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實存在天罡三十六星與水滸傳眾頭領相比,名副其實嗎(一)

天啟五年(1625年),南黨左副都御史王紹徽仿照《水滸傳》的方式,編東林黨一百八人為《東林點將錄》。


明朝真實存在天罡三十六星與水滸傳眾頭領相比,名副其實嗎(一)

東林點將錄

王紹徽,咸寧人,尚書用賓從孫也。舉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鄒平知縣,擢戶科給事中。居官強執,頗以清操聞。湯賓尹號召黨與,圖柄用。吏部尚書孫丕揚以紹徽其門生。天啟四年冬,魏忠賢既逐去左光斗,即召紹徽代為左僉都御史。明年六月進左副都御史。尋進戶部侍郎,督倉場,甫視事,改左都御史。十二月拜吏部尚書。忠賢為從子良卿求世封,紹徽即為奏請良卿封伯。請推崇其三世,紹徽亦議如其言。至忠賢遣內臣出鎮,紹徽乃偕同官陳四不可。紹徽在萬曆朝,素以排擊東林為其黨所推,故忠賢首用居要地。紹徽仿民間《水滸傳》,編東林一百八人為《點將錄》,獻之,令按名黜汰,以是益為忠賢所喜。既而奸黨轉盛,後進者求速化,妒諸人妨己,擬次第逐之。

  • 王紹徽本是浙黨素來與東林不和,魏忠賢用事,他便為忠賢出謀劃策,打擊東林,或許因為魏忠賢文化水平有限,於是他仿照水滸傳,編《東林點將錄》,按排名對東林進行打擊抓捕,就讓我們看看在王紹徽眼中的東林名次配不配得上梁山好漢。
明朝真實存在天罡三十六星與水滸傳眾頭領相比,名副其實嗎(一)

東林講學之地

  • 開山元帥
  • 托塔天王 南京戶部尚書 李三才【晁蓋】
  • 李三才,字道甫,號修吾,順天府通州人,萬曆二年進士,歷任地方官,漕運總督,有善政於民,當時顧憲成里居,講學東林,好臧否人物。三才與深相結,憲成亦深信之。李三才是不是東林黨人?這個實在不好說,但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東林黨的歷史而言,沒有他東林無法集結成黨。為何這麼說呢?是因為李三才任內與顧憲成等人政治上相互聯結,李三才與顧憲成手拉手,促進了朝野政治團體的溝通與融合,東林書院從此向東林黨過渡。同時他也是東林書院的大金主顧憲成山長多次像其求辦學資金。他雖然表面為官清廉,但實際也是個大腐敗分子。
  • 萬曆三十八年,內閣缺員時任大司農的李三才有意入閣,於是東林開始為其造勢,大批言官上書,說道內閣大臣不應該專有翰林出身,而且今天內閣都是南方人應該參用北方人以保持國家南北政治的平衡等等,但是無奈,縱使東林強盛但是難道又豈是好惹,於是一場論戰展開,南黨抓住了李三才腐敗這個問題,大加攻擊最終三才隱退,從此不復出焉。可以說李三才是梁山的晁蓋名副其實,雖然不是東林之人,確是東林黨的創黨元老。

御史劉光復劾其盜皇木營建私第至二十二萬有奇。且言三才與于玉立遙執相權,意所欲用,銓部輒為推舉。三才疏辨,請遣中官按問。給事中劉文炳、御史李徵儀、工部郎中聶心湯、大理丞王士昌,助光復力攻三才。徵儀、心湯,三才嘗舉吏也。三才憤甚,自請籍其家。工部侍郎林如楚言宜遣使覆勘。光復再疏,並言其侵奪官廠為園囿。御史劉廷元遂率同列繼之,而潘汝禎又特疏論劾。既而巡按御史顏思忠亦上疏如光復指。


明朝真實存在天罡三十六星與水滸傳眾頭領相比,名副其實嗎(一)

總兵都頭領二員:

