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繼韓國“N號房”事件引發眾怒後,新京報進行了#國內版N號房調查#:中文互聯網長期存在多家僅靠會員費維持的兒童色情網站,其中一家會員人數多達800萬人,另一家每三四分鐘就會增加一個會員。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與記者核對具體線索。目前官方回應,新京報提供的芽苗論壇、次元公館等均為境外網站,目前已不能訪問。


杜絕此種行為並非受害者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的義務。此外,對未成年人應進行性教育和相關保護,理應成為社會共識。

學姐筆記:

1. 戀童癖,屬於性變態類的心理疾病,表現為對青春期前的孩子反覆表現出強烈的性興趣,如性幻想、性衝動、或涉及性的行為,並且這種狀態至少持續6個月。

2. 戀童者數量不可小覷,全球範圍內,男性戀童癖患者大約有7000萬人。

3. “戀童”有很大可能是天生的,並且“戀童”本身會伴隨戀童者的一生,一個戀童者對兒童的性趣很難發生改變。

4. 戀童者本身也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煎熬,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與自己的“本能”作鬥爭,抑制自己的慾望。

5. 研究發現,無論採取了何種方式,大多數具有戀童傾向的人都為實現其性慾望採取了實際行動。

6. 戀童癖本身並不是犯罪,但極有可能引發犯罪行為,這才是戀童癖最可怕之處。

7. 涉及兒童性侵害的案件中,多為熟人作案。

8. 性教育和安全保護教育永遠不嫌早。


Ø 回顧

Chester Bennington上吊自殺的消息爆出已有一段時間,圍繞在人們心頭的陰霾也漸漸散去,生活似乎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大家也在層出不窮的熱點事件中尋找著新的話題談資。可這場自殺事件卻對學姐造成了內傷,久久不能平靜,這並非因為學姐是林肯公園的鐵桿粉,而是這場自殺事件背後的某些原因讓人不得不嚴肅起來。據瞭解,Chester Bennington幼年時曾遭成年男子性侵(也有資料顯示,他在7歲時開始遭受朋友的性侵犯),讓他一直有輕生念頭。在2008年Kernag雜誌的採訪中,他回憶說:“開始他們只不過是動手動腳,但越來越暴力。我開始被打,被逼著做一些我不願意的事情。”幼時遭受性侵帶給他的痛苦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或好轉,Chester多年來的藥物與酒精成癮問題也與此不無關係。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Chester Bennington

無獨有偶,幾乎在同一時段,媒體又爆出了“2013年《超級演說家》的全國季軍許豪傑疑似為戀童癖”的消息,輿論一片譁然。關於許豪傑是否真的是戀童癖,學姐在這裡不作任何的判斷和評述,公安機關和司法部門會告訴我們答案。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兩件事都無一例外地指向了一個詞——戀童癖。但若你由此得出“戀童癖離娛樂圈更近”這樣的結論,那學姐只能說你too young too simple了。事實上,有戀童癖或具有戀童癖傾向的人,數量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有研究表明,高達9%的男性曾幻想過和幼年兒童發生性行為,而據計算男性戀童癖者在人口中佔比約1%,這就意味著在全球範圍內,這個數量大約是7000萬!

Ø 戀童是癖還是病?

大部分人對“戀童癖”的感覺基本都是厭惡、噁心、不齒,認為這是個人的一種不正常的惡趣味或性癖好。但少有人知道戀童癖其實是一種病。讓我們來看看究竟什麼是“戀童癖”:

戀童癖,屬於性變態類的心理疾病,表現為對青春期前的孩子反覆表現出強烈的性興趣,如性幻想、性衝動、或涉及性的行為,並且這種狀態至少持續6個月。

1.在最新版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區分了兩種不同的“戀童”,一種是作為“性慾興趣”的戀童,另一種是作為“精神障礙”的戀童。當一個人對兒童(通常是13歲及以下)有一種強烈的“性趣”,但這種“性趣”並沒有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痛苦,也沒有影響他們實際的社會生活功能,並且他們從未對兒童實施過實際的性行為/性騷擾,這就僅僅是一種作為“性慾興趣”的戀童,是一種不典型的人類行為,但並不是精神障礙。

