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國產車會崛起嗎?質量能靠譜嗎?

農村小愚公


到2025年,國產車是會崛起的,國產車的問題是動力系統調校一般,保值率低,品牌影響力一般,車的外貌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不夠霸道霸氣美觀等,車標略有些難看,整體車的小毛病多,不過國產車好在配置豐富,價格低,空間大等,如果國產車的外貌能夠煥然一新,去實現更多更好的推廣,提高汽車品牌的影響力,國產車肯定是會越走越好,日本品牌車,日本人都在開,相當於日本人在開本國車也稱就自己國的國產車,那為什麼中國人就不開自己國的國產車?日本品牌車在日本有很好的維護力,能夠及時去修改,實行創新,改造,使得日本本國車越走越好,而中國的國產車是在評價“差”後,說不好聽就是不知悔改,一直走老路線。

國產車:哈弗,吉利,長安,這三款車在國產車界中,口碑就不錯,傳祺MPV不香嗎?

只有不斷去支持國產車,不斷去推廣國產車,不斷讓國產品牌越來越有影響力,不斷的去維護等,國產車才會在國人眼裡越來越好,更好的崛起國產車。

個人認為,國產車在一開始時,有去注意相關問題因素,早已經崛起。

國人的特點的就是好面子,認為合資車更好,其實不以為然,在同價位中,國產部分車要比合資車好得多!

(僅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愜談車


我來會啊你的問題,2025年國產車能不能崛起,在爺說車看來一定是可以的,下面從幾個方面給你分析。


1、首先是傳統的燃油車技術方面,目前國產車在這方面的技術上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和合資車同樣的水準,至少在緊湊級車方面,目前國產品牌的做工和品質已經體現出很高的水平了。那麼很多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不一氣把奔馳寶馬啥的都超過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是成本問題,我們與其不斷的追趕別人不如自己走出一條新的路,這樣這個行業技術和產品開發方向才會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2、在新能源車方面,我認為這方面我們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不管是智能汽車還是電池技術,這幾個未來的新能源車的開發方向都被中國的車企拿捏的死死的,所以未來這個市場一定是由中國掌控的。

3在資本市場方面,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的合資車基本上都是百年老店,比如大眾、標緻等,這種百年品牌的優勢是品牌和技術的積累和沉澱,但是缺點是這樣的企業多少有些暮氣沉沉,企業的轉向收到制約的因素比較多,所以相對於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中國車企,在新的領域內,他們的進取能力是有限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關注爺說車,讓我們一起見證中國車企的崛起。


爺說車


2025年我國的汽車品質,質量,技術都將達到新的高度,自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以來,以推進兩化融合工作為重點,通過信息化的融合與滲透,對於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和升級有著極大的影響。

其實2020年前就可以感覺出來,車企上下不斷的在進行戰略調整,不再只重視銷量,而是更好的規劃未來,以新能源車為例,在研發上都投入了巨資,並已確定總分車型上市時間

從特斯拉引進生產線可以看出,國家是有決心來治理汽車產業的,以後的市場哪個品牌做的好,都是由品質來決定的。

再次後面的若干年,生產製造業將會以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生產智能化,並且開始試點設智能工廠及數字化車間,升級人機智能交互系統、大量使用生產機器人、數字化控制、智能物流、仿真製造工藝的優化、自適應監測控制等全新概念的生產系統。加強集團化管控、設計、製造及產、供銷一體化模式、最終實現智能化管控,更加適應市場的發展。

加上國家在互聯網技術上非常成熟,故汽車上的AI功能日顯雛形,相信未來幾年智能駕駛會有較大的發展,但同樣傳統發動機強駑之未,除了小排量發動機和少數高檔車上的大排量發動機外,其它可能會漸漸退出舞臺。。。

故在此大環境下,車企已經別無選擇,除了努力向前,不然就是等著大浪淘沙了,所以2025年國產車輛的品質會有非常大的改善,甚至會出現大量出口的情況。

這些是根據行業體系發展規劃報告總結出來的,確實我國的汽車這幾年的突飛猛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做為已入行20年,看著汽車行業日益壯大的汽車人,還是很自豪的,同時也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酷車技術控


2020-2021總市場還會持續下跌。2022年有可能會是轉折的一年,真正的復甦需要到2023年。至於復甦後的報復性增長可能要到2024或者2025。我將2020-2025大致劃分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20-2021):二三線車企將走入生死存亡之秋

明後年下跌速度會放緩,中國汽車總市場應該能守住2000萬/年這個底線。這個量級的市場,養活10-20家車企問題不大。目前年銷量能達到百萬的車企也不過10家左右。但是總市場的縮減勢必會加劇競爭,廠家將進行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就看誰的家底硬。因此在未來的兩年,國內汽車市場尾部車企將大批量被淘汰,二三線合資品牌也將退出國內市場,比如今年退出的鈴木。

