們居家學習也會枯燥,我們在開展各種德育活動的同時,也在思考著其他形式的可能性。音樂會不僅是一次美育教育,更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希望孩子們能在靈動的音符中找尋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鄭州師範學院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寇爽表示。


在“美”中感悟生命的韻律也不止一種形式。鄭州14中體育藝術處的師生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專長,用舞蹈的力量和最美的旋律,為戰“疫”加油助威。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用舞蹈致敬最美逆行者


該校“飛象啦啦隊”的全體師生用啦啦操獨有的手位動作創編了一套體操:堅信愛會贏,為疫區的人民加油、為醫護人員加油、為祖國加油;體育舞蹈隊的同學們在家堅持學習和訓練相結合,他們團結一心,通過手機屏幕接力,起舞致敬,表達對白衣天使最崇高的敬意,對戰“疫”必勝的堅定信心;“用心靈點燃生命的燈,讓夢想擦亮天邊的眼睛”,民舞隊的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向默默堅守在“生命防線”的白衣天使們致敬。


用身體舞動表達信心,用手中五彩油筆表達敬意。3月24日至26日,鄭州藝術幼兒師範學校學前教育部師生在學前部主任趙穎和美工組全體教師的指導下,以美術作品等多種形式點贊最美中國人,致敬抗“疫”歸來的鄭州英雄們。手工畫、手抄報、手工口罩,同學們用最真誠的心寫下“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學生作品集錦


提及“致敬一線人員”我們常常情不自禁地要加上“最美”二字,是因為生命本身之美,更因為他們逆行而上的行為之美。其實,在教育界關於“美”的話題更是說不完,當“美育”和疫情不期而遇,在痛定思痛的同時,鄭州教育系統更想優美地表達生命中的感動。

“勞”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是金水區緯三路小學把疫情當“教材”的全新解讀。


大“疫”當前,有許許多多的逆行者帶給我們溫暖,有無數的無名英雄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抗疫工作貢獻著力量。金水區緯三路小學學子也不甘落後,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替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做一名合格的抗“疫”小先鋒。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金水區緯三路小學學子做家務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來一段“舌尖上的童年”之旅


活動中,學生們有的選擇飯後洗碗、擦桌子,也有的幫忙掃地、拖地,還有的洗衣服、倒垃圾,通過親身體驗,逐漸體會到家長的不容易,懂得了寬容和理解,家庭責任感也與日俱增。在家長的耐心指導下,他們又開始了“舌尖上的童年”之旅。孩子們每天給父母做小助手,幫忙淘米、洗菜、收拾碗筷,在勞動中收穫著快樂。洗水果、做拼盤、展現無限創意或是學做年味美食,傳承“家的味道”。在大飽口福的同時,孩子們在融洽的親子互動中,感受著分享的快樂,體會著親情的溫暖。


很多學生在打卡任務中寫道:“做出一道可口的飯菜真不容易,今後再也不挑食了。”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小小的勞動教育也契合了當代教育發展的需要。


據瞭解,鄭州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統組織開展“把災難當教材,與祖國共成長”主題教育活動,各級各類學校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一校一策”實施方案,充分用好戰“疫”教材,挖掘典型事蹟,讓愛國主義成為校園主旋律和時代最強音。


“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

鄭州師生學以致用,

把疫情、災難當“教材”,

將這一幕幕難忘的瞬間記錄下來

定格為生命中永恆的感動。

編教材、開音樂會、做美食……鄭州師生解讀疫情這本特殊的“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