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劉恆(前203年—前157年),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為薄姬,漢惠帝劉盈異母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在位23年,終年46歲,死後葬於霸陵,諡號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劉恆被封為代王。漢高祖去世後,呂后監國專權,漢惠帝英年早逝,諸呂掌握朝中大權。

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等人粉碎諸呂勢力,迎立代王劉恆進京稱帝,史稱漢文帝。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即位之後,穩固帝位,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厲行樸素,廢除肉刑,和親止戰,休養生息,實現國家強盛安樂,百姓富裕小康, 開啟"文景之治" 的發端。

糊里糊塗當上皇帝的漢文帝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在秦末原為魏王魏豹妾,後被漢將所擄,薄姬就成了俘虜,後被劉邦納入後宮,漢高祖四年(前203年),薄姬生下兒子劉恆。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受眾臣舉薦,年僅7歲的劉恆被立為代王。

其後劉恆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間,與民休息,發展生產,恭儉作則,代地由是大安

西漢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后去世後,忠於劉邦的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皇孫朱虛侯劉章兄弟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劉邦雖然有八個兒子,卻只有劉盈一人是呂后所生。可是,劉盈繼位之後,年紀輕輕就命喪黃泉。呂后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對其他諸子予以鎮壓,其中四人被她害死。

後來,呂后病逝,劉邦的兒子中只剩下兩個,即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

經過大臣們的商議,決定由劉恆繼位,於是派出使者去接劉恆到長安繼承皇位。

劉恆見到使者,開始並不是很高興,反而引起了疑心,臣子們也意見不同,郎中令張武等認為有詐,提議以有病不能前往進行推辭,以觀察情況的變化;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而中尉宋昌力排眾議,認為劉氏江山穩固,不必有所顧慮。劉恆決定用占卜來決定吉凶。結果達到一個"大橫"的占卜結果,這個結果表明是吉非兇。

於是,劉恆初步決定入京即位。為了以防萬一,劉恆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步步為營,深怕中計,喪命黃泉。

最後,小心的劉恆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進入館驛商量。

然後確保平安後,住進了未央宮。

公元前180年,劉恆在長安登基,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文帝。

無依無靠的漢文帝是如何鞏固皇權的?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①奪取京城兵權

呂太后駕崩之後,周勃和陳平用計迫使呂祿交出了北軍的軍權,隨後,朱虛侯劉章與周勃共同誅殺呂產等人,收復了南軍的軍權。

如此一來,呂氏在京城中的勢力全部被周勃等功臣派所把持,他們也因此而有另立新帝的話語權。漢文帝入京,僅帶宋昌、張武等六人。

即位後,下定決心要儘快整合皇權體制,以恢復和加強國家政權的運轉能力。

"仁孝寬厚"的代王劉恆並不是一個軟弱無能的統治者——他入主未央宮的當晚,就下令任命從代國追隨自己入京的中尉宋昌接管京城南北軍。

掌握京城的兵權,正是漢文帝在京城立下根基,擺脫成為傀儡的命運的最重要的一步。

②封賞功臣,打擊功臣派,扶植代國勢力

漢文帝即位之後,首先封賜誅諸呂有功之臣。文帝前元年(前179年)十月,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組成新的漢廷中央。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周勃

在代國功臣安置妥當之後,漢文帝隨即下詔"令列侯之國",但是他的這個詔令並沒有得到功臣派的支持——誰願意離開自己的富貴溫柔鄉而前往偏遠的封地呢?

這使文帝很生氣,便讓丞相周勃帶頭做表率,隨即罷免了周勃的丞相職位,再後來,派有舉報周勃身披盔甲,懷有謀反之心,文帝馬上把他抓捕。

周勃趕忙通過帝舅薄昭向文帝說明自己懼禍才束甲,決無謀反之心的實情。漢文帝在重新調查後,沒有發現周勃謀反的事實,便釋放了他。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這和封建時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確實很寬容 。

忙於保命的周勃沒有了往日的威風,徹底成為漢文帝的臣子。

功臣派領袖人物周勃尚且如此,其他功臣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漢文帝在與功臣派的較量中勝出,天下大權終於被牢牢把握在皇帝手中。

與此同時,漢文帝也開始扶植自己的勢力,除了掌握京城兵權的宋昌(被封為壯武侯),掌握宮城兵權的張武之外,還封自己的舅舅將軍薄昭為軹侯,另有"諸從朕六人,官皆至九卿"。

③鎮壓叛亂震懾和削弱諸侯王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漢初大力推行無為政治,對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起了催化作用。諸侯坐大,開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文帝的即位,使得劉氏宗室內部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產生了尖銳的矛盾。

文帝三年(前177年),皇位繼承中的利益分配不均,濟北王劉興居率先發動叛亂,開啟同姓王國武裝反抗漢廷之先例。漢文帝派兵鎮壓,叛軍土崩瓦解,劉興居被俘自殺。

三年後,皇弟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去他的王位,將他發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叛亂雖被平息了,但漢初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實際上已成為對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勢力。朝廷中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到了非從根本上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提出兩點:

第一,親疏不是主要問題,即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可靠。

第二,是強者先反叛,弱者後反叛,在這樣的封國條件下,最後都是要威脅中央集權政權的。

賈誼提出解決的辦法就是"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諸侯王國的勢力,從而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漢文帝在位期間將趙國一分為二;

將淮南國一分為三(分淮南為三國,盡立厲王三子以王之);

將齊國一分為六,如此一來,諸侯國勢力被削弱,漢文帝的這種措施為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提供了先例。

歷史上最傑出的守成之君,糊里糊塗當上皇帝,卻被譽為千古仁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漢文帝即位之前在京城並沒有穩固的勢力,但最終將皇權一步步加強,為漢朝的穩定與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