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是養生妙法?脫離這兩個前提,都可能損害健康!


“過午不食”是養生妙法?脫離這兩個前提,都可能損害健康!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午不食”逐漸在減肥人群中開始流行,甚至還出現了通過“過午不食”可以養生的說法。這種所謂的“養身”“減肥”方法,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想想看,人體各個器官、生理系統的運轉,都需要

今天這篇文章,把結論放在開頭,就是讓大家不要輕易嘗試“過午不食”等“節食”減肥、養生的方式。下面我們來詳細聊聊“過午不食”。

本文大綱

  • 什麼是“過午不食”?
  • “過午不食”不適合現代人生活節奏
  • “過午不食”可取嗎?
“過午不食”是養生妙法?脫離這兩個前提,都可能損害健康!

01、什麼是“過午不食“?

“過午不食”,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過了正午(中午11點到下午1點)直到次日黎明都不再進食了。簡單的理解就是吃完午餐之後,直到第二天早餐前都不再吃東西了。


在佛教領域,的確有“過午不食”的說法。而在中醫領域,也有提及到這個概念。為什麼提到這兩點,我們下面再講。

02、“過午不食”不適合現代人生活節奏

不管是佛教和中醫,都是建立在古人的生活節奏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生活本來就少,基本上很早就睡覺休息了。


而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到了12點還沒有休息的人大有人在,更不用說熬夜通宵了。再加上交通出行的影響,很多人為了白天多睡會而晚吃甚至不吃早餐,這一點和古人的生活節奏就大不相同。


再加上現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遠比古人來得多,身體的能量消耗也會更大,需要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素。而佛教裡所說的“過午不食”,是建立在僧侶們每日的身體能量消耗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基礎上,基本上不能套在現代人身上。


03、“過午不食”可取嗎?

在營養學上,是有“輕斷食”這個概念的。所以不嚴謹的說,“過午不食”可以放在“輕斷食”的概念裡。但是目前的現狀是,營養學知識還未在普通大眾裡廣泛宣傳,更多的人是隻知道一個概念,但缺乏“實操的手段”。比如有些減肥的小姐姐,可以做到兩天甚至三天飯都不吃,只靠一顆蘋果過日子。而過了這兩三天,又可以在一餐裡“瘋狂”進食。這種不叫“輕斷食”,叫做“亂節食”。


不管是“輕斷食”還是中醫裡的“過午不食”,其實都要求規律飲食。在規律飲食的基礎上,同樣也要做到均衡飲食與食物多樣化。很多人的減肥觀念,就是少吃點東西,這是對的,也是錯的。少吃要少吃“錯誤”的食物,而其他提供能量、提供營養素的食物,仍然不能少。


通過合理的“食物選擇”,再加上有計劃的“規律飲食”,才能達到健康的目的。盲目地將“過午不食”放在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中,由於兩餐的時間間隔特別長,造成身體的各種不良影響。而且,不吃晚飯容易誘發低血糖,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會導致器官營養供給不夠,人體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

04、總結

沒有絕對正確的減肥、養生方法,只有因人而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任何飲食方法,都必須建立在“規律飲食”“均衡飲食”這兩個基礎之上。否則,都可能會影響到個人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