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囂:在猶豫中斷送自己的糊塗人

東漢初年,想做皇帝的大有人在,除了劉家之外,最重要的還有兩個,其中一個叫做隗(kuí)囂,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他的故事

隗囂:在猶豫中斷送自己的糊塗人

(kuí)囂是天水成紀人,在今天的甘肅省境內。

年青時他在州郡為官,因博學多才被王莽的國帥劉歆看中。

隗囂:在猶豫中斷送自己的糊塗人

劉歆去世之後,隗囂回到家鄉,這時王莽政權已經開始敗亂,天下豪傑並起。

隗囂的叔父隗季是個豪俠之士,也動了心思。隗囂勸叔父說:“叔叔,打仗是兇險的事,搞不好要連累全家呢!”

隗季沒聽他的,而是真的起事了,糾結了數千人攻打州郡,殺掉官員,把起義旗號打起來了。

起義軍還缺個首領,大家都覺得隗囂的學問最好,推薦他做領袖。

隗囂開始推辭,後來同意了,他說:“各位如此抬愛,我不好再拒絕,但有一條,從今後事事都要聽我的才行。”眾人答:“沒問題。”

做了領袖之後,隗囂請了一位叫方望的人當軍師。

方望建議:“現在王莽政權未敗,更始南陽稱帝,各地起義不斷,他們都打著延續漢家的旗號,但怎能取信於人呢?所以,小人建議給漢高祖等人建立廟宇,稱臣祭祀,哪怕簡陋一些都沒問題。這樣既取信人民,又能獲佑於神明

。”

隗囂覺得有理,他命人建起廟宇,祭祀漢高祖、文帝、武帝。儀式完畢之後,隗囂又讓人宰殺牲畜取血,眾人一起歃血為盟,由隗囂帶頭。

“皇天在上,今有吾同盟三十一將,立志興輔漢室,如懷奸意,神人共滅。

護軍在旁邊提醒眾人,“歃血不入口,就是欺騙神明。”大家均按古禮,把血塗在嘴上,完成盟誓。

隗囂命人寫下一篇檄文,列舉王莽種種罪行,號召天下人一同反莽,復興高祖之舊制。

然後,隗囂派出人馬四處征討,佔領了多座城池。

隗囂:在猶豫中斷送自己的糊塗人

此時,王莽已經被綠林軍斬殺,更始皇帝派出使者召隗囂、隗崔、隗義等人入朝。

軍師方望認為更始皇帝不可靠,勸隗囂不要去,但隗囂不聽,方望留下一封信,離開了隗囂,而隗囂到了長安被封為右將軍。

不久,隗崔和隗義想叛逃離開更始皇帝,隗囂害怕受連累,主動舉報了他倆,更始皇帝處死二人,將隗囂封為御史大夫。

不久之後,赤眉軍起,劉秀在河北登基。

隗囂:在猶豫中斷送自己的糊塗人

審時度勢,隗囂勸更始皇帝,把政權交給劉秀的叔父國三老劉良,更始皇帝不聽。

綠林軍內部也起了矛盾,部分將領想劫持劉玄東歸,被劉玄發現,一一加以處置。

隗囂也參與其中,更始皇帝派人來抓他,隗囂帶人逃回了天水,從新招攬人馬,拉起旗號,自稱為“西州上將軍”。

你要說這隗囂有什麼特點麼,他還真有。

此人文化水平很高,謙恭愛士,結交人時不分貴賤,以誠相待。

更始皇帝敗後,綠林軍中多名主要官員歸降,王莽敗亡後,很多新朝的官員也來投奔他,隗囂因此勢力大增,名震西州。

東漢大司徒鄧禹追擊赤眉軍,手下部將叛逃,隗囂得知消息後予以追討。因此,鄧禹派人持符節封隗囂為西州大將軍,管理涼州和朔方之事。

隗囂有功於漢,手下謀臣勸他向劉秀靠攏,隗囂聽從,派人上書劉秀。

劉秀對隗囂素有聽聞,回信一封,不直稱其名而稱其字,以國賓之禮相待。

這個時候,除了甘肅的隗囂之外,還有在蜀地割據的公孫述,勢力很大。

隗囂派人打擊與公孫述聯合的陳倉人呂鮪,並上書報告。

劉秀看後,回信一封,表示感謝,對隗囂的態度更好了。

隗囂:在猶豫中斷送自己的糊塗人

公孫述也想拉攏隗囂,派人拿著大司空扶安王的印綬來給隗囂。但沒想到,隗囂覺得自己和公孫述是平起平坐的,你還想封我,沒道理啊。隗囂斬殺來使,並起兵討伐公孫述。

見此情景,劉秀聯絡隗囂,請他出擊蜀地,但沒想到,隗囂竟然不願意,回信說,自己力量單薄,身邊又有敵對勢力虎視耽耽,不敢輕舉妄動。

劉秀一下子看明白了,隗囂是首鼠兩端,不夠堅定,不願意統一天下。也罷,那我就別對你那麼客氣了,自此之後,劉秀對其以君臣之禮相待。

隗囂與東漢的來歙、馬援兩人個關係很好。劉秀多次派來歙來見隗囂,勸隗囂入朝投降,隗囂找了種種理由推辭。

來歙勸隗囂派兒子到京城做人質,這時之前造反的劉永、彭寵已經都被剿滅,隗囂為取得信任,派長子隗恂到京城,被封為胡騎校尉。

隗囂手下的大將王元、王捷以為天下成敗未可知,不要投降劉秀。

王元對隗囂說:

