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四合院,除了記錄愛情,還參與了新中國成立

這座四合院,除了記錄愛情,還參與了新中國成立


最具京味兒的民宿,最暖心的民宿主,

最想跟你在衚衕中邂逅。


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號,

有一清式磚木結構的兩進四合院。


其佈局為坐北朝南,

臨街大門為硬山頂吉祥如意式門樓,

位於整個住宅的東南角。

五檁硬山頂,合瓦屋面,

過隴脊,樑架飾有蘇式彩繪,紅油漆門板。


與大門洞相連接的西側南房為四間開門的“倒座”。

大門西側,面闊三間,五檁硬山頂,

屋面及裝修均經後代改建。


前院正面為明三陪六的大廳,

前山設一門二窗,圍以磚雕,

後山有門通內院,廳後有廊。


院的中央立有一石,

據說此石是當年嶽鍾琪建房時,

雍正帝御賜一塊太湖石以作點綴。

此石高七八尺,

形如兔子,名喚兔兒石。


廳內橫樑上部均有木欞花窗。

大廳內寬敞明亮,典雅華貴。


原為岳飛二十一代孫、雍正時權臣、

兵部尚書陝甘總督嶽鍾琪的住宅。

後以紀曉嵐故居聞名。


這座四合院,除了記錄愛情,還參與了新中國成立


紀曉嵐去世後,其子孫便將此宅“割半賃”,

此後屢易主人。

20世紀20年代北洋政府議員劉少白曾居住該處

,時稱“劉公館”。

1930年劉公館成為在上海的中共中央

與河北省委的秘密聯絡站。

1931年梅蘭芳、餘叔巖、李石曾、張伯駒等

在該處成立北京國劇學會,

後又成為“富連成”京劇科班社址。

1949年後曾為民主建國會、宣武黨校所在地。

1958年晉陽飯莊在此開業。

2003年故居重建後對外開放。


這座四合院,除了記錄愛情,還參與了新中國成立


屋內曾懸有“閱微草堂”匾額,

後被改為“閱微草堂舊址”匾額,

為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書。


走進閱微草堂,

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列在展櫃裡的

那杆長長的旱菸袋鍋。

人人皆知,紀曉嵐吸菸成癖,煙癮奇大。


他的旱菸袋鍋是特別訂做的,一次能裝三四兩菸絲,

編纂《四庫全書》時,

他從槐西老屋走到圓明園,只吸完一半,

於是就落下了一個“紀大煙袋”的綽號。


這座四合院,除了記錄愛情,還參與了新中國成立


故宅中舊物有前院的藤蘿,後院的海棠,

均為紀曉嵐親手栽種的。

海棠今僅存東側一株,至今仍枝幹粗壯,花發似錦。據說海棠樹還記錄了主人公的一段戀愛史。

前院內的一架藤蘿,至今雖經兩百餘年,

但仍枝蔓盤繞,綠葉遮天。


老舍先生有詩讚:

“四座風香春幾許,庭前十丈紫藤花”。


關注我們,疫情過後春暖花開,

我們在四九城中等著你來。


這座四合院,除了記錄愛情,還參與了新中國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