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实存在天罡三十六星与水浒传众头领相比,名副其实吗(一)

天启五年(1625年),南党左副都御史王绍徽仿照《水浒传》的方式,编东林党一百八人为《东林点将录》。


明朝真实存在天罡三十六星与水浒传众头领相比,名副其实吗(一)

东林点将录

王绍徽,咸宁人,尚书用宾从孙也。举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邹平知县,擢户科给事中。居官强执,颇以清操闻。汤宾尹号召党与,图柄用。吏部尚书孙丕扬以绍徽其门生。天启四年冬,魏忠贤既逐去左光斗,即召绍徽代为左佥都御史。明年六月进左副都御史。寻进户部侍郎,督仓场,甫视事,改左都御史。十二月拜吏部尚书。忠贤为从子良卿求世封,绍徽即为奏请良卿封伯。请推崇其三世,绍徽亦议如其言。至忠贤遣内臣出镇,绍徽乃偕同官陈四不可。绍徽在万历朝,素以排击东林为其党所推,故忠贤首用居要地。绍徽仿民间《水浒传》,编东林一百八人为《点将录》,献之,令按名黜汰,以是益为忠贤所喜。既而奸党转盛,后进者求速化,妒诸人妨己,拟次第逐之。

  • 王绍徽本是浙党素来与东林不和,魏忠贤用事,他便为忠贤出谋划策,打击东林,或许因为魏忠贤文化水平有限,于是他仿照水浒传,编《东林点将录》,按排名对东林进行打击抓捕,就让我们看看在王绍徽眼中的东林名次配不配得上梁山好汉。
明朝真实存在天罡三十六星与水浒传众头领相比,名副其实吗(一)

东林讲学之地

  • 开山元帅
  • 托塔天王 南京户部尚书 李三才【晁盖】
  • 李三才,字道甫,号修吾,顺天府通州人,万历二年进士,历任地方官,漕运总督,有善政于民,当时顾宪成里居,讲学东林,好臧否人物。三才与深相结,宪成亦深信之。李三才是不是东林党人?这个实在不好说,但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对于东林党的历史而言,没有他东林无法集结成党。为何这么说呢?是因为李三才任内与顾宪成等人政治上相互联结,李三才与顾宪成手拉手,促进了朝野政治团体的沟通与融合,东林书院从此向东林党过渡。同时他也是东林书院的大金主顾宪成山长多次像其求办学资金。他虽然表面为官清廉,但实际也是个大腐败分子。
  • 万历三十八年,内阁缺员时任大司农的李三才有意入阁,于是东林开始为其造势,大批言官上书,说道内阁大臣不应该专有翰林出身,而且今天内阁都是南方人应该参用北方人以保持国家南北政治的平衡等等,但是无奈,纵使东林强盛但是难道又岂是好惹,于是一场论战展开,南党抓住了李三才腐败这个问题,大加攻击最终三才隐退,从此不复出焉。可以说李三才是梁山的晁盖名副其实,虽然不是东林之人,确是东林党的创党元老。

御史刘光复劾其盗皇木营建私第至二十二万有奇。且言三才与于玉立遥执相权,意所欲用,铨部辄为推举。三才疏辨,请遣中官按问。给事中刘文炳、御史李徵仪、工部郎中聂心汤、大理丞王士昌,助光复力攻三才。徵仪、心汤,三才尝举吏也。三才愤甚,自请籍其家。工部侍郎林如楚言宜遣使覆勘。光复再疏,并言其侵夺官厂为园囿。御史刘廷元遂率同列继之,而潘汝祯又特疏论劾。既而巡按御史颜思忠亦上疏如光复指。


明朝真实存在天罡三十六星与水浒传众头领相比,名副其实吗(一)

总兵都头领二员:

天魁星 及时雨 大学士 叶向高【宋江】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州府福清人。明朝大臣、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首辅。万历十一年进士,万历三十五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万历三十六年后,一人主持阁务达七年之久,人称“独相”。万历四十二年致仕,天启元年(1621年),二度入阁为首辅。由于阉党势力过于强大,叶向高不甘受误国之骂名,连上六十七道奏疏请辞。天启四年,叶向高以太子太傅致仕。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叶向高是不是东林党的党魁,还有待商议,不过他的主张基本与东林党一致,而且入阁拜相也是依靠着东林的支持,他执政期间的班底也是东林人士,但是当叶向高入阁以后随着自己政治地位的上升,他与东林的矛盾也日益暴露,叶向高入阁时内阁的地位虽然越来越尊贵,但是实际上的权力却日益下降,万历皇帝已经静摄多年,臣下的派系斗争愈演愈烈,加上台谏的势力越发膨胀,使得内阁成了受气的小媳妇。前首辅
    王锡爵曾言到:外论所是,内阁必以为非,内阁所是,外论必以为非。所以叶向高的主要目的便是理顺内阁和部院之间的职权划分,他竭尽尽全力充当内阁和六部之间的关系,试图平息这场无休止的党争,但有那么简单吗?
  • 万历三十七年。,东林党实际的领袖顾宪成致信叶向高说道:“近日相公,模棱两可,我很失望”对叶向高的态度发出了警告。万历三十八年外察,党争激化,顾宪成多次致信叶向高,请求他打击南党同时要求打推荐李三才,叶向高并没有理睬回复到:近年来砥砺如顾宪成者,亦拖入党争门户之中,宋朝末年之事可见矣。
明朝真实存在天罡三十六星与水浒传众头领相比,名副其实吗(一)

  • 对于党争,叶向高认为东林党的吏部尚书孙丕扬有很大的责任,他批评到“忠有余而才不足”孙丕扬作为除了顾宪成的二号人物,他能没有脾气,当时就请求退休像叶向高施压,叶向高再三劝阻但是孙丕扬就是不听,对于东林的做法,叶向高非常不满。叶向高尽量维持朝政的稳定但是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内阁首辅没有中书省丞相那样总领百官的权利,虽然有宰相之职,但无宰相之权。从中调和不成,最终却成了“天下第一困穷无告之人”万历四十二年叶向高遗憾下野。天启元年叶向高再次出任内阁首辅,此时的政局“东林势胜,众正盈朝”司礼监王安亦是正直之士,所奏请无不从。
明朝真实存在天罡三十六星与水浒传众头领相比,名副其实吗(一)

  • 不久情况出现的转折,叶向高与东林党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魏忠贤掌握司礼监的权力,这一下子把东林惹恼了,几个意思?谁的地盘一个太监就敢如此猖狂。监察御史周宗建开了第一枪,他上疏弹劾魏忠贤请求将其罢去,叶向高赶忙从调解,忠贤于是安心不在生气。叶向高对东林党的这种态度非常不满他说道:余在内阁每以正言相劝,忠贤亦唯唯,凡不可行余力争之,忠贤亦不恨也。叶向高不主张与魏忠贤发生冲突,因为宦官是无穷无尽的没有魏忠贤还会有别人,不如好言相劝安心治国,但是杨涟左光斗赵南星等东林人士非常憎恨魏忠贤,决心要与魏忠贤鱼死网破。同年六月,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魏大中左光斗交章上疏,言魏忠贤不法。到此东林与魏忠贤彻底决裂,政治血腥随即爆发。此时叶向高头皮发麻,一时慌了手脚,他上疏明熹宗,一方面表示杨涟等人的弹劾没有确实的证据不能定罪,一方面又希望魏忠贤能够归隐。天启回复到:举朝哗然,岂成国体,卿等与廷臣不同,宜当调济。此时叶向高准确用用各退一步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东林不开心了,东林人士叶向高学生
    首席幕僚缪昌期面见首辅直言:福唐持其权智可宠可愚,时亦能有所不救,而不能遏其横流,违背天道。
  • 叶向高失败了,皇帝那里他不能有所答复,东林亦厌恶他不能诛杀魏忠贤。最终血雨腥风,刀光血影,东林与魏忠贤兵戎相见,叶向高回天乏术,请求退休,本来试图补救平衡朝中大内党派的关系,却最终失败,叶向高始于东林推荐,虽然主张大体与东林相同,但仍有不少分歧,最终调和无果一事无成,说他是东林党魁确实不太准确。顾宪成才是东林党魁,他通过在野用书信遥控朝政,但他那时早就去世。
明朝真实存在天罡三十六星与水浒传众头领相比,名副其实吗(一)