2.而如果一個人對兒童的強烈“性趣”持續了6個月以上,且滿足以下兩種情況中的任意一條,才會被診斷為“戀童障礙”,也就是一種精神疾病。①這種“性趣”給TA帶來了內疚、焦慮、羞恥、孤獨等感受,並且為此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功能;②TA曾經真的實施過相關的性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6歲以上的人(且比慾望的對象至少大5歲)才有可能獲得戀童障礙的診斷。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當然,這個手冊中的部分標準尚存在爭議,手冊的編寫組織美國心理協會也表示會在未來發布的: DSM-5更新版中進行部分內容的調整。)

Ø 天生的戀童,無法治癒的痛苦

本著“對症下藥”的原則,有人堅信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戀童,只要尋求醫生的幫助積極治療就能夠治癒。可是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戀童,有很大可能性是天生的,並且“戀童”本身會伴隨戀童者的一生,一個戀童者對兒童的“性趣”很難發生改變。

位於多倫多的加拿大成癮和精神健康中心(CAMH)的詹姆斯·康託和他的同事們於2008年發佈的研究結果顯示:戀童癖患者的大腦結構與眾不同,並且一些身體性狀也和常人不同。2015年再次發佈的研究結果進一步細化了戀童癖的大腦結構特徵:戀童癖患者大腦中的白質少於常人。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這意味著,有些人天生就是戀童癖患者,戀童並不是他們的自主選擇。由於戀童者的性偏好無法被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同,他們只能將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內心深處,不敢輕易示人。每天生活在面具下的人生充滿了煎熬與折磨,曾經有一位名叫David Goldberg的戀童癖患者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可能擁有愛的人,如果可以,沒人會選擇自己的性取向指向兒童。痛恨自己戀童取向的戀童癖患者,在某種程度上,是在與自己的“本能”作鬥爭,這也是他們痛苦的根源。

Ø 一次獸行,一輩子的恐懼

儘管如此,戀童癖患者的這些來自本能的慾望並不能成為他們實施不軌性行為的藉口。他們由於戀童所帶來的精神痛苦、社會生活功能損害是可以通過治療被改善的。那些對兒童有不良行為的戀童障礙患者,也能夠通過心理和藥物治療更好地控制自己,減少犯罪行為的發生。

如果有人看過韓國電影《素媛》或《熔爐》(心理素質不佳的人建議迴避這兩個電影,學姐看完之後整整難過了一個月),就應該再也忘不了劇中遭受性侵的小女孩那絕望的令人心痛的眼神,也會對戀童癖這個群體有更深的思考。雖然現在“戀童癖”這個群體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但還是隻有少部分人能夠意識到它的嚴重性。

研究發現,無論採取了何種方式,大多數具有戀童傾向的人都為實現其性慾望採取了實際行動。典型行為包括:對兒童裸露自己的身體,觀看裸身的兒童,當兒童的面手淫自慰,或觸摸兒童的生殖器。性交併非典型。更有甚者,會通過虐待的方式毆打、蹂躪年幼的孩子以滿足自己的性慾。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電影《素媛》劇照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兒童性侵案的比率為12.7%。一個成年混蛋的一次獸行,會導致一個無辜孩子一輩子的恐怖回憶。兒童遭受性侵後,大多會造成“創傷後應激障礙”,輕者會因此拒絕與外界交流,孤獨自閉。重者會患上抑鬱症,甚至自殺身亡。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Ø 戀童≠性侵兒童,但兒童卻會因戀童癖而遭受傷害

