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畢業生自身角度出發的四種就業意識誤區分析


從2020畢業生自身角度出發的四種就業意識誤區分析

點亮:畢業生就業四種就業意識誤區

疫情影響下2020年大學畢業生真的難找工作?正確的意識帶來正確的行動,正確的行動才會有正確的結果,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是大學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從畢業生自身角度分析,大學畢業生主要存在如下四種就業意識誤區,並且技能不足。

1. “學而優則仕”:大學畢業生唯有放下“架子”,“屈尊”到各行業、特別是到基層,方為上策。你有讀書所“學”的知識,卻無實踐經驗之“優”,所以你還不具有任“仕 ”的條件。2019年,公務員招錄條件,已經明文公佈:“……中央機關及其省屬結構、除部分特殊職位和專業性較強的職位外,主要招錄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央機關直屬市(地)級機構職位、縣(區)級及以下機構職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10%—15%的計劃,用於招錄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這就是說,政府在招收公務員時,除了特殊的和專業性較強的職位,會直接招錄有限的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以外,其餘則要求“須具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這種要求,固然對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頗多有益,但這等於堵死了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直接報考公務員的路子。在任何企業老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相對應對員工的要求“來到就能幹,幹就能幹好”,安排到哪個位置上,都能稱職,都能很快發揮作用,都能積極提高工作效率、創造經濟效益。

2. “就業難不如考研”:在校大學生在就業難的壓力下,大都選擇了繼續讀書,雖不情願,學習早已經不是能成為個人汲取知識的樂趣,而完全成為了緩解就業壓力的避風港。

3. “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由於我國中小企業已超過800萬家,佔國內企業總數的99%,工業新增產值的76%是中小企業創造的。而中小企業在發展空間,提供創造能力的平臺,提供個人職業發展機會,以及易於產生成就感等方面都要優於外資企業。

4. “創業不如就業”,近年來政府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利好,在多方面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然而,大部分創業的大學生由於多方面準備不夠,造成了面對困難時,缺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最終導致失敗。只有少數大學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並由於準備充分而獲得成功。大樹底下長不出大樹,勇於從誤區中走出。

大學畢業並非學習的結束,而是認識和熟悉社會、適應和改造社會,這另一種學習的開始,是人際交往、為人處事、社會知識等“軟資本”的積累。在走向社會前,畢業生應像報考大學時應對高考準備一樣拿出更多精力和時間,來分析人才市場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類及適用性,把握自身專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變化及企業產品規劃的情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並在充分調研分析後依據地域、行業、企業的發展空間來確定未來就業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