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芸 抗疫一線“偵察兵”

記者 高於婷

1月30日凌晨,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出了新冠肺炎第一例陽性標本,進行復檢後結果仍為陽性,實驗室工作人員連夜將標本送達省疾控中心待複檢。匆匆夜色中,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科長、流行病學調查隊隊長王芸與同事3人組成一支隊伍,攜帶防護設備和疫情處理箱、流調箱、採樣箱,立即奔赴寧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

流調人員與病人直接接觸,隨時面臨著不可預知的風險,與病例接觸時間越久,感染的風險也就越大。王芸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與病人建立良好溝通,從一個個細節中搜尋信息線索。為了摸清該病例的活動軌跡,王芸忙碌了10多個小時。從病房出來後,又通過微信、電話,一遍遍核實信息,直到完成流調報告,為病例接觸人員劃定管控範圍,並上報市聯防聯控辦公室採取進一步的防控措施後,她又匆匆返回了單位。

王芸返回單位時,已經是第二天下午3點了。這天又恰逢她值班。因為王芸已經連續工作了30多個小時,辦公室決定調換下一組人員來應急值守,但王芸考慮到近期是返慶人員發病的高發期,堅持繼續開展應急值守工作。等再次回到家時,已經是4天后的深夜了。

疫情發生後,王芸的工作任務一天比一天重。每一例疑似病例的流調報告,王芸都得仔細審核。查看疑似病例在返慶後的行蹤中是否有疏漏、是否有一些可疑點沒有納入報告、管控措施有無漏洞等。同時,她還得收集各類資料信息並進行分析,對疫情走向進行研判和風險評估並上報、建議建言,每項防控措施的落實……加班加點、通宵達旦,只為了我市疑似病例“零漏網”。

2019年12月底,基於豐富的傳染病防控工作經驗和敏銳的職業意識,王芸第一時間關注到武漢出現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持續分析相關信息,推演應急工作的各個細節。“物資、人員、應對預案、新發疾病防控要點……種種問題撲面而來,雖然壓力很大,但作為一名疾控工作者,我必須肩負起責任。”王芸說,“既要保證流調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做好自我防護、不被病毒感染,又要掌握所有的細節信息,確保能在後續採取的措施中將潛在的危險和易感人群隔離開。”

王芸總是比別人多考慮一些,比別人早走幾步。作為在急性傳染病防控一線從業多年的一名“老兵”,她明白和傳染病作鬥爭最要緊的是裝備,在緊急盤點所有應急儲存庫存後,她提前多方銜接,及時購回防護服200套、靴套300雙,為實驗室檢測、疑似病例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物資基礎。

王芸隨即完善應急措施,積極參與單位、全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制定,抽調組建8支應急處置隊,並擔任流行病學調查隊的隊長。為加強市級流調隊的應急能力,王芸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變化快的實際情況,晚上擠時間學習專業知識,以對工作提出專業指導建議,並對全單位開展防控全員培訓,反覆對抽調人員防護裝備穿脫和消毒要點、流行病學調查要點、技巧和流調報告的撰寫進行培訓。

我市出現疑似病例報告後,王芸帶領流調隊與時間和病毒爭先,用耐心換取患者信任,全面細緻地剝繭抽絲,逐步梳理出患者活動軌跡的準確信息,排查出密切接觸者,成為疫情防控戰線上的“偵察尖兵”,為防止疫情擴散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不能放過一例可能的疑似病例,也不能將其他疾病納入新冠疑似病例中去,既不能漏,也不能擴,既要保證全市人民的安全,又要保證基層本就薄弱的疾病防控體系人力物力不空耗。”王芸承受著巨大的責任和壓力,她和同事協同合作,最終以全市3例疑似病例100%確診,所有人群沒有出現1例二代病例的成績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近兩個月來,各種疫情防控工作事項和連續無休奮戰充斥著王芸的生活,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4個小時以上。王芸經常會被人問道,“你怎麼撐下來的?”當然,她也曾有幾次感到身體撐不下去,可一想到自己作為一名疾控人的職責和使命,她頓時又充滿力量,“不論有多久,我都會堅持撐下去!”

如今,我市經濟生活秩序逐步恢復,隨著人群流動性也越來越大,疫情防控工作難度也在加大,王芸和她的同事們,又馬不停蹄地投身到了新階段的疫情防控戰役中去,排查社區、超市、車站、機場、城中村、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時刻保持著對外來輸入的警惕,守護群眾的健康與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