但我們也要注意:兒童性侵犯罪者和戀童癖之間並不是等號關係,兒童性侵犯罪者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戀童癖患者。戀童癖本身並不是犯罪,甚至從某種角度看,他們由於“戀童”所產生的心理與生理煎熬還會讓人感到同情,但他們的這種性傾向會給“兒童色情利益鏈”提供源動力。不法分子會利用戀童者的心理及生理需要,對兒童進行猥褻、侵害等違法行為,從而製作、傳播兒童色情影片,不斷激活兒童色情產業鏈的運轉。也就是說,戀童癖極有可能引發犯罪行為,這才是戀童癖最可怕之處。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而更為關鍵的是,由於被侵害的對象是弱小的孩子,在面對比自己更為強壯和邪惡的侵犯者時,往往沒有足夠的反抗能力,由此產生的無力感使他們再度被侵犯時,內心會放棄反抗,形成惡性循環。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兒童性侵害倖存者安娜·盧卡斯回憶她的噩夢童年

Ø 熟人作案居多,“不和陌生人說話”已不是萬全之策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對兒童性侵害要堅持零容忍。特別是家長和老師,更有責任和義務對兒童進行科學健康的性教育,普及性知識,從理念和細節入手,儘早地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父母應該意識到,涉及兒童性侵害的案件中,侵害者多是孩子認識的人。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髮布的《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1]顯示,2016年,媒體公開的兒童性侵害(14歲以下)案件為433起,也就是說平均每天至少有一個孩子被性侵。考慮到隱案比例(公開案件與隱藏案件的比例)高達1:7,這意味著實際發生的案件應大於3000起,而其中近七成為熟人作案。他們之所以能得手,是因為在多數情況下,他們與孩子認識並有機會接觸他們。約60%~70%的涉及戀童癖的兒童性虐待案件中,罪犯的身份是親戚、鄰居、家庭的朋友、老師、教練、男性神職人員或與孩子有定期接觸的人。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Ø 預防性侵,家長該如何做?

家長在兒童性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那麼,預防兒童性侵,家長該如何做呢?

1. 首先,家長要在平日注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做孩子“最信賴的那個人”。

2. 家長自身不能羞於談“性”,對孩子提出的任何有關“性”的話題要正確引導,科學解答,不可置之不理或逃避。

3. 不要將孩子的裸露隱私部位的照片或視頻上傳到社交媒體。

4. 教會孩子辨別“安全觸摸”和“危險觸摸”。安全觸摸:例如與家人擁抱,和小夥伴們擊掌,父母在旁邊的情況下,醫生對身體的檢查等。危險觸摸:別人觸摸身體的隱私部位,即穿泳衣時遮住的地方,不要讓別人觸摸到。或者別人叫你去摸他的這些地方,也不可以。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5. 告訴孩子,哪些是遭受性侵犯的行為:如危險觸摸,觀看帶有身體裸露的人像圖片、視頻,強行親吻等。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6. 告訴孩子,隱私部位只有爸爸媽媽、特別親近的看護者和醫生可以看,而他們也只能在幫你洗澡、擦屁屁、換衣服或看醫生時才可以看。其他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不可以!要對別人的奇怪要求,勇敢說“不”。

韓國“N號房”事件心有餘悸,無法治癒的戀童癖,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7. 告訴孩子,如果遭受了侵犯,這不是你的錯,一定要告訴家長,爸爸媽媽希望你能夠講出來,爸爸媽媽會幫助你。

8. 告訴孩子,一旦遭到侵害,在公共場所可以大聲呼救,或者摔破東西來引起他人注意,逃離並尋找安全處所。

而面對被性侵過的孩子,家長們更要給予充分的尊重、接納與關懷:

1. 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有愧疚感和精神壓力,告訴孩子這件事不是他們的錯,錯的是侵犯他們的壞人。

2. 及時報警,保存證據。

5. 儘可能屏蔽周圍的輿論,以免再次造成傷害。

兒童性侵離我們並不遙遠,面對兒童性侵事件時,多一個人站出來保護孩子,社會就多了一份安全。邪惡盛行是因為善良者的沉默。永遠不要覺得性教育過早,那些黑暗處的犯罪之手隨時都可能出現。

本文是中國數字科技館(www.cdstm.cn)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