天魁星 及時雨 大學士 葉向高【宋江】

葉向高,字進卿,號台山,福州府福清人。明朝大臣、政治家,萬曆、天啟年間兩度出任內閣首輔。萬曆十一年進士,萬曆三十五年,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萬曆三十六年後,一人主持閣務達七年之久,人稱“獨相”。萬曆四十二年致仕,天啟元年(1621年),二度入閣為首輔。由於閹黨勢力過於強大,葉向高不甘受誤國之罵名,連上六十七道奏疏請辭。天啟四年,葉向高以太子太傅致仕。崇禎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 葉向高是不是東林黨的黨魁,還有待商議,不過他的主張基本與東林黨一致,而且入閣拜相也是依靠著東林的支持,他執政期間的班底也是東林人士,但是當葉向高入閣以後隨著自己政治地位的上升,他與東林的矛盾也日益暴露,葉向高入閣時內閣的地位雖然越來越尊貴,但是實際上的權力卻日益下降,萬曆皇帝已經靜攝多年,臣下的派系鬥爭愈演愈烈,加上臺諫的勢力越發膨脹,使得內閣成了受氣的小媳婦。前首輔
    王錫爵曾言到:外論所是,內閣必以為非,內閣所是,外論必以為非。所以葉向高的主要目的便是理順內閣和部院之間的職權劃分,他竭盡盡全力充當內閣和六部之間的關係,試圖平息這場無休止的黨爭,但有那麼簡單嗎?
  • 萬曆三十七年。,東林黨實際的領袖顧憲成致信葉向高說道:“近日相公,模稜兩可,我很失望”對葉向高的態度發出了警告。萬曆三十八年外察,黨爭激化,顧憲成多次致信葉向高,請求他打擊南黨同時要求打推薦李三才,葉向高並沒有理睬回覆到:近年來砥礪如顧憲成者,亦拖入黨爭門戶之中,宋朝末年之事可見矣。
明朝真實存在天罡三十六星與水滸傳眾頭領相比,名副其實嗎(一)

  • 對於黨爭,葉向高認為東林黨的吏部尚書孫丕揚有很大的責任,他批評到“忠有餘而才不足”孫丕揚作為除了顧憲成的二號人物,他能沒有脾氣,當時就請求退休像葉向高施壓,葉向高再三勸阻但是孫丕揚就是不聽,對於東林的做法,葉向高非常不滿。葉向高儘量維持朝政的穩定但是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內閣首輔沒有中書省丞相那樣總領百官的權利,雖然有宰相之職,但無宰相之權。從中調和不成,最終卻成了“天下第一困窮無告之人”萬曆四十二年葉向高遺憾下野。天啟元年葉向高再次出任內閣首輔,此時的政局“東林勢勝,眾正盈朝”司禮監王安亦是正直之士,所奏請無不從。
明朝真實存在天罡三十六星與水滸傳眾頭領相比,名副其實嗎(一)

  • 不久情況出現的轉折,葉向高與東林黨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魏忠賢掌握司禮監的權力,這一下子把東林惹惱了,幾個意思?誰的地盤一個太監就敢如此猖狂。監察御史周宗建開了第一槍,他上疏彈劾魏忠賢請求將其罷去,葉向高趕忙從調解,忠賢於是安心不在生氣。葉向高對東林黨的這種態度非常不滿他說道:餘在內閣每以正言相勸,忠賢亦唯唯,凡不可行餘力爭之,忠賢亦不恨也。葉向高不主張與魏忠賢發生衝突,因為宦官是無窮無盡的沒有魏忠賢還會有別人,不如好言相勸安心治國,但是楊漣左光斗趙南星等東林人士非常憎恨魏忠賢,決心要與魏忠賢魚死網破。同年六月,都御史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魏大中左光斗交章上疏,言魏忠賢不法。到此東林與魏忠賢徹底決裂,政治血腥隨即爆發。此時葉向高頭皮發麻,一時慌了手腳,他上疏明熹宗,一方面表示楊漣等人的彈劾沒有確實的證據不能定罪,一方面又希望魏忠賢能夠歸隱。天啟回覆到:舉朝譁然,豈成國體,卿等與廷臣不同,宜當調濟。此時葉向高準確用用各退一步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東林不開心了,東林人士葉向高學生
    首席幕僚繆昌期面見首輔直言:福唐持其權智可寵可愚,時亦能有所不救,而不能遏其橫流,違背天道。
  • 葉向高失敗了,皇帝那裡他不能有所答覆,東林亦厭惡他不能誅殺魏忠賢。最終血雨腥風,刀光血影,東林與魏忠賢兵戎相見,葉向高回天乏術,請求退休,本來試圖補救平衡朝中大內黨派的關係,卻最終失敗,葉向高始於東林推薦,雖然主張大體與東林相同,但仍有不少分歧,最終調和無果一事無成,說他是東林黨魁確實不太準確。顧憲成才是東林黨魁,他通過在野用書信遙控朝政,但他那時早就去世。
明朝真實存在天罡三十六星與水滸傳眾頭領相比,名副其實嗎(一)

