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利達: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發展展望!

安東尼·湯森曾在《智慧城市》一書中這樣定義智能城市: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高效、和諧、可持續成長。

可能安東尼·湯森在2014年前撰寫這本書的時候,智能城市還是一個空洞的名詞。但短短五年的時間,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推動下,智能城市儼然成了全社會的共識:中國已經有83%的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設“智能城市”,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科技巨擘們也開始爭奪智能城市的“橋頭堡”。

不過早在70年多前,時任紐約市建設部長羅伯特·摩西就曾這樣形容改造一座城市的難度:“當你在一個建築物過多的大城市裡建設時,就不得不用一把剁肉的斧子為自己開路。”按照今天城市的體量和複雜度,智能化升級中所涉及的海量服務、數據量級和處理能力,恐怕早已超越一個企業乃至一個政府部門的能力範圍。

康利達: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發展展望!

當同樣的問題擺在BATH面前,又該如何推動智能城市建設的進程?

智能城市的“養成之路”

智能城市的進化,絕非是某位專家或者某個企業決定的,而是一種自然演進的結果,城市攝像頭的治理就是一個例子。

早期的攝像頭還屬於模擬信號,功能侷限在把某個空間裡的事件記錄下來,數據的存儲和計算都部署在本地。如果要去查某個時間點的情況,需要找到本地的存儲服務器,然後按照時間逐幀查看,所扮演的僅僅是“看見”的角色;

當攝像頭進入到數字高清時代時,應用的場景逐漸多元化,儘管數據的結構還處於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並存的局面,卻也有了數據和計算從本地遷移到雲端的趨勢。然而攝像頭的價值還只是可以“看清”,數據的查找還需要人工處理;

今天的攝像頭已然到了高度智能化的程度,視覺處理、語音識別、數據分析、雲計算等技術與攝像頭進行融合,除了看見、看清等基本功能,還可以兼顧看懂和決策。比如當一個人走進攝像頭的畫面時,可以自動進行

人臉識別和比對,一旦被確認為在逃的嫌疑犯,攝像頭可以自動發出報警信號。

歸根結底,城市的智能化就是一部身邊的技術進化史。五年前的人工智能還是實驗室裡少數人的“玩物”,如今早已以場景落地的形式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像算法推薦改變了無數人的閱讀習慣,語音識別重新定義了人機交互的方式,人臉識別成了智能手機的標配……當人工智能突破臨界點進入井噴期的時候,不僅改變了普羅大眾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改變著城市的面貌,攝像頭僅僅是其中的一瞥。

嗅覺敏感的科技巨頭們儼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大約從2016年開始,百度的智能城市、阿里的城市大腦、騰訊的WeCity、華為的HiCity、海康威視的智慧城市、大華的城市之心,以及諸多AI獨角獸們所提出的類似概念,一眾不同身份的參與者正積極的參與到城市智能化的浪潮之中。

特別是BATH為代表,先後在雲計算市場發力打造了智能城市的基礎設施,同時憑藉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治理的先天優勢,加上資金和品牌影響力等抓手,迅速從軟件、硬件、投資、合作等領域出手,將觸角滲透到了智能城市的方方面面。

比如百度的智能城市解決方案已經在寧波、蘇州、北京等地落地,包括蘇州智慧公安、銀川智慧停車、寧波市鄞州區智慧城管等等;阿里與杭州、重慶等達成了城市大腦相關的合作;騰訊的wecity在宿州、武漢等城市落地;華為依靠通訊設備提供商的特殊身份,在各個企業主導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參與。

To B的生態型選手

然而在急切的商業化氛圍下,不少玩家採取了“照單全收”的擴張邏輯,有著典型的互聯網思維。一座座虛擬的“羅馬城”落地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巨頭們忙著跑馬圈地,逐漸形成了互聯網派、通訊派、視頻物聯網派等陣營,是否會效仿互聯網世界裡的格局,讓智能城市淪為少數巨頭的自留地?