第二階段(2022-2023),頭部車企瓜分國內總市場。國內汽車市場可比喻是一桌菜,可是菜單上只有20道菜(2000萬總市場),經過第一階段後,很多人離席了回家吃(鈴木、福特、捷豹路虎、菲亞特、標緻、現代起亞、寶沃等),有的可能撐不到這頓飯開席就餓死了(眾泰、華泰、夏利、海南、力帆、奇瑞等)。按桌上剩下的人的飯量看:大眾兩兄弟要吃四道菜,通用和兒子五菱要吃三道,豐田兩兄弟要吃兩道,本田兩兄弟也要吃兩道,日產也要吃一道,奔馳寶馬都各想吃一道。剩下國產幾個兄弟,吉利、長城、比亞迪、一汽、東風、長安、北汽、上汽、廣汽都不想餓肚子。新上桌的特斯拉也要吃飯。蔚來、威馬、小鵬、理想智造等等還排隊等著上桌。

在第二階段菜已經上桌,大家各展神通,有人換長筷子,有人換大碗,能吃多少就看本事了。這個階段對於頭部車企將是一種褒獎,淘汰掉尾部車企,蠶食二三線車企份額後,價格戰將會放緩,頭部車企的銷量和利潤都會上漲。當前年銷量能到200萬的車企,只有南北大眾兩家,但在第二階段末期,頭部車企年銷四五百萬都有可能。隨著2022年合資股比放開,合資資本一定會繼續加註砝碼。這將促使第三階段到來。

第三階段(2024-2025),走出國門,探索海外市場。國內汽車市場這張桌子上的飯吃不到,或者吃的不香。一定會有人想著換張桌子。海外市場中歐洲市場、北美市場都發展成熟不好進入,但毗鄰國內市場的東南亞市場、印度市場、俄羅斯市場,都值得開發。中東局勢不穩定,但依然值得冒險進入,那裡土豪眾多。南美城市化率極高,消費潛力巨大,適合國產車發展。非洲有我們很多小兄弟,雖然貧窮,但隨著我們幫助他們改善基建,汽車市場將會在探索中發展起來。

以上是個人預判的三個階段。國內汽車人應該立足長遠,關注公司內出口業務相關崗位(CKD,SKD,整車出口),外語也將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能。無論合資股比放開還是將來走向國外市場,都將會有很大用武之地。



TL改裝社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講2025年國產車質量能靠得住,我覺得國產車現在車輛就很靠得住。從車企來講,由之前各系合資車在國內賣的風生水起,國產車被冠以低質、低價搶佔市場,到現在德系、日系越來越強勢,但同時法系敗落、韓系降價至跟國產車差不多、美系也是銷量嚴重萎縮,國產車哈弗、吉利、奇瑞、長安等依然很有規模、有口碑、有價格,說明國產車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是靠得住的,質量靠得住、口碑靠得住,才能換的現在的生存;

從每一次車展、到新品發佈、到新技術亮相,國產品牌一點都不落後,都不差。特別自動駕駛、AI、新能源,國產車在不斷地拉進與國際車企的差距,甚至有領先。

再一個,國產車紛紛推出自己的高端車型,領克、魏、星途、紅旗等,也都在被消費者接受,賣出了量、也賣出了價格。

在新能源領域,互聯網車企的進入,帶來的新思路、新理念,是其他國家所無法比擬的,資本投入也是無法比擬的,比如蔚來、小鵬等都賣出了溢價,品牌也紛紛得到認可。

因此,國產車一定會越來越好,到2025年,地位肯定會發生更大變化的。


AA行走的蝸牛


如果繼續這樣外貌協會,不思進取,永遠是進口車合資車佔領主導市場,核心的變速箱技術沒有,哪怕買人家殼子企業也毛用沒有[捂臉][捂臉][捂臉]四驅就不用說了


用戶6899382311223


現在大多數車主還是會考慮合資車,即便是我們熟知的奔馳威霆其內件還是國外進口的,若是再過5年,恐怕國產車還是很難達到用戶標準


汽車內飾達人


不用2025年,現在大點的國產車企就已經很靠譜了,賣車得相信群眾的眼光,銷量高德車次不了


水靈石


我相信不用到2025年國產車就已經崛起了,哈佛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踩到什麼了


現在的國產車質量已經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吉利、長城、比亞迪、奇瑞、長安等一線國產品牌的產品品控已經越來越靠譜。憑藉著超高的性價比優勢,國產品牌在某些車型(比如SUV車型)的國內銷量上已經反超合資品牌(具體可以查閱國內汽車銷量排行榜)。但是要講國產車全面崛起並且進入世界市場(尤其是歐美日發達國家市場)還為時尚早,畢竟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國際汽車巨頭在資金投入、科技研發、品牌影響力等方面的巨大優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輕易趕上的。好在國產品牌車一直在埋頭追趕,而且差距越來越小;只要保持這種勢頭,國產品牌汽車全面崛起終會實現。另外,現在汽車生產製造正進入由傳統門源燃油車向新能源與內燃機混動車再向純新能源驅動車(如:電力、純氫、光能汽車等)轉型的關鍵時期,這種技術上的跨帶,正好能夠抵消一部分傳統汽車大牌的積累優勢,給國產品牌汽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彎道超車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