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師生“雲相聚”築好教學共同體

  未來網高校頻道2月25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賈凱)“我們在共同應對挑戰,線上教學確實不容易,感謝老師們的精心準備。”這是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進材料與納米科技學院召開的線上教學效果視頻交流會上,學生代表、2017級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生陳宇洋的發言。或許,這也正是特殊日子裡,在“雲端”和任課老師相聚的所有西電同學們的心聲。

  自2月17日正式開課,一週來,西電線上教學工作整體運行平穩。屏幕這頭,是全神貫注用心授課的西電教師,屏幕那頭,是聚精會神專注學習的西電學子,一堂堂在線課程將五湖四海的西電師生們緊緊相連。

  在探索中前進

  “現決定,將星期一課程調整至星期六進行,將每天上午下午晚上課程整體推遲半小時開課,此錯峰安排下週開始執行。”2月21日,基於線上教學運行第一週的後臺數據分析及師生反饋,學校研究下發了《關於線上教學時間臨時調整的通知》。

  錯峰、錯時,是面對網絡擁塞造成直播卡頓、延遲、不穩定等現象,學校為全力保障線上教學平穩有序而及時進行的一項探索。同樣,在探索中前進,也是在線開課一週以來西電教師們的日常。

  “線上直播條件有限,我會利用身邊的一些簡單道具,直播演示生活中的小實驗,希望在加深同學們理解的同時,激發大家的興趣、吸引注意力。”通信工程學院自2月17日開設《通心齊戰“疫”|通院師生站好“網課”這班崗》專題,這是第2期“採訪嘉賓”林林老師的分享。“同學們都是年輕人,我會在網上做些功課,嘗試用學生喜歡的語言和方式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帶動線上課堂的活躍氛圍。我們要根據現有條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藉助可視化視頻和互聯網海量資源,將抽象概念直觀化、複雜推導形象化,開拓學生們的視野。”

  “這些是我們年輕人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一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青年教師徐悅甡定時圍繞“學在西電”學習平臺和超星直播客戶端的使用,與同一個學院的顧新老師進行溝通交流。據悉,為確保學院全體教師順利“線上”上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針對部分教授對信息化系統熟悉度不夠的問題,前期已及時構建了一對一的支持幫助聯繫機制,徐悅甡正是積極參與其中的12位青年教師之一。“盡力確保教學不斷線,是我們自身對於抗擊疫情可以做出的貢獻。在幫助老教師順利‘線上’上崗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對待教學的認真態度,獲益匪淺。”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已經發現國際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發言、主動參與互動,雖然此次直播授課有一定的條件限制,但我和學生們仍然努力克服困難,在課堂教學中保持較高比例的互動討論。”週三上午,經濟與管理學院郎淳剛老師與身處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贊比亞等國家的7名BBA英文班一年級學生“線上相聚”,直播講授國際課程《組織行為學》。“考慮到時差影響,經過前期比較和篩選,我選擇了可以保存直播內容的線上教學平臺,方便不能按時上課的學生通過回看進行補習。國際學生的學習熱情普遍很高,一名身在非洲的BBA三年級學生更是克服時差,在當地時間早上四點多就進入了線上課堂。”

  思政課教師在行動

  “疫情是無情的,但我們堅信,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電子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唐旭在趙常興老師《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後作業中這樣寫道。

  這份作業是趙常興請全國各地100多位同學在課後閱讀杭州中學教師郭簡寫給學生的一封信《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並結合親歷疫情的感受,談一談新時代大學生應樹立怎樣的信仰,如何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同學們提交的作業內容看似樸實無華,但卻飽含感情,充分表達了青年應有責任擔當,肩負起時代使命。”

  “思政課教師不僅要講好‘有字之書’,更要講好‘無字之書’。”自2月5日起,《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陸續開展4次集體備課會共同研討將防疫抗疫中湧現的先進人物、典型事蹟作為教學案例即時融入課程教學,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彰顯制度優勢,教育引導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疫情當前,學校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學工作,針對本學期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的全校本科生《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博士生公共課《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及時下發文件部署,精心組織在線備課,依託在線教學開展思政課教師“大練兵”,引導全體思政課教師運用好疫情防控的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講好思政課,積極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

  “抗疫本身就是一場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愛國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愛國從來都是具體的、實踐的。”劉曉紅老師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同樣將抗擊疫情中湧現出的感人事蹟作為案例教學,以鮮活的事例闡釋蘊含在他們身上的家國情懷,進而分析本門課程的主線——愛國主義始終貫穿在中國歷史中,體現在偉大的民族復興歷程中。

  此外,在學校諸多專業課教師的努力下,融入專業課教學的“課程思政”,也與思政課同頻共振,在疫情之下共同呵護著同學們的精神家園。

  “康托爾的故事很好地告訴我們,凡是內心向往並伴隨著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就像我們現在面臨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只要堅定信念,我們一定可以攻克難關、取得勝利。”通信工程學院李嬌嬌老師在線上講授《離散數學》第一課“集合論”時,援引了集合論創始人康托爾矢志學習數學的成長故事,並以此呼籲同學們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

  用專注詮釋“最美教師”

  應到264,實到超過6000,這是週一晚上,外國語學院教師吳啟瑞直播講授學校選修課《京劇入門基礎知識》時的人數統計,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個到課率換算過來超過2200%了,甚至還有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看直播的。”

  吳啟瑞2019年獲評首屆“西電最美教師”,在學校是一位“名人”。除英語教學外,他曾主動開設《戰爭類影片主題探索》等多門人文社科類選修課程,更是憑著愛好“半路出家”,以地道的京劇腔開出了課程《京劇入門基礎知識》。最近,這門常年選修學生數爆滿的課程,也由線下火到了線上。“線上直播受眾群體更大,更要規範自己的言行,同時相比於傳統課堂,我們無法通過面部表情、 肢體微動作判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無法有效做到傳統課堂的控場,這就需要我們加倍的專注。直播課上,我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全程一句一句教唱京劇選段,並介紹故事時代背景及情節梗概等。”

  “百餘人的線上教學規模,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位同學。”如何將線下課堂的精彩延續到線上,對於曾獲得學校第十二屆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謝琨老師來說,同樣是個挑戰。

  “這需要教師根據課程本身的特點和線上授課的特點進行更為細緻的課程設計,建立‘班級學習社區’,形成‘學習成果自我評價’,搭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全方位保障教學質量。”謝琨的直播課堂以播放學院錄製的“線上學習戰疫情,計科師生並肩行”視頻開始,圍繞“提振信心——引入問題——導出概念——分析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延伸”這一線索開展課程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同時利用信息化平臺創新設計了多種互動方式,包括討論區主題辯論、疑點問題答題卡、“擊鼓傳花”隨機答等,及時進行課後答疑,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課程上,電子工程學院任愛鋒老師架起了兩臺筆記本電腦,一臺在線授課,另一臺在微信群與學生實時互動,一邊“授業”一邊“解惑”。在他的“直播臺”上,還有一個代替板書的手寫板,一臺配合直播客戶端屏幕共享切換操作的顯示器,一個帶麥克風的耳機,以及一個可以隨時瞭解學生端直播情況的手機。

  “學生可以隨時提出問題反饋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學生之間會互相解決問題。師生之間也會及時互相鼓勵,比如在老師講授或解答精彩時會驚現滿屏的‘666’。”任愛鋒談及線上授課第一週的感受:“直播過程中,我會隨時提出問題、提醒學生反饋信息,一方面可以實時掌握大家對知識點的理解情況,也可以避免因長時間講授而不自覺地忽略學生,防止學生‘掉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