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寒心,消费者不满,外卖巨头平台为何坚持要“割韭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经过行业巨头在市场中的厮杀,已经给用户培养了消费习惯。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随着外卖服务普及,线下实体商家的流量已经转移到线上。

近年来外卖行业“超速”发展,背后是互联网资本的大量补贴。美团财报中就可以看出点端倪:据美团点评201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美团点评收入的58.6%来自于餐饮外卖,但是美团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三季度调整后亏损净额24.6亿元。所以,有业内人士指出平台涨抽成是个必然趋势,毕竟盈利是现阶段的首要问题,提升商家抽成是最有效且直观的方式。

商家寒心,消费者不满,外卖巨头平台为何坚持要“割韭菜”?

以美团为首的外卖平台能够如此霸道的涨抽成原因有二。第一,是商业发展的需要,一个公司要生存就要赚钱,这个平台公司急切的需要盈利。第二是因为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很多线下流量转移到了线上。这些流量又掌握在这些平台手中,他们可以决定你“流量命名”。这样给到了这些平台足够的信心去“榨取”更多的利益。


商家退出,消费者抱怨,外卖平台“任性”的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回顾几年前,外卖行业的方兴未艾,那时的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巨头拼资本,各种优惠补贴政策让商家和消费者纷纷尝到了甜头,开始选择入驻平台,这样第一批入驻商家和注册的消费者成了最好的推广者,外卖行业的发展使得“骑手”这一职业的诞生。如今,美团外卖成了“镰刀”,消费者和商家成了“韭菜”,开始在这两年不断的收割,一刀一刀的割在商家和消费者身上。不仅让消费者不满,也让商家寒心。

商家寒心,消费者不满,外卖巨头平台为何坚持要“割韭菜”?

于是商家尝试用新的方式“对抗”,不再依附于美团外卖这样的大平台,尝试建立自己平台或者建立自己店铺的配送团队,消费者开始换用配送费相对低的平台,或改用更实惠的订餐方式,长久下去,失去了宝贵的商家和消费者资源,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真的能够保持不变么?

换个角度,就算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对这种“任性”行为有包容性,且自我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任性的背后的“野蛮生长”也会受到制约,违反市场发展规律的行为必将付出相应的代价,美团外卖想要全身而退也不是件容易事。

商家寒心,消费者不满,外卖巨头平台为何坚持要“割韭菜”?

与其如此,不如换个方式来应对平台运营成本的增加,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当下的现状呢?这就需要各位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了,像上面所说的尝试建立自己平台,对于商家或者代理商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以自营平台模式来运营,一方面商家可以避免向平台缴纳佣金,且不再附属大平台,不用担心高抽点,没有KPI考核,还可自由另辟蹊径,探索外卖以外的更多业务。

对商家来说,如何进行自身定位,包括在定价以及运营方面,必须要结合市场与本地特色所考虑,而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或寻找新渠道平台,当下都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外卖新业态的代表,快跑者系统平台,以提倡为商家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平台搭建耗时程序,商家即可入驻的便利性,为大批外卖品牌提供运营场所。立足于本地O2O市场,覆盖餐饮外卖、本地团购、同城跑腿、信息发布等高频应用,满足本地市场中多形态业务需求。

商家寒心,消费者不满,外卖巨头平台为何坚持要“割韭菜”?

当然,面对当下现状的一种应对方式,供大家进行参考,当下行业的发展出路不止这一种,无论是入驻美团或者饿了么的外卖平台,还是自主搭建的外卖平台,都需要面临市场竞争,怎么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还需大家用心斟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