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的M72火箭筒是被換裝了嗎?為什麼?

Price32


是的,M72火箭筒早就給淘汰換裝了,被換裝的原因當然是“落後”,你要知道,M72火箭筒那可是1952年開發的武器,為的是取代老舊的M20A1“超級巴祖卡”,60年代才因為越南戰爭露了回臉,現在都2020年了,喜歡一身洋騷的美軍哪還看得上這個?

但M72雖然讓如今的美軍看不上了,卻並沒有完全的淘汰,它只是讓出了自己主要裝備的地位,成了“可選擇的輕型直射火力”單位,現在的美軍依然在戰爭中大量的使用著M72火箭筒。

美軍想換M72的心思很早就有,越南戰爭還沒結束,美軍就已經展開了旨在開發新型反坦克火箭筒ILAW計劃(Improved Light Antitank Weapon 改進型輕型反坦克武器),用以取代自己手中的M72,ILAW計劃自1972年展開,1976年通用動力公司成為項目的總承包商,項目也有了“Viper”(蝰蛇)的稱呼。

新項目要求能在延續繼承M72體積、重量標準的基礎上,完成威力、精度、可靠性的跨越式提升,還不能太昂貴,因為1975年越戰已經打完,在不斷裁減武備的情況下美軍拿不出太多的錢來換裝掉M72。

但“蝰蛇”項目陷入了死局,通用動力拿出的FGR-17 Viper火箭筒完全不符合美軍的要求,它並沒有做得比M72更好,反倒因為美軍對指標指手畫腳的干涉變得相當不可靠,項目修修補補搞到80年代仍然沒拿出一個滿意的結果,“蝰蛇”甚至連彈頭安全性都沒法保證,靶場上出現過好幾起火箭發射後彈頭自爆事故。

最終美軍在付出了2.5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後,還是沒敢列裝FGR-17 Viper火箭筒,在這期間M72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升級,誕生了多個改進型號,裝備了從陸軍到陸戰隊等多個軍種,讓M72的壽命在80年代後依然延續了那麼一陣子。

而且美國還擴散了M72的技術,這使得許多國家得以生產出M72火箭筒的海外版本,如土耳其的HAR-66、英國的HEAT L1A1、芬蘭的66 KES 75(M72A2)和66 KES 88(M72A5)等等,就連蘇聯也忍不住進行了山寨,造出了斯基版的RPG-18\\26。

對於美國來說,M72火箭筒他們早就想換掉了,這種採用66mmHEAT技術的火箭筒早已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它唯一的好處就是便攜性,但苦於久久研發不出替代品,美軍也就只能皺著眉頭繼續用下去。

實際上80年代的火箭筒發展極為迅速,M72相比起琳琅滿目的外軍同類裝備,已然成為一款落後裝備,所以美軍乾脆將目光落到了國外,他們一眼就看上了瑞典的AT-4火箭筒。

說起來AT-4火箭筒的發展時間與FGR-17 Viper幾乎一致,1976年瑞典FFV工業公司軍火發展部開始立項研發AT-4,1982年FGR-17 Viper落馬時他們正好完成了AT-4的研產工作,順帶參加了美軍1983年的單兵反坦克武器評估,結果一舉奪魁。

美國人興奮的相中了性能優異的AT-4火箭筒,當即下達了意向合同,幾經測試後,於1985年一口氣送給瑞典人27萬具的大單,繼而由自己的Alliant Techsystems(ATK)公司購得了生產牌照,迅速的將AT-4轉入國內製式化,將之改名為“M136火箭筒”。

自此以後,M136火箭筒便在美軍安了家,它們從90年代開始不斷替代著美軍的M72火箭筒,開始成為單兵的主要反坦克和攻堅武器。

不過M72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們有龐大的數量,而且它們就像手榴彈一樣,屬於那種總能發揮點餘熱的武器,打坦克雖然不濟,可用來打輕型車輛、直射樓棟掩體卻是個極好的寶貝。有時候美軍還會拿M72做新兵火箭筒的入門教具,畢竟老裝備不用白不用,用法與M136也沒什麼區別,某些訓練場還會專門對一次性的M72發射筒進行再次裝填,讓其持續發揮作用。

而且用多了傻大黑粗的M136(84mm,6.7公斤),美軍突然又感覺出M72(66mm 2.5公斤)的好了,某些輕裝山地部隊、空降部隊、陸戰隊和特種部隊,都將更輕型的M72視作更靈活的火力選擇。哪怕M72的威力不如M136,但它簡單可靠輕便,攜帶一支M136的空間可以攜帶2-4支M72,反正又不指望它們打坦克,幹嘛不多存幾顆“大招”呢?

直到今天M72火箭筒仍然沒有從美軍中徹底退役,雖然主戰的位置讓M136給替代了,但在許多邊邊角角的地方依舊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比如在阿富汗山區的清繳行動中,美軍就時常將M136換成M72,這樣更能節省士兵體能,還能增加火力數量,結果他們越用越爽,越爽越用,簡直就停不下來,最後連M136都扔一邊兒了,直言“這東西不適合阿富汗,他們沒有坦克”,反正真有坦克他們也不會敬業到拿火箭筒去打。

所以說嘛,畢竟使用武器的是人,只要人覺得合用可靠且能發揚出戰術,那麼這種武器就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即便是60年代的“古早味”火箭筒也一樣。


