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寒心,消費者不滿,外賣巨頭平臺為何堅持要“割韭菜”?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經過行業巨頭在市場中的廝殺,已經給用戶培養了消費習慣。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元。隨著外賣服務普及,線下實體商家的流量已經轉移到線上。

近年來外賣行業“超速”發展,背後是互聯網資本的大量補貼。美團財報中就可以看出點端倪:據美團點評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美團點評收入的58.6%來自於餐飲外賣,但是美團整體仍處於虧損狀態,三季度調整後虧損淨額24.6億元。所以,有業內人士指出平臺漲抽成是個必然趨勢,畢竟盈利是現階段的首要問題,提升商家抽成是最有效且直觀的方式。

商家寒心,消費者不滿,外賣巨頭平臺為何堅持要“割韭菜”?

以美團為首的外賣平臺能夠如此霸道的漲抽成原因有二。第一,是商業發展的需要,一個公司要生存就要賺錢,這個平臺公司急切的需要盈利。第二是因為現在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很多線下流量轉移到了線上。這些流量又掌握在這些平臺手中,他們可以決定你“流量命名”。這樣給到了這些平臺足夠的信心去“榨取”更多的利益。


商家退出,消費者抱怨,外賣平臺“任性”的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回顧幾年前,外賣行業的方興未艾,那時的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巨頭拼資本,各種優惠補貼政策讓商家和消費者紛紛嚐到了甜頭,開始選擇入駐平臺,這樣第一批入駐商家和註冊的消費者成了最好的推廣者,外賣行業的發展使得“騎手”這一職業的誕生。如今,美團外賣成了“鐮刀”,消費者和商家成了“韭菜”,開始在這兩年不斷的收割,一刀一刀的割在商家和消費者身上。不僅讓消費者不滿,也讓商家寒心。

商家寒心,消費者不滿,外賣巨頭平臺為何堅持要“割韭菜”?

於是商家嘗試用新的方式“對抗”,不再依附於美團外賣這樣的大平臺,嘗試建立自己平臺或者建立自己店鋪的配送團隊,消費者開始換用配送費相對低的平臺,或改用更實惠的訂餐方式,長久下去,失去了寶貴的商家和消費者資源,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真的能夠保持不變麼?

換個角度,就算市場經濟這隻無形的手對這種“任性”行為有包容性,且自我調節需要一定的時間,任性的背後的“野蠻生長”也會受到制約,違反市場發展規律的行為必將付出相應的代價,美團外賣想要全身而退也不是件容易事。

商家寒心,消費者不滿,外賣巨頭平臺為何堅持要“割韭菜”?

與其如此,不如換個方式來應對平臺運營成本的增加,什麼樣的方式更適合當下的現狀呢?這就需要各位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了,像上面所說的嘗試建立自己平臺,對於商家或者代理商來說,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以自營平臺模式來運營,一方面商家可以避免向平臺繳納佣金,且不再附屬大平臺,不用擔心高抽點,沒有KPI考核,還可自由另闢蹊徑,探索外賣以外的更多業務。

對商家來說,如何進行自身定位,包括在定價以及運營方面,必須要結合市場與本地特色所考慮,而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或尋找新渠道平臺,當下都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外賣新業態的代表,快跑者系統平臺,以提倡為商家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平臺搭建耗時程序,商家即可入駐的便利性,為大批外賣品牌提供運營場所。立足於本地O2O市場,覆蓋餐飲外賣、本地團購、同城跑腿、信息發佈等高頻應用,滿足本地市場中多形態業務需求。

商家寒心,消費者不滿,外賣巨頭平臺為何堅持要“割韭菜”?

當然,面對當下現狀的一種應對方式,供大家進行參考,當下行業的發展出路不止這一種,無論是入駐美團或者餓了麼的外賣平臺,還是自主搭建的外賣平臺,都需要面臨市場競爭,怎麼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還需大家用心斟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