楊漣彈劾魏忠賢文。遂抗疏劾忠賢,列其二十四大罪,言:高皇帝定令,內官不許干預外事,只供掖廷灑掃,違者法無赦。聖明在御,乃有肆無忌憚,濁亂朝常,如東廠太監魏忠賢者。敢列其罪狀,為陛下言之。忠賢本市井無賴,中年淨身,夤入內地,初猶謬為小忠、小信以幸恩,繼乃敢為大奸、大惡以亂政。祖制,以擬旨責閣臣。自忠賢擅權,多出傳奉,或徑自內批,壞祖宗二百餘年之政體,大罪一。劉一燝、周嘉謨,顧命大臣也,忠賢令孫杰論去。急於翦己之忌,不容陛下不改父之臣,大罪二

天罡星 玉麒麟 吏部尚書 趙南星【盧俊義】


明朝真實存在天罡三十六星與水滸傳眾頭領相比,名副其實嗎(一)

趙忠毅公


趙南星,字夢白,北直隸真定府高邑人。東林三君之一,東林黨主要領袖,萬曆二年,趙南星登進士第。天啟三年,趙南星被重新啟用,任吏部尚書。為政期間,革新吏治,整肅朝綱,風氣為之一新。但隨東林黨人與閹黨鬥爭的失敗,被革去官職,削籍戍代州。天啟七年八月,清查魏忠賢案,為其平反。天啟七年十二月,趙南星去世,享年七十八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毅”。

  • 趙南星是梁山裡面的玉麒麟這一點沒有問題,絕對配得上,他與顧憲成以反對張居正起家獲得豐厚的政治資本,在整個萬曆天啟朝是東林的二號人物,顧憲成在朝中的代言人。趙南星長期任職吏部,對於選拔東林能官幹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萬曆十二年,起用趙南星任文選員外郎。任職期間,趙南星上疏陳述天下四大害:
  • 楊巍乞求退休,左都御史吳時來圖謀取代他,他又忌恨戶部尚書宋燻的聲望,於是接連上疏排擠他。副都御史詹仰庇極力謀取吏部和兵部的侍郎。大臣尚且如此,拿什麼來責備小臣,此為“幹進之害”。
  • 禮部尚書沈鯉、侍郎張位、諭德吳中行、南京太僕寺卿沈思孝相繼自行離職,只有南京禮部侍郎趙用賢在位,詞臣黃洪憲一幫人每每背後講他的壞話,言官唐堯欽、孫愈賢、蔡系周又公開地詆譭誣衊他。奸邪小人猖狂得志,此為“傾危之害”;
  • 州縣官員的選拔任用過於隨便,卻不考察他的才幹品行。而巡撫、按察使品評人物全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否則不是說還差得遠,就是說資歷太淺,一概不加升遷或降職。這本意以為是愛惜人才,卻不知這實在是愛惜庸才。此為“州縣之害”;

 起歷文選員外郎。疏陳天下四大害,言:“楊巍乞休,左都御史吳時來謀代之,忌戶部尚書宋纁聲望,連疏排擠。副都御史詹仰庇力謀吏、兵二部侍郎。大臣如此,何以責小臣,是謂幹進之害。禮部尚書沈鯉、侍郎張位、諭德吳中行、南京太僕卿沈思孝相繼自免,獨南京禮部侍郎趙用賢在,詞臣黃洪憲輩每陰讒之,言官唐堯欽、孫愈賢、蔡系周復顯為詆誣。眾正不容,宵人得志,是謂傾危之害。州縣長吏選授太輕,部寺之官計日而取郡守,不問才行。而撫按論人贓私有據,不曰未甚,則曰任淺,概止降調,其意以為惜才,不知此乃惜不才也。吏治日汙,民生日瘁,是謂州縣之害。鄉官之權大於守令,橫行無忌,莫敢誰何。如渭南知縣張棟,治行無雙,裁抑鄉官,被讒不獲行取,是謂鄉官之害。四害不除,天下不可得治。”疏出,朝論韙之。而中所抨擊悉時相所庇,於是給事中李春開起而駁之。其疏先下,南星幾獲譴。給事中王繼光、史孟麟、萬自約,部曹姜士昌、吳正志並助南星詆春開,且發時來、仰庇、洪憲讒諂狀。春開氣沮,然南星卒以病歸。再起,歷考功郎中。