王司徒軍武百科


美軍的M72火箭筒是一種輕型反裝甲武器,可對敵方的碉堡、跑位、建築或者輕型的裝甲車輛進行破壞活動的制式單兵武器。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單兵便攜式、重量輕,使用後既可丟棄的反裝甲武器。如今,已經大部分被美軍M136-AT4火箭筒所取代。



美軍M72單兵火箭筒於1962年定型並投入生產,1964年就開始大量裝備美軍部隊。M72火箭筒因其預封裝可以發射的火箭和使用後既可丟棄的火箭發射器的設計,攜帶起來非常的方便,很受美國軍方士兵的喜愛,被大量裝備在美軍的部隊。


美軍M72火箭筒在越南戰爭重被大量使用,在中東戰爭中更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其射程達到了1000米,有效射程250米,破甲厚度達到了305毫米,重量只有2.36千克,體積也小,列編方式也很簡單,深受美軍步兵分隊的喜愛。在提高美軍步兵分隊攻堅能力的同時,又不佔據軍隊列裝的編制

美軍使用的AT-4火箭筒為1985年引進瑞典AT-4的改進型,其後美國自己引進技術生產成為M136反坦克火箭筒,是美軍單兵反坦克武器。AT-4火箭筒的直徑84毫米,重1.8公斤,整個系統只有6.7公斤,有效射程300米,最大射程達到了2100米,可以擊穿400毫米的軋製非合金的裝甲。



美軍之所以要用A-T4反坦克火箭筒來替換老舊的M72火箭筒,不僅是因為M72老舊的問題,而是源於現代裝甲車都採用複合裝甲技術,M72火箭筒已經無法應付了,其破甲能力最高也就只有305毫米,顯然破甲威力遠不如A-T4火箭筒。M72火箭筒其有效射程只有250米,在射程上也不如A-T4火箭筒的300米有效射程。還有就是M72火箭筒的射手在發射火箭筒時,其尾焰有一定危險性,以至發射特徵太過明顯,在現代戰場上很容易暴露射手的目標不利於射手的安全,而A-T4火箭筒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些缺點。



美軍正是看到了A-T4火箭筒的這些優點,才在美國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中大量使用A-T4火箭筒,慢慢替換掉M72火箭筒的。


科沁雜談


雖然美製M72火箭筒結構小巧便於攜帶,而且還是用完即棄好處頗多,但畢竟M72火箭筒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所研製的產物,雖然還尚可一戰,但對於現代裝甲越來越厚的主戰坦克、裝甲車,M72火箭筒已經難堪大用,而對於火力過剩的美軍來說,絕對不會像黑叔叔那樣,沒事兒拿著RPG去打直升機,那都是窮國的做法,財大氣粗的美軍才不會在這方面省錢。

正是基於此美國才會開發出第三代火箭筒,也就是標槍反坦克導彈,標槍反坦克導彈作為一款制導灌頂攻擊的單兵武器,從武器性能上來講已經比老舊的M72火箭筒好上太多,除了單枚造價昂貴之外,幾乎找不到什麼劣勢。

正是基於此,除了標槍反坦克導彈之外,美軍還列裝了不少AT4火箭筒。AT4火箭筒屬於預裝彈、射擊後拋棄的一次性使用武器,採用無後坐力炮發射原理。火箭筒包括火箭筒、鋁合金金文杜裡噴管、擊發機構、簡易機械瞄準具、肩託、揹帶和前後保護密封蓋等。簡易機械瞄準具由山字形準星和可調的同心內外環照門組成,也可使用微光瞄準鏡和光電火控系統。

AT4發射空心裝藥破甲彈,採用鋁或銅鋁複合藥型罩。穿甲過程分接觸、燒灼、破甲、破甲後效果等幾個階段。破甲後效果能在車體內產生峰值高壓、高熱和大範圍的殺傷破片,並伴有致盲性強光和燃燒作用。

九品侍衛


是的,M72是反坦克火箭筒,比較老舊,是上個世紀中期產物,它雖然參與越南、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但它是個職餘選手,意思不是全面列裝的,另有傳聞M72火箭筒是挪威生產的,而且在最近幾年,美軍還訂購了數百具M72火箭筒,以供測試。該火箭筒在1963年已經在美軍部隊充當“打手”,M72火箭筒有個致命缺點,在室內向外界發射,很可能會殃及池魚,對操作手或者共處一室的人員造成傷亡,原因發射時,M72火箭筒的尾焰導致他人傷亡,在沒有改進這前,必須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打擊範圍才能發射,在中東巷戰要是提前暴露目標,接下來要承受對方的迫擊炮或者扛式導彈的攻擊,這是M72火箭筒的弊端。

(M72火箭筒)

M72火箭筒的塊頭小、輕量、操作簡單,幹完後可丟棄、能為步兵減負,能伸縮,價值便宜,適合大量裝備,但不是全軍列裝武器,增強單兵作戰能力,一個連可擁有15具M72火箭筒,它不適宜隱蔽操作。

M72火箭筒的死對頭是瑞典的AT-4火箭筒,兩者是競爭對手,由於M72火箭筒是經濟型,美軍對它愛不惜手,在緊要關頭每個士兵可以攜帶2具M72火箭筒,它的重量不夠五斤,是非常容易攜帶,其在1971年出現波折,有人說它是專業折中東的房子,經過海灣戰爭後,那是真的。M72火箭筒和AT-4火箭筒相比,後者威大,操作簡易,利於隱蔽,可以破甲400mm,擊中目標後有致盲強光和燃燒作用,而M72火箭筒破甲才306mm,憑藉這點它輸定了,M72除了價值勝過對方,也沒那一點能超越對方。

(AT-4火箭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