“大王,您還記得更始皇帝的事情嗎,他一敗亡,咱們跟著遭殃,這劉秀恐怕也是。您看,現在天水兵強馬壯,物產豐富,不如據關自守,即使王業不成,仍可稱霸一方。您如果入朝稱臣,就好像魚離了水,龍失了勢,連蚯蚓也不如了。”

隗囂以為然,所以雖然兒子在京城當人質,他卻仍然心懷不軌,一些門客見此紛紛離去。

一年之後,劉秀已經將分裂勢力處理得差不多了,只剩隗囂和公孫述兩家。

隗囂有子在京城,公孫述又遠在邊陲,劉秀對眾將說:“暫將此二人置之度外吧。”

不過,劉秀也沒放棄二人,幾次派人向他們傳書。

隗囂手下的賓客,多有文學之士,因此隗囂的回信,東漢的士大夫都會朗讀甚至背誦。

隗囂有一次還派使者周遊拜見劉秀,周遊先到了馮異的軍營,不料被仇家所殺。

劉秀也曾派銚期帶禮物賜給隗囂,不料銚期走到半路遇到盜匪,禮物被搶。

至此,劉秀長嘆一口氣說:“我聽說隗囂為長者,想招降他,但想不到,一直不順利,他派來的使者被殺,我送去的禮物被劫,莫非這就是天意?”

這一年,公孫述侵犯南郡,劉秀再一次下令,讓隗囂出兵蜀地。

隗囂上書說:“道路險阻,地形險要。”

劉秀這回知道隗囂終不能為其所用,即有意除之。他前往長安,並派耿弇等七位將軍從隴道去討伐蜀地,讓來歙給隗囂送信。

隗囂又疑又怕,派兵守住隴道,伐木擋住去路,還要殺來歙,嚇得來歙趕緊跑了。

諸將與隗囂交戰,初戰不利,各自引去。隗囂又讓王元等人追殺,不料被東漢軍將打敗。

隗囂趕緊上書,說自己打仗只為自保,所獲戰利品,盡數返還,並願意接受劉秀的懲罰。

但這封書信寫得有些傲慢,有司請殺隗囂之子,劉秀不忍,又下書說,隗囂,如你束手就擒,父子安全,得享爵䘵。我劉秀今年已經四十,打仗打了十年,看夠了虛辭假義。如果你不降,就不用回了。

信一到,隗囂知道劉秀已經不能再忍他,長嘆一聲,命人寫書給公孫述,表示願意稱臣。公孫述即封隗囂為朔寧王,又派兵來增援他。

隗囂:在猶豫中斷送自己的糊塗人

但不料,這個時候,隗囂軍營內部開始瓦解,大將牛邯投降東漢,帶走十三員將軍,十餘萬兵眾。

劉秀下書給隗囂說,此時若束手來見,仍可父子雙全。

隗囂卻仍是不降,派王元到蜀地去搬救兵,他則投靠了楊廣在的西城。

劉秀只好殺了隗恂,派人圍住隗囂在的西城,包圍了一個月有餘,此時的隗囂已經窮困潦倒。

攻守戰中,隗囂手下的大將王捷登城高呼:“諸軍你們聽著,為隗王守城者,都懷著必死之心,你們趕緊放棄吧,不信,請讓我先死以示之。”說罷,自刎而死。

數月之後,王元帶著蜀地的五千餘人趕來,高呼“百萬大軍在此”,把漢軍嚇了一跳,未擺好陣勢,才使得王元衝入重圍,救出隗囂。

此時,漢軍糧盡,暫且退兵,安定、天水等地又回到隗囂的統治。

不過,隗囂也是氣數該盡,下一年春天,他又病又餓,出城找乾糧吃,一時忿悶攻心,竟然死了。

王元等人又立隗囂之子隗純為王,但很快就被漢軍攻破城池,多數將領投降。

隗囂的故事我們講完了。

在故事最初,隗囂比較明事理、知進退,特別是他勸更始皇帝向劉秀示好一節,是比較明智的。

但當他自己成為首領之後,卻表現得特別猶豫不決,沒能在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上作出正確抉擇。

他想獨立稱霸三分天下,但又沒這個實力,他將長子送到京都,有意向劉秀稱臣,但又不肯放下權位,怕被劉秀吞併。他也曾討伐過公孫述,但最終卻為了保存自己而倒向公孫述,使得整個局勢急轉直下,對自己越來越不利。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隗囂手下的王捷、王元等人對他是十分忠心的,說明隗囂並不是一個壞人,但他是一個糊塗人。

一個人成就多大的事業,既和自己的能力有關,更和時勢有關,不認清形勢,這也想要,那也想要,猶如爬到樹上去捕魚,是不會有結果的。

既得隴,復望蜀。大家聽過這個成語吧。

告訴大家,這個成語其實就和今天的故事有關,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今天的故事先講到這裡,讓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