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狹義相對論”剖析所謂“絕對真理”到底是什麼?

前面我通過10多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狹義相對論的起源、誕生過程、內涵以及意義,其中對愛因斯坦用理性戰勝直覺的偉大創舉表示了高度的評價,但是有很多反相對論的網友卻認為“狹義相對論”未必正確,為啥會覺得這麼一個物理理論是不正確的呢?其主要原因就是這些網友壓根不懂狹義相對論。這裡我並不想給這些網友扣一個“民科”的帽子,我只不過是想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出“狹義相對論”的內涵,如果你實在接受不了也沒關係,今天我要談談一個概念“絕對真理”。

通過“狹義相對論”剖析所謂“絕對真理”到底是什麼?

一聽的這個概念“絕對真理”,你腦中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部分網友應該會覺得“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不過其實這句話“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因為如果世界上真的沒有絕對真理,那麼剛剛的這句話“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到底是不是一個絕對的真理?

通過“狹義相對論”剖析所謂“絕對真理”到底是什麼?

大家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其實世界上是有絕對真理的,比如速度=位移/時間,這種自然規律應該算是一種絕對真理了吧,所以我們可以大致劃出一條判斷哪些真理是絕對真理的標準,那就是看看這個真理是否具有強烈的主觀性。比如小明說:今天這家餐館菜味道真不錯,這就不是絕對真理了,而是相對真理,既然這個真理具有相對性,就意味著換了一個人,這個真理就未必正確了,真理就未必是真理。

通過“狹義相對論”剖析所謂“絕對真理”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對剛剛的表述是否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沒錯,這不就是狹義相對論經常表述的方式,狹義相對論認為這個世界上有四個物理量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那就是時間、空間、質量和速度。

速度是相對的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因為換了一個參考系,原來處於靜止的物體速度為0,也會因為參考系的變化而改變速度,談速度之前必須選擇參考系才有意義。

通過“狹義相對論”剖析所謂“絕對真理”到底是什麼?

但是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大家相對比較陌生,因為這個觀點非常的反常規和直覺,但是我前面寫了很多狹義相對論的文章其實已經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確是相對的,當你發現自己吃飯花了10分鐘,這個10分鐘可不是絕對真理,因為時間具有相對性,換了一個參考系看你吃飯的過程,別人去計時會發現也許過了10年也未可知,具體你的10分鐘如何換算成別人的10年,用愛因斯坦的時間膨脹公式即可算出來。

通過“狹義相對論”剖析所謂“絕對真理”到底是什麼?

可以看出來這個公式和光速c有關,△t就是你自己計時的時間,v是別人的參考系的速度,△t'是別人看你吃飯過程花費的時間。所以大家今天要注意,當你覺得某個過程花費了10分鐘時,你千萬別認為這個10分鐘就是真理,因為換了一個參考系看同樣的過程未必還是10分鐘,並且你和別人在不同參考系得出的時間都是正確的。這就是相對性的最大特性,就是大家都對,沒有誰是絕對正確。

通過“狹義相對論”剖析所謂“絕對真理”到底是什麼?

談完時間,再看空間其實也是相對的,換言之你看一個物體長度是10米,你也千萬別認為這是絕對真理,別人換了一個參考系看同樣的物體也許只有1米,到底你正確還是別人正確,其實大家都是正確的,因為大家參考系不同,空間本身就是相對的。

通過“狹義相對論”剖析所謂“絕對真理”到底是什麼?

所以如果你真的搞懂了狹義相對論,那麼日常生活中當你發現某個觀點你認為絕對正確時,請記住狹義相對論的內容,連我們長久以來認為的時間和空間這種物理量都是相對的,都沒有絕對真理,何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一些觀點呢?雖然世界上的確有絕對真理,但是大部分時候我們的觀點其實都是相對真理而非絕對。當你認為某事物絕對正確時,請多想想狹義相對論,你就會包容別人的不同意見。多一份包容就少一些衝突,多一分寬容就少一些矛盾。我是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文章可關注,如果有問題可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