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天天抨擊天價彩禮的人什麼心態?


那些天天抨擊天價彩禮的人什麼心態?

1.

如果彩禮的歸屬權,是小家庭,也就是男方父母把錢給到小家庭作為婚姻資金,尚可理解為是大家庭為小家庭提供一個抵禦風險的投資(彩禮+嫁妝),

可如果彩禮的歸屬權是女方家庭,其本質上是違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一章第三條明文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尤其是很多家庭,嫁女兒收彩禮,是直接收到父母家,然後給自家兒子娶媳婦兒用,這種制度是男女平權最大的殺手之一。

廣大女性為天價彩禮辯護,其實挺不明智的。

你得想想,如果對方娶你進門,支付了天價彩禮,這部分的缺失感,你猜會找誰來還?


2.

第二層態度是::你可以覺得彩禮合理,但是不可以雙標。


其實要不要彩禮,是兩種文化模式,一種叫做“結婚”,一種叫做“嫁娶”。


中國傳統的嫁娶,講求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女強於吾家”,

在這種邏輯下,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娶後女兒隸屬於婆家,要住在婆家侍奉公婆,作為一次性買斷補償男方要向女方支付大額彩禮作為過門費用。

而結婚的邏輯更現代化一點,兩個年輕人兩情相悅組建家庭,

當然也需要雙方父母的祝福,但法律層面上即便父母不同意也無法阻止婚姻的成立,

結婚後夫妻雙方作為獨立小家庭存在,雙方共擔家庭經濟壓力,雖然也跟各自原生家庭互動來往,但是小家庭的各項事宜會夫妻雙方協商獨自做主,也不會跟父母住在同一屋簷下,擁有更多自由。


而現在很多人的矛盾在於雙標,

在彩禮問題上,想要遵從古法,在婚後責任上,又覺得自己是現代獨立女性。


3.

但其實嫁娶和結婚的一層矛盾,來自於高額的房價,

我見過多數的婚姻經濟矛盾,都跟房子有關係。

中國的房價虛高,所以僅憑年輕人無法獨立承擔高額房價,往往需要雙方父母的支持。


大家的默認邏輯又是覺得男方有義務更多承擔,所以就形成了一種死循環:

假設一個家庭有一兒一女,社會默認男方買房,這個家庭的最優策略就是嫁女兒收彩禮然後給兒子娶媳婦兒用。


宏桑不是經濟學家,不知道這個死結如何打開,我想僅憑溝通可能是無效的,

只是在呼籲“男女平權”的當下,總覺得彩禮制度是一個略顯過時的制度,希望大家觀念的進步能一點點淘汰這個死循環,這樣每個家庭都輕鬆。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