杨涟弹劾魏忠贤文。遂抗疏劾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言:高皇帝定令,内官不许干预外事,只供掖廷洒扫,违者法无赦。圣明在御,乃有肆无忌惮,浊乱朝常,如东厂太监魏忠贤者。敢列其罪状,为陛下言之。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祖制,以拟旨责阁臣。自忠贤擅权,多出传奉,或径自内批,坏祖宗二百余年之政体,大罪一。刘一燝、周嘉谟,顾命大臣也,忠贤令孙杰论去。急于翦己之忌,不容陛下不改父之臣,大罪二

天罡星 玉麒麟 吏部尚书 赵南星【卢俊义】


明朝真实存在天罡三十六星与水浒传众头领相比,名副其实吗(一)

赵忠毅公


赵南星,字梦白,北直隶真定府高邑人。东林三君之一,东林党主要领袖,万历二年,赵南星登进士第。天启三年,赵南星被重新启用,任吏部尚书。为政期间,革新吏治,整肃朝纲,风气为之一新。但随东林党人与阉党斗争的失败,被革去官职,削籍戍代州。天启七年八月,清查魏忠贤案,为其平反。天启七年十二月,赵南星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赠太子太保,谥号“忠毅”。

  • 赵南星是梁山里面的玉麒麟这一点没有问题,绝对配得上,他与顾宪成以反对张居正起家获得丰厚的政治资本,在整个万历天启朝是东林的二号人物,顾宪成在朝中的代言人。赵南星长期任职吏部,对于选拔东林能官干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万历十二年,起用赵南星任文选员外郎。任职期间,赵南星上疏陈述天下四大害:
  • 杨巍乞求退休,左都御史吴时来图谋取代他,他又忌恨户部尚书宋熏的声望,于是接连上疏排挤他。副都御史詹仰庇极力谋取吏部和兵部的侍郎。大臣尚且如此,拿什么来责备小臣,此为“干进之害”。
  • 礼部尚书沈鲤、侍郎张位、谕德吴中行、南京太仆寺卿沈思孝相继自行离职,只有南京礼部侍郎赵用贤在位,词臣黄洪宪一帮人每每背后讲他的坏话,言官唐尧钦、孙愈贤、蔡系周又公开地诋毁诬蔑他。奸邪小人猖狂得志,此为“倾危之害”;
  • 州县官员的选拔任用过于随便,却不考察他的才干品行。而巡抚、按察使品评人物全看是否对自己有利,否则不是说还差得远,就是说资历太浅,一概不加升迁或降职。这本意以为是爱惜人才,却不知这实在是爱惜庸才。此为“州县之害”;

 起历文选员外郎。疏陈天下四大害,言:“杨巍乞休,左都御史吴时来谋代之,忌户部尚书宋纁声望,连疏排挤。副都御史詹仰庇力谋吏、兵二部侍郎。大臣如此,何以责小臣,是谓干进之害。礼部尚书沈鲤、侍郎张位、谕德吴中行、南京太仆卿沈思孝相继自免,独南京礼部侍郎赵用贤在,词臣黄洪宪辈每阴谗之,言官唐尧钦、孙愈贤、蔡系周复显为诋诬。众正不容,宵人得志,是谓倾危之害。州县长吏选授太轻,部寺之官计日而取郡守,不问才行。而抚按论人赃私有据,不曰未甚,则曰任浅,概止降调,其意以为惜才,不知此乃惜不才也。吏治日污,民生日瘁,是谓州县之害。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四害不除,天下不可得治。”疏出,朝论韪之。而中所抨击悉时相所庇,于是给事中李春开起而驳之。其疏先下,南星几获谴。给事中王继光、史孟麟、万自约,部曹姜士昌、吴正志并助南星诋春开,且发时来、仰庇、洪宪谗谄状。春开气沮,然南星卒以病归。再起,历考功郎中。

