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年邁的你已經不適合活下去了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在中國鐵路科技創新成就展會上,12306技術部主任單杏花正式宣佈:鐵路車票全面實行無紙化,“無論旅客是在12306網站上還是APP上,還是售票窗口,或者自動售票機上買票,我們車站窗口不再出具紙質車票。”從此,佔據中國鐵路市場七十多年年的紙質車票終於退出歷史舞臺。


對不起,年邁的你已經不適合活下去了

這意味著坐火車將從“無需取票”進入“無法取票”的時代。

來自安徽宿州58歲的大爺連續跑了6趟火車站,就是想買一張回家的火車票。可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因為好不容易排到他的時候,被告知已經沒有火車票了。


對不起,年邁的你已經不適合活下去了


工作人員告訴他:要上網去買。大爺無奈地表示:俺不會。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他覺得在火車站買票,“揹包一背咱就走了。”大爺受不了崩潰了,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哭的像個孩子似的。其中的心酸和絕望,令人心疼不已。


對不起,年邁的你已經不適合活下去了


其實,類似的事情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如今“互聯網+”態勢火熱,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對於老年群體來說,“互聯網+”雖然近在身邊,但更像是遙不可及,難以體驗到其中的快樂和便捷。就像新聞中例子,移動支付難倒超市“老油條”,網上訂餐讓老人遇斷頓尷尬,互聯金融老人在櫃檯取款遭白眼,更多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用一次自助結賬,血壓都高了的現象更不是誇張。


對不起,年邁的你已經不適合活下去了


沒有電子支付享受不了折扣,不會操作App點不到飯,只靠揮手打不到車……互聯網給人們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有一部分人卻離社會越來越遠——快速發展的技術,正佈下一條數字鴻溝——對岸全是被邊緣化、被忽視的老年人。對他們而言,“科技改變生活”並不一定是好事,還可能是看不到頭的無奈。


對不起,年邁的你已經不適合活下去了


為何老年群體被“互聯網+”邊緣化?成因有三:一是家庭子女對老人的陪伴有限,教其學習新知識的時間不多,更有些子女對待老人的記性不好不耐煩,使得很多老人雖然困惑不懂,卻也不好意思再問;二是移動軟件不貼心,硬件不完善。很多老人使用“老年機”,但這種手機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通話和短信功能,並不能接入網絡,還有一部分老人雖然能夠使用智能手機,但面對紛繁複雜的各類APP,往往使其眼花繚亂,不能準確找到所需;三是“互聯網+”熱潮下,各行各界紛紛搭車前行,沒有考慮估計到這些趕不上車的人群,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如今很多人都使用掃碼支付,現金量少,也加劇了老人換取不便,銀行自動櫃員機操作相對複雜,缺少針對老年人的相關配置。


對不起,年邁的你已經不適合活下去了


對於六七十歲的人,不要單純只說要跟上時代學習,有些東西真的學不會,他們想學也有些力不從心。

老年群體作為弱勢群體,關愛的群體,不能與時代脫節,更不能被科技的發展拋棄,這需要我們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對他們多一些關愛與關懷。不論是不是給予他們這些高科技的便利,至少不要剝奪他們不懂科技的正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