  • 癸巳京察 萬曆二十一年,趙南星協助時任吏部尚書的孫龍考察官員,挑起了吏部與內閣的政潮,罷免了呂癔昌,大學士趙志皋的弟弟。“一時公論所不予者貶黜殆盡”。此舉內閣首輔王錫爵大為不悅,三月,言官以拾遺彈劾吏部稽勳司員外郎虞淳熙、兵部職方郎中楊於庭、主事袁黃。以上三人皆為京察力推的人選。孫鑨上疏力保虞淳熙和楊於庭,僅同意將袁黃免職。刑科給事中劉道隆在內閣授意下,彈劾吏部“曲為解說,僅議一袁黃而止,非體”。神宗下旨切責,孫鑨再度自辯:“淳熙,臣鄉人,安貧好學。於廷力任西事,尚書石星極言其才。今寧夏方平,臣不敢以功為罪。且既名議覆,不嫌異同。若知其無罪,以諫官一言而去之,自欺欺君,臣誼不忍為也。”
  • 王錫爵上言趙南星:是已非人,抑揚太過,致招訾議,李世達等上疏挽救,王錫爵再度像萬曆皇帝暗言,朝中有黨,趙南星李世達等人黨同伐異,於是皇帝下聖旨,將孫鑨趙南星通通罷黜,李世達等人降職外放。此次外察便是萬曆天啟崇禎三朝黨爭的序幕,趙南星迴家後與顧憲成等在野人士講學讀書議論實證,培養東林後進,等待這復出的機會。


明朝真實存在天罡三十六星與水滸傳眾頭領相比,名副其實嗎(一)

  • 明熹宗繼位,東林以護國之功,列朝堂把持朝政,那麼這時候就應該找一個領袖,葉向高與東林心不齊怎麼辦呢,在各方的運作下,趙南星以七旬高齡再度出仕,到任後又提升為工部右侍郎。數月之後,授官拜左都御史。成了東林黨的領袖,當是時也,
    東林勢盛,眾正盈朝。南星益搜舉遺佚,布之庶位。高攀龍、楊漣、左光斗秉憲;李騰芳、陳於廷佐銓;魏大中、袁化中長科道;鄭三俊、李邦華、孫居相、饒伸、王之寀輩悉置卿貳。而四司之屬,鄒維璉、夏嘉遇、張光前、程國祥、劉廷諫亦皆民譽。
  • 然而來的快失去的也快,東林自以為有無上的功勞,豈能與魏忠賢分享權力於是,中外忻忻望治,而小人側目,滋欲去南星。給事中傅櫆以維璉改吏部己不與聞,首假汪文言發難,劾南星紊舊制,植私人。維璉引去,南星奏留之,小人愈恨。會漣劾忠賢疏上,宮府益水火。南星遂杜門乞休,不許。

攀龍之劾崔呈秀也,南星議戍之。呈秀窘,夜走忠賢邸,叩頭乞哀,言:“不去南星及攀龍、漣等,我兩人未知死所。”忠賢大以為然,遂與定謀。於是御史張訥劾南星十大罪,並劾維璉、國祥、嘉遇及王允成。得旨,並削籍。令再奏南星私黨,訥複列上邦華及孫鼎相等十四人,並貶黜。自是為南星擯棄者,無不拔擢,其素所推獎者,率遭奇禍。諸幹進速化之徒,一擊南星,輒遂所欲。而石三畏亦起為御史,疏攻南星及李三才、顧憲成、孫丕揚、王圖等十五人。死者皆削奪,縉紳禍益烈。尋以汪文言獄詞連及南星,下撫按提問。

從前三人來看,王紹徽編撰東林點將錄雖然是為了方便魏忠賢抓人,怕魏忠賢沒文化看不懂,恐有漏網之魚。但大體也對應了梁山好漢的排序。第一次寫文章,希望大家能支持支持支持拜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