  • 癸巳京察 万历二十一年,赵南星协助时任吏部尚书的孙龙考察官员,挑起了吏部与内阁的政潮,罢免了吕癔昌,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一时公论所不予者贬黜殆尽”。此举内阁首辅王锡爵大为不悦,三月,言官以拾遗弹劾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虞淳熙、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庭、主事袁黄。以上三人皆为京察力推的人选。孙鑨上疏力保虞淳熙和杨于庭,仅同意将袁黄免职。刑科给事中刘道隆在内阁授意下,弹劾吏部“曲为解说,仅议一袁黄而止,非体”。神宗下旨切责,孙鑨再度自辩:“淳熙,臣乡人,安贫好学。于廷力任西事,尚书石星极言其才。今宁夏方平,臣不敢以功为罪。且既名议覆,不嫌异同。若知其无罪,以谏官一言而去之,自欺欺君,臣谊不忍为也。”
  • 王锡爵上言赵南星:是已非人,抑扬太过,致招訾议,李世达等上疏挽救,王锡爵再度像万历皇帝暗言,朝中有党,赵南星李世达等人党同伐异,于是皇帝下圣旨,将孙鑨赵南星通通罢黜,李世达等人降职外放。此次外察便是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党争的序幕,赵南星回家后与顾宪成等在野人士讲学读书议论实证,培养东林后进,等待这复出的机会。


明朝真实存在天罡三十六星与水浒传众头领相比,名副其实吗(一)

  • 明熹宗继位,东林以护国之功,列朝堂把持朝政,那么这时候就应该找一个领袖,叶向高与东林心不齐怎么办呢,在各方的运作下,赵南星以七旬高龄再度出仕,到任后又提升为工部右侍郎。数月之后,授官拜左都御史。成了东林党的领袖,当是时也,
    东林势盛,众正盈朝。南星益搜举遗佚,布之庶位。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秉宪;李腾芳、陈于廷佐铨;魏大中、袁化中长科道;郑三俊、李邦华、孙居相、饶伸、王之寀辈悉置卿贰。而四司之属,邹维琏、夏嘉遇、张光前、程国祥、刘廷谏亦皆民誉。
  • 然而来的快失去的也快,东林自以为有无上的功劳,岂能与魏忠贤分享权力于是,中外忻忻望治,而小人侧目,滋欲去南星。给事中傅櫆以维琏改吏部己不与闻,首假汪文言发难,劾南星紊旧制,植私人。维琏引去,南星奏留之,小人愈恨。会涟劾忠贤疏上,宫府益水火。南星遂杜门乞休,不许。

攀龙之劾崔呈秀也,南星议戍之。呈秀窘,夜走忠贤邸,叩头乞哀,言:“不去南星及攀龙、涟等,我两人未知死所。”忠贤大以为然,遂与定谋。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并劾维琏、国祥、嘉遇及王允成。得旨,并削籍。令再奏南星私党,讷复列上邦华及孙鼎相等十四人,并贬黜。自是为南星摈弃者,无不拔擢,其素所推奖者,率遭奇祸。诸干进速化之徒,一击南星,辄遂所欲。而石三畏亦起为御史,疏攻南星及李三才、顾宪成、孙丕扬、王图等十五人。死者皆削夺,缙绅祸益烈。寻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南星,下抚按提问。

从前三人来看,王绍徽编撰东林点将录虽然是为了方便魏忠贤抓人,怕魏忠贤没文化看不懂,恐有漏网之鱼。但大体也对应了梁山好汉的排序。第一次写文章,希望大家能支持支持支持拜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