所幸在智能城市的“新戰場”中不缺少生態型選手,譬如百度智能雲主導的ABC+X模式。在今天的東軟解決方案論壇2019上,百度與東軟聯合推出了“雲智未來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

該方案構建了1個橫向的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和10個縱向的重點領域應用,通過百度提供的ABC+X新型架構、智慧底座和智能中臺,擁有了全棧的AI能力,雲邊端一體化的新計算服務,大數據平臺支撐,再加上東軟在垂直行業場景中領先的解決方案,將可以為政府決策、公眾服務和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實現城市智能規劃、智能建設、智能治理、智能服務,實現無處不在的惠民服務。

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博士也在演講中表示,軟件產業從最初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服務,正在成為數字時代社會系統的基礎與使能,並將東軟與百度聯合打造的“雲智未來城市”形容為“構建軟件賦能的新生態”。

不難理解雙方一拍即合的原因,無論是出於智能城市建設的考量,還是站在數字時代基礎設施的立場上,都不亞於一場“登月計劃”,與優質合作伙伴的高質量合作,恰恰是倍速增長的關鍵。

一方面,東軟的投資佈局包括智慧城市、企業互聯、醫療設備、雲醫院等多個行業,與擅長技術的百度存在很強的互補性,也將加速相關產業的規模化落地;另一方面,智能城市的龐大構想裡,中心思想應該是幫助已有的夥伴進行智能化升級,而非以自身的生態服務替代掉傳統的服務商,生態協作的意義遠大於對抗。

不只是與東軟的合作,百度還在今年3月初戰略領投國內領先的IT諮詢服務商漢得信息,並將在雲計算、共享服務、金融醫療等垂直業務拓展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如果把智能城市比作參天大樹的話,百度專注於主幹和根部,將枝葉的部分留給生態夥伴來完成,諸如東軟這樣的合作伙伴還將越來越多。

ABC+X撬動產業智能

據百度副總裁、智能雲事業群組總經理尹世明介紹,智能城市正全面進入ABC+X智能時代,AI、大數據、區塊鏈、芯片等智能技術的全面突破,讓城市智能化升級進入歷史機遇期。

百度智能雲的以ABC+X為基礎的城市智理平臺,目前已在蘇州、銀川等多個城市試點,成效初顯。比如對於城市老大難的渣土車、街道亂堆雜物等問題,改變了過去主要靠人力挨個區檢查的困境,創新“人機協作”管理模式,讓城市變得更乾淨整潔;城市停車難困擾著每一個有車族,百度智能雲的智慧停車解決方案可以減少車主10%的尋找車位時間;對於大型體育賽事等活動的安保,可以構建全天候大數據防控圈,瞭解人潮分佈區域,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不過沿循生態開放的思路,智能城市遠不是百度等巨頭To B的終點,而是產業智能化佈局的切入點之一。

可以參考原IMF副總裁朱民在今天論壇上的觀點:中國科技創新最主要的抓手就是AI和5G,戰略上應該是促進大規模應用和賦能,為芯片、雲計算、機器人、物聯網、無人車等行業打開新的增長空間,推動中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

與之不謀而合的是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的觀點:“當前,我們正身處以AI為重要驅動力量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浪潮之中,AI正將人類社會帶入智能時代。”

誠然,作為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智能城市不單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集合體,也是產業智能化進程中的關鍵一環。百度智能雲的ABC+X模式在智能城市建設中跑通後,還在金融、醫療、農業、工業製造等領域廣泛滲透。

比如百度和東軟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合作。百度智能雲與東軟聯合發佈的“醫護助理”智能機器人,為患者導醫諮詢服務,提高就診效率,縮短滯院時間,減輕導診人員的勞動強度;百度智慧醫療與東軟攜手打造的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包含CDSS(臨床輔助決策系統)、合理用藥系統、病案質控系統、慢病管理平臺等產品系列,目前已經在盛京醫院等機構進行落地,從智慧臨床、智慧管理、智慧服務三個方面,全面賦能醫院。

再比如百度與製造企業精研科技聯合打造的智能質檢設備。在百度智能雲ABC+X技術支持下,精研科技的新一代質檢設備可以同時檢測6個

零件面的33種缺陷,並將漏檢率控制在0.1%內,設備投資回報率也達到了傳統機型的6.5倍,企業的綜合成本被大幅降低。

繼續羅列下去的話,百度智能雲的合作伙伴還有央視網、Dell、國家電網、中國聯通、碧桂園……在視頻、金融、工業製造、傳媒、農業、營銷等多個領域擁有上千個成功落地案例,為合作伙伴們帶來了肉眼可見的“紅利”。

寫在最後

新技術的崛起,註定會為行業帶來新的變數。

幾年前的時候,人們還無法想象區塊鏈如何解決信任難題,5G和IoT的結合如何加速物聯網的普及,可當這些新技術出現之後,許多問題已經迎刃而解。回到智能城市來看,如何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如何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如何化解先賢們“用斧子開路”的棘手問題,諸如百度智能雲的ABC+X模式,